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的区域经济学“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研究

2019-03-21刘晗

关键词:线上+线下经济学线下

刘晗

(重庆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重庆 南岸400067)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将会面临许多新情况,对经济学提出极具深刻性的新挑战,而区域经济学正是首当其冲的领域[1]。特别是“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提出与深入实施,对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2]。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壮大,但仍然存在学科理论滞后于实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亟待创新学科体系,把区域经济实践与区域经济学建设相融合[3]。区域经济学教育发展的未来导向应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学科理论深化与研究方法创新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区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已有一些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成果。一是主张通过案例教学法,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实践性,以现实区域经济发展案例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6]。二是提倡国际化与本土化耦合的课程创新,学习国外前沿理论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双语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7]。三是主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通过在教学课程中开展科研训练以及论文撰写,提升课程教学效果[8-9]。上述三种教学改革思路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应在区域经济学课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有经济学课程改革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翻转”,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0]。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进势在必行,亟待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重视“是什么”而忽视“为什么”的误区,着重培养学生对区域经济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在对区域经济学必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授的基础上,使学生尝试解决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矛盾性问题,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一、PBL融入区域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方法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且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11]。该方法是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学习机制,是把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思辨能力,此外,PBL还提倡建立学习小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将PBL方法引入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完成传统模式中为学生讲解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求索问题解决路径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其今后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或者开启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PBL方法完美契合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转型的要求,通过基于PBL方法的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方式转变、研讨活动开展、课程考核优化,借助现阶段“互联网+”深入实施的有利契机,运用在线学习平台等线上学习工具,实现区域经济学“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方式整合,有助于全面改进和提高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鉴于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基于PBL的区域经济学“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改进和创新。

二、PBL教学方法的学习原理及核心特征

(一)PBL 学习原理

根据Graaff和Kolmos的归纳总结,PBL的学习原理包括认知学习、学习内容和合作学习三个部分[12]。其中,认知学习包括对课程的直观了解、情境感知和问题提出等部分,在区域经济学课程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区域经济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先验性了解,感知自己周围经济活动及与其他地区相比的异同之处,通过对信息的掌握尝试发现周边经济体系运行可能存在哪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学习内容包括对课程基本理论、专业概念、分析方法等的掌握,如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产业布局、区际合作等,通过将之前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入课程内容,寻找用于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增强课程内容学习的目的性,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合作学习是对上述两个部分的再度强化,主要以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展开,即当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明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之后,以相互讨论的方式研判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在提升学生沟通协调和科学分析能力的同时,也使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PBL的核心特征

1.以问题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

与传统课程设计不同,PBL教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非构建学科体系,往往是由学生先发现和提出实际问题,再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来逐渐了解课程框架和掌握知识点,通过课程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PBL中的“问题”与传统课程教学的概念有所区别。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课程阶段性总结时提出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或者案例,这些问题通常是前述课程内容的延伸,学生通过学习与讨论,总会得到大约一致的结论。而PBL教学中的问题则与实际更加紧密相连,如区域工业集聚是否会影响环境污染,该类问题没有一致性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通过数据搜集予以实证,所得到的结论也可能因为区域和时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PBL教学中问题始终居于课程的中心位置,而课程内容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设计。在正式课程学习之前,通常设计一个前置课程导入内容,讲授如何发现科学问题以及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导向意识,课程内容讲授中注重对学科体系和逻辑脉络的讲解,把具体的知识点放在课后,由学生自主学习,重视研究方法运用和案例的展示,为学生解决所提问题提供一个参考和范例,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提高实践环节和讨论环节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

PBL教学中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样的角色转换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所发现的实际问题,并从若干问题中梳理出自己感兴趣又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激励,确保学生通过问题导入摆正自己学习主体的位置,迈出PBL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只做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定位,而是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问题,向教师提出教学上的要求,例如,减少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分析方法讲授等,掌握课程学习的主动权,进一步深入分析自己所要探询的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学生开展研究和分析工作,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即按照不同理论内容、分析方法以及教学案例等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课程讲授内容的优化,满足学生教学要求。在课程考核时,通常不再是定制式的考卷考试,而是开放式的报告答辩。由学生作为汇报人讲授自己对问题研究之后得到的主要结论和心得体会,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研究进展情况予以客观评价。为避免单个教师评判的主观性,在考核过程中还可以考虑设置导师组的模式,多方位指导学生完善研究报告。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结果为导向,学生学习目标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试,属于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PBL教学则是以过程为导向,并不十分注重对固定知识点的业务考核,而是把课程教学考核融入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当中,属于一种主动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自己研究问题的负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分析问题的成因,怎样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步骤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从中自觉领悟到课程学科体系的意义,实现课程深度学习,谋求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搜寻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点和方法,并在课后向教师求解存在的某些疑惑,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除此之外,PBL还重视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研究的平台。原因在于PBL认为学习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与交流,能够使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和传递思想,且这种合作讨论地点并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至课外,这样既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使其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基于PBL的区域经济学“线下+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设计

(一)“线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实施PBL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依靠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逐步推进。

首先,阐述区域经济学课程框架与逻辑脉络。按照区域经济课程体系,逐一简介区域经济学研究绪论、生产力布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统筹城乡理论、区域决策理论等核心内容框架,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一步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区域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区分清楚什么是区域经济学以及其在经济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后续引导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做好铺垫和准备,也使学生有一个内容体系的概念,从而指导其自主学习。

其次,讲授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思路。向学生传递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知识,告诉学生如何研究一个科学问题,包括问题提出、文献梳理、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思路梳理、方法选用等多个具体步骤,通过向学生讲授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对区域经济学研究产生兴趣。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目的并不是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完全规范的研究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树立起研究的科学范式意识,从而在后续的选题和研究中有迹可循,遵循正确的研究方法开展问题研究和课程学习,达到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区域经济学教学的既定目的。

再次,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好的”问题。根据Sockalingam等对PBL教学中高质量问题的研究,一个恰当的选题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利于合作讨论、富有趣味、形式恰当、问题边界清晰、问题阐述详尽、与课程相符、与前述知识点相连、具有一定难度[13]。在区域经济学的PBL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上述要求,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好的”问题作为研究选题。例如,“某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不是一个恰当的选题,因为这个问题研究毫无边界,学生无法开展研究。而像“某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能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就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题,因为它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根据研究地域实际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为学生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最后,修正学生选题中的偏误。由于学生不具有较强的识别“好的”问题的能力,需要在选题之后,由教师对其研究选题中的一些偏误及时进行纠正,可以采取学生汇报研究基本设计、教师听取反馈意见、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来优化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研究选题的纠偏以及研究设计的完善,使学生能够带着一个合理的研究问题开展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贯彻PBL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导向意识。

(二)“线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借助“互联网+”发展的有利契机,在PBL的区域经济学课程设计中适时融入“线上”模块,利用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从而为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供操作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首先,课程教学视频。PBL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启发学生思维和为学生架构课程框架。对于区域经济学具体知识点内容的讲解,则主要通过教师录制教学视频上传至在线课程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不仅如此,教师除了上传自己录制的课程视频外,还可以寻找区域经济学课程名师的公开课视频资源,提供多元化的视频教学资源。基于关联主义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理念,建构具有关联性的在线课程知识体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翻转”[14]。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辨证式地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师课上搭建的内容主干上,生出若干具体知识点的枝叶,以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习题测试系统。基于区域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多套自测习题,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前者包括单向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具有唯一答案,提供学生自我检测,后者包括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测试后自行比对,对存在疑问的部分在线上进行留言,交由教师对其疑惑之处予以解答。通过在线平台习题测试系统,巩固学生对区域经济学课程内容的掌握,为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案例与数据库。区域经济学PBL课程教学是要让学生在解决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区域经济理论及研究方法。如何能够准确定位问题的成因和解决路径,关键在于运用经济实际运行数据展开分析。对于学生而言,独立寻找研究所需数据往往事倍功半,因而需要教师建立在线案例与数据库,通过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等宏观数据资料的整理,让学生容易获取基础数据资料,并在学习相关案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以达到PBL教学中最终要解决问题的要求。

最后,模型方法演示。区域经济学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如回归分析、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线性规划分析、决策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原理有的往往较为晦涩难懂,其运用大多需要借助Excel、SPSS、EViews等数据分析软件,学生自主钻研虽然能进一步锻炼其计量分析的能力,但花费时间较多且不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制作一些模型方法演示的视频或者课件,提供给学生进行在线平台上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较快掌握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以运用于解决研究问题当中,使其保持对PBL课程教学的学习热情。

(三)“线下”整合PBL课程教学

遵循“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基于PBL的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也需要经历一个“线下—线上—线下”的过程,由教师在“线下”整合前述“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完成整个PBL的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任务。主要包括:

首先,课堂答疑解惑。经历“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后,学生或多或少会对所学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存在疑惑,而这些疑问难以通过在线留言的方式进行详细解答,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专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回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的困惑和问题,从而继续深入区域经济学的学习。对于课堂答疑解惑环节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度灵活掌握,通常是在某一个专题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进行集中解答。这样,既保证了PBL教学的正常教学秩序,又有助于学生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

其次,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PBL教学法中的又一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促进,提升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线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强化PBL教学效果。按照所选的研究问题在区域经济学中的领域归属,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一般以6人为宜。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进度以及问题研究进展,定期开展讨论教学环节,分为自由讨论和讨论汇报两个部分,自由讨论可由学生在课堂外自行组织开展,教师进行巡回观摩和指导,讨论汇报则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主要是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选题研究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及时发现所做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及时做出相应的改正,也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分享学习心得、数据资料和分析方法,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最后,组织成果汇报。PBL教学的考核主要是观察学生对于所选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解释力度如何,是否遵循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否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这就要求课程教学中设置专门的研究成果汇报环节,由学生逐次汇报自己对所选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运用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搜集的地区经济数据来源及处理、分析使用的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得到的研究结论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等。教师则对学生的最终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研究,取代原有的以试卷为主的考核模式,主要从对问题研究的质量层次来评判学生对区域经济学课程内容的掌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由区域经济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成果汇报环节。

四、基于PBL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保障措施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PBL教学法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借鉴杨春梅的研究成果[15],可以通过制定PBL手册的方式将学生尽快引入区域经济学课程的PBL学习当中。该手册应包括PBL简介说明、PBL课程计划、学生分组实施步骤、在线学习平台利用、PBL教学考核标准及任务等内容。通过PBL手册的发放,使学生在课程开始之时就尽快进入角色,明确PBL教学学习的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区域经济学的课程学习,保障PBL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师角色意识

在PBL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传统课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削弱。相反,由于学生普遍缺乏提高思辨能力的方法,更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训练[16]。因此,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问题中对某些已有区域经济理论进行反思,考虑这些理论是否都能运用于指导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践。同时,注意在这种“翻转”教学中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人格等方面的熏陶[17]。通过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教学主体意识,确保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三)建立弹性评价机制

课程考核评价历来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总结出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由于PBL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因而需要建立弹性评价机制,以考察学生的学习进展。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应该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表现,给予学生更多公平机会[18]。在PBL的区域经济学课程考核中,应在研究选题、在线平台学习、分组讨论、研究成果汇报等多个环节的节点对学生进行考查,观察学生在每个节点的表现变化,以求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

(四)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线上+线下”模式的区域经济学PBL教学需要信息化设备的大力支持,以保证学生具备“线上”自主学习的条件。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实现了校园内部无线网络的覆盖,建立起了在线教学平台,为PBL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PBL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发展,未来高校还需要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保证校园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开发功能更为齐全的在线教学平台,购买以中国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库为代表的数据资源等,从而支撑区域经济学以及其他课程的PBL课程教学活动。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亟待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PBL教学法运用于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快区域经济学教学改进和提升的步伐。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线上+线下”的PBL课程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线下”引导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线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线下”组织讨论与评价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对经济分析方法的掌握,提升对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及参与团队协作的沟通协调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PBL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转变教师角色意识,建立弹性评价机制,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以保障基于PBL的区域经济学“线上+线下”教学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经济学线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简明经济学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