“黄背心”运动中的“法式维稳”(观察家)
2019-03-21赵永升
赵永升
法国“黄背心”运动至今已持续18周有余。根据法国内政部的数据,上周六该运动更是掀起一轮新高潮,上街示威游行的人数达3.2万余人,若根据运动组织者的数据,则有20余万人。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这场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运动”持续时间如此之久,法国政府却似乎稳如泰山。“黄背心”高声呼喊的“大变革”,也不见踪影。
法国缘何能做到这一点?笔者基于多次亲历“黄背心”运动现场的感受,认为法国执政者的“国家管控”是深陷“黄背心”运动的法国虽“乱”犹稳的根本。
笔者之所以使用“国家”而非“政府”,是由于后者在法国政体中仅代表“行政权”,而“国家”涉及的不仅仅是由政府所代表的行政权,还有国民议会以及参议院所代表的立法权等。
在此番国家管控中,至关重要的是立法权的“管控”。在声势浩大的“黄背心”运动中,最初的鱼龙混杂其实在所难免,但高异质度的运动参与者构成,导致在合法的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中,几乎场场都伴随着对沿街商铺的“打砸抢”以及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因而“黄背心”开展没多久,就引发不少法国人尤其是小商小贩们一定程度上的恐惧心理,后者每逢周六只能关门歇业、忍痛看着营业额下滑。
而这一届的法国立法者(共和人党议员)率先起草了《反暴力示威法草案》,即大家俗称的《反“打砸抢”法》。2月5日,国民议会以387票赞成、92票反对通过了该法案一读,一周后法国参议院即通过二读。如此这般,只要马克龙总统签署,外加宪法委员会的批准即可生效。其实,示威游行之后的“打砸抢”在法国社会可谓司空见惯,以往的执政者几乎都熟视无睹,因而《反“打砸抢”法》在法国历史上堪称首次。该法案的通过毫无疑问增加了“维稳”力度。
此前,若要禁止某些人士参加游行,必须获得法官的许可。但该法案通过后,只需获得行政长官即省长的同意即可。换言之,根据法案,若省长认为某些抗议者对公共秩序造成威胁,或有“前科”,比如此前参加游行时伤及过他人或破坏过财物,即可发出禁止令。这样就巧妙地通过立法程序,赋予行政长官以更加快捷的危机行政应对手段,即由“立法权掌控”推而广之至“立法权+行政权掌控”。
同时,该法案不仅针对上述潜在的“破坏分子”。法国总理明确表示,倘若抗议者参加抗议活动之前未曾申报,罚金从之前的38欧元提高到135欧元,力度明显加大。而且针对需特殊保护的地域,例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波尔多的佩贝朗塔广场和图卢兹的市政厅广场等,特别设为禁止游行示威地段。
除了实施上述“硬”掌控手段之外,作为此番“国家管控”的实际掌控人,马克龙总统继而又推出“软”手腕,例如两个月前在法国展开的“全国大辩论”。
从表面看,“全国大辩论”确实给全法国人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权利和机会。连监狱里的犯人都积极参与“大辩论”。然而,透过表面看本质,这不过也是法国执政者的手腕之一,无非更加柔和、更易让人接受罢了。试想,在法国这个中等规模的发达经济体,发动6700多万人搞大辩论,可能产生什么实质性内容吗?执政者恰是通过这种似是而非的手段,巧妙地分化了大部分支持和同情“黄背心”的人,进而将左右法国局势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的手中。
当然,在“黄背心”运动声势日益浩大之际立即取缔上涨燃油税的提议,减少部分其他税收,尤其是提高最低收入者的社会福利,例如将最低工资标准自2019年1月1日起提高1.8%等,在笔者看来,这些措施其实都可归入到“软”手腕之中。
另外,由于“黄背心”参与者十有八九都来自于社会最底层,而且多数被法国人称之为“外省佬”。对他们来说,每周末从外省到巴黎的高铁票都难以承担,到了巴黎也只能找亲朋好友接济食宿。就笔者与“黄背心”接触的感受,这些每周必到的“黄背心”们,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其主张是“空洞”“模糊”和“不可实现的”。那么为何法国当局会持续4个多月始终容忍这些人“闹事”呢?其实这一样是法国执政者的“软”手腕,他们心里清楚抗议者不能成气候,还不如顺势让他们“闹”,一则法国彰显法律所赋予人民的权利,二则也让“黄背心”运动成为这些法国社会最底层人士每周六充分发泄的出气口。
从“立法权+行政权掌控”到“软”的国家管控以及拉长时间的稀释作用,“黄背心”从未真正脱出过法国执政当局的手心。这也是为何“黄背心”运动的支持率从最初的高值,到后来越走越低:根据最新的民调显示,迄今已有七成以上的民众表示不再支持或同情“黄背心”运动。▲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论坛版文章除社评外,均不代表本报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