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版企业图书版权输出对策分析

2019-03-21

传媒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书展图书机构

张 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36)

出版企业是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主体,除了要做好自身品牌建设和提高图书翻译质量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图书版权输出实力。

一、追踪热点地区图书出版状态

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不同国家的读者对图书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差异巨大。这就要求图书出版企业时刻关注热点地区的图书出版状态,这样才能在自己进行图书版权输出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例如,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文化上的认同为图书版权输出提供了契机。体现儒家思想的图书如《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的启示》等均以较高的版税条件输出韩国,说明了文化选择一致性对图书版权输出有重要推动作用。再如,韩国、泰国的民众崇尚谋略,喜爱三国故事,甚至儿童版的三国漫画也很受欢迎,根据这个信息,我国的出版机构成功地将《三国》一书的版权输出到韩国。

再如,根据市场反馈信息,越南对中国当代优秀文艺作品和优秀原创网络文学作品需求较大,翻译出版越南文的中国图书不仅数量逐年增加,翻译质量也在稳步提升,那么关注了这样的图书出版信息的出版企业就会调整战略布局,向越南读者重点输出网络文学类图书。

了解和追踪相关国家的图书需求,找到文化交汇点和社会热点,确定有针对性的选题,再根据需求组织图书内容,实现定制生产,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促进图书版权输出。

二、各地方出版机构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为做好图书版权输出工作,作为活动主体的出版机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立足自身优势

对于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工作,应充分发挥国内各地方出版机构的比较优势,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区域间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图书版权输出水平。

例如,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中亚五国接壤,从交通口岸、地理位置等方面看具有其他省区无可替代的地理优势和区位核心地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47个民族,与中亚国家民族同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使用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俄语、吉尔吉斯语等,与中亚国家一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与中亚国家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文化交往活动。鉴于以上几个有利因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版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中亚五国推进中亚出版的共同繁荣,走优势互补的和谐发展之路。

再如,我国云南省与东南亚毗邻,文化相通。云南人民出版社专门设立了南亚东南亚编辑部,拥有了一批专业的翻译资源,实现作品互译、版权贸易等合作,未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将更多地出现在南亚国家的书桌上,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国陕西省的图书版权输出工作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承办版权热点问题亚太地区研讨会;组织本省图书出版单位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国际版权博览会、莫斯科国际书展,与美、英、法、意等国签约输出图书版权或达成图书版权输出意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莫斯科俄语出版社签订了互译出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陕西人民出版社与莫斯科俄语出版社签约,决定联合出版《中国民歌外译丛书—陕北民歌》。

环渤海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图书版权输出数量占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总数的半壁江山,北京地区云集了全国大部分出版机构,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随着我国出版机构转企改制的完成,作为独立法人的出版企业不断创新开放型体制,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图书版权贸易的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文化建设、实现民心相通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湖北省、江西省等内陆地区利用人力资源丰富、出版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借助“中欧班列”等设施联通的契机,积极沟通和调动境内外出版领域各类资源,创新图书版权输出模式,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成为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要阵地。

(二)拓展思维模式

在图书选题开发和确定阶段彻底放弃画地为牢的习惯,打破思维定式,以国际化的视角进行图书产品研发。其实在以前的实践中,很多图书版权输出成功的案例都在不知不觉中或有意识地采用了这种选题国际化的开发模式,如《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类不分国别的内容,易用各种语言低误解程度地再现和表达,因而成为功输出到多国的典型题材。

三、拓展版权输出渠道

(一)与国际出版机构加强合作

我国出版企业可以在图书版权输出领域与国际出版机构合作,良好的合作框架可以确保在极短的时间完成图书的版权输出,并且在成本方面没有显著增加。重要的是,当地的出版机构对所在地的市场环境把握准确,在推动图书宣传推广等工作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样,在时间、成本、市场机会等方面便可以获得超出预期的效果。例如,2016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蒙古国立师范大学共同成立了首个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出版中心。这类官方平台和文化窗口对于推动两国图书翻译出版工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与国际出版集团的合作不仅体现在合作内容上,还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掌握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成为实现任务目标的捷径。例如,中南出版集团入股法兰克福书展的IPR公司,引入IPR在线版权交易平台,改写了传统的版权贸易模式,把在线版权贸易平台带给国内的同行,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整合国内资源

目前,我国的出版机构规模有限,各个出版机构间耦合松散,这不利于发挥我国出版企业的规模优势。整合国内出版资源,集中优势,可以在图书版权输出活动中形成规模效应,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输出效率。2017年3月启动的“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就是整合资源的典型成功案例,该项目由青岛出版集团和中国孔子基金会策划和实施,青岛出版集团输出《论语》的蒙古语版、阿拉伯语版、捷克语版、葡萄牙语版、西班牙语版,中国孔子基金会则利用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将这些图书呈现给读者。因此,在图书版权输出活动中,与各种驻外涉外机构(如我国的驻外使领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充分合作,也是推进图书版权输出流程、提升图书版权输出效果的途径之一。

(三)利用博览会、书展进行图书宣传活动

国际性书展和博览会是展示我国图书的良好平台,也是我国出版企业洽谈版权输出事宜的便利、经济的途径和机会。近年来,我国出版机构参加了在开罗、突尼斯、乌兰克托、越南、阿联酋等国举办的国际性书展,在这些展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第44届索菲亚国际书展上,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等国家的出版商及两百多家保加利亚出版公司参展。2016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主题图书巡展中带去了翻译成国际主流语言甚至当地语言的中国图书,大大提升了当地读者对我国图书的兴趣和好感。书展可以展示优秀图书、展现中国文化,帮助国际出版界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出版市场,加强出版机构间的合作。

我国也积极筹备国际性的书展和图书博览会,例如,在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共有来自英、法、美、韩、日、印度等国的1379家出版机构参展,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3075项。

猜你喜欢

书展图书机构
“空场”书展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沈鹏《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班里有个图书角
《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