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移动终端在我国的发展与反思

2019-03-21

传媒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终端

周 洁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北京 100024)

伴随着电子技术和移动互联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作为一种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正以巨大的力量在短时期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变革。

智能终端是移动智能终端的简称,由英文Smart Phone及Smart Device于2000年之后翻译而来。主要类型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PDA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等媒体设备。从广义上来说,但凡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能够连入互联网的设备都可以被称为智能移动终端,譬如智能手环、车载导航仪等等。

由于智能移动终端强悍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精准的人际交互方式,智能移动终端作为一种媒介工具以势如破竹般的姿态迅速占领人们的生活空间,为用户所喜爱和依赖。据工信部《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称,我国的手机用户总数在2018年已达15.7亿,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13.1亿户。由此可见手机移动智能终端在范围上基本已经实现了全民覆盖。

当然,人们对于智能移动终端使用情况,除了在横向上体现为覆盖范围广之外,在纵向上,智能移动终端还表现为黏合度高,对用户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深刻的特点。当今社会,太多的人已然沦为了“低头一族”,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手机的世界当中,被媒介中的信息塑造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尼尔·波兹曼认为,技术的飞速进步绝不仅仅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和欢愉,而且还改变了我们对世界对周围认知的方式。

那么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为什么具有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的特点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智能移动终端在当今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适应了人们的信息需要和传播需要。相对传统媒体,智能移动终端有着自己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它不仅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涵盖了所有传统媒体的功能,而且简单易得、便于携带,更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选择偏好对内容进行智能化整合,为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定制专属的服务和信息,故而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在一种媒体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首选媒体。

以下我们从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来具体分析智能移动终端究竟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要,以至于其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能够深受受众的喜爱和依赖。美国社会学家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和动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进行媒介接触活动的。根据该理论,人们选择将智能移动终端作为一种常用的媒介工具,是因为在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内外综合之下,智能移动终端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期待和需求。在我看来,智能移动终端主要给人们带来了五种使用和满足:

一、获取信息

智能移动终端能够承载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多种信息类型,通过终端上不同的软件,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对于手机、电脑、电子书等智能移动终端上都可以阅读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新闻客户端以及阅读类APP的出现使得这一功能更加强大。对于广播类的声音媒体,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这样的电台软件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可以循环播放的、可供选择的广播类节目。对于电视、电影所提供的视频媒体,各种智能移动终端也能够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以供用户选择和观看。所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几乎可以获取原来所有传统媒体所给我们提供的信息。

二、社交通信

智能移动终端之所以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介渗入生活的程度都要深,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突破了以往所有媒体中受众被动接收信息,反馈环节薄弱的局面。在中国,从早期的论坛、MSN、腾讯QQ到现在的微博、微信,话语权不断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转移至更多的民众手中,媒体中的内容创作者也从传统的职业媒体人变为“全民皆记者”,UGC内容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突破空间的距离、阶层的限制和别的个体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实用工具

随着移动终端不断升级的智能化,手机、电脑等终端开始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工具性的需要。譬如说手机上的导航、记账、支付、拍摄等功能。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那么现在的智能移动终端完全可以被称为是人的全息延伸。人们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能够直接有效地处理很多繁杂的事务,这使得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生产效率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人们有了更加得心应手的服务者。

四、娱乐工具

娱乐行业的大繁荣充分证明了人们对手机娱乐休闲功能的追捧。人们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玩儿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作为生活中的高频词,“玩手机”中的动词“玩”也充分说明了手机的娱乐性,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娱乐活动开始和智能移动终端开始挂钩,譬如除了电子游戏之外,还有传统的一些游戏,像围棋、麻将、扑克牌等等也都可以在电子设备上不限时间地尽情玩耍。

五、身份地位赋予功能

智能移动终端除了本身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包括了其符号功能。鲍德里亚曾在他的《消费社会》一书中提出,在消费社会中,物成了“符号—物”,这时人们的消费已不只是物的“使用价值”,而重在其“符号价值”,即人们对“物”的消费转化为对其“符号”的消费。是否在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使用了什么样的智能移动终端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准确地说是人们所认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譬如销售火热的“苹果”,除了本身的使用价值之外,更是使用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六、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移动终端作为网络的入口,以其便于随身携带的特点和作为传播媒介强大的功能迅速地渗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对传统媒体无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首先,智能移动终端体积小、重量轻,比任何传统媒体都容易携带和安放。其次,智能移动终端对各种信息的储存量都要更大,可以容纳海量的内容和信息,而且能够容纳文字、画面、视频、声音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再者,智能移动终端具有人工搜索功能和智能化的信息匹配功能,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打破了广播电视在时间连续性的束缚,既可以暂停也可以循环多次播放,给用户提供了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的机会。最后,智能移动终端是所有媒体中“互动性”最强的,用户可以随时创作、交流、反馈信息。面对着智能移动终端在功能上的替代之势,传统媒体如何保持自己的特点、借助互联的优势推陈出新,成为了传统媒体现下寻找生存空间的当务之急。

不过在我国,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并不是一路凯歌的,仍旧有一些因素阻碍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比如生态系统尚且不够完善、技术实力落后于行业水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我们应当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措施努力的弥补这些不足,给我国的智能移动终端发展提供更加良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要认真地研究新媒体迅速崛起的传播特点,反思传统媒体包括传统传播学理论当中过时的因素,积极地进行创新,加大对原创内容的生产,重视传播当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受众的需要,疏通传播者和受众以及受众群体内部的交流,及时地接收反馈信息并进行处理,重视媒体的社交功能,尽可能地给更多的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每个传播节点自我宣传的裂变过程。唯有与时俱进,一心求变业界和学界才能添薪加火,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终端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