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问题探讨
2019-03-21王东洋
张 州 王东洋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一、引言
“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脱贫时下已经成为研究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开展的新的热点。李忠斌认为,以特色村寨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脱贫模式是民族地区实现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让贫困人口从中获利。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扶贫协作机制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发动社会力量尽快扶贫脱贫”。但是,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扶贫脱贫以及发展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因而如果理论不能准确地联系实际,那就会在发展中造成短期开发、破坏性开发、伪文化、民族文化变异等问题,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及秉承什么样的原则来审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以河洛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发展为例,来探讨这一发展问题。
二、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多维观察
河洛地区堪称是民族文化的宝库,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就是民族文化活的载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在某一地区某个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少数民族文化特征明显的行政村。近年来,由于短期利益的驱使,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出现了以文化为卖点,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的现象,片面发展旅游业,且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策划机制,给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负面的冲击,例如,大南沟村临近蝴蝶谷,当地片面发展旅游业,使得景区受到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文化建设事业来效慢、投入大,政府不愿过多支持的现象,例如蒙古族上寨村虽有文化特色,但政府部门的关注不够,使得该村的文化资源被浪费。当然这也不是个例,因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引起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国家民委经济司于2009年起开始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河洛地区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防止民族文化的变异和民族文化资源浪费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旅游业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最直接的经济发展方式,又可以促进其它的诸如饮食、文化、交通等产业的发展。黄华、王洁等人也认为“旅游就是在时间和地域的跨越中,在于自己习惯的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另样文化和环境体验下,寻求精神愉悦的活动”。但是想要长久地实现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就必须充分继承本地区优秀文化,而经济发展也会促进河洛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文化的创新,反过来文化发展也可以形成新的经济优势。
因此,权衡好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进河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且事实证明,在制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规划时如果只追求高利益快回报而忽视给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得不偿失的麻烦,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兼顾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与经济建设的联动性,避免出现诸如大南沟村的以片面扩大旅游收入而不积极整治完善景区建设的破坏性开发和“伪文化”的现象。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创新发展机理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包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少数民族是主体,特色村寨是载体,创新发展是手段,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特色村寨是联系过往和现代生活的桥梁,是文化沉淀的载体”,少数民族是文化创造的主人公和利益的享有者,创新发展则是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充分使这三者产生联动效应,避免陷入单铁成教授讲的“资源诅咒”的陷阱,避免使少数民族村寨的建设陷入发展死局,必须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文化优势,积极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优势,稳步推进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渐提高文化艺术产品的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发展具有本地区和本民族文化特点的优秀文化,继而利用河洛地区充分的旅游文化宣传渠道,扩大特色村寨优秀文化的知名度,最终使河洛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潜力,真正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四、融合与互动——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撬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是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时代下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但是在新时代下,如何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完美结合呢?
(一)积极发挥政策优势,高位推动,完善顶尖设计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是否高度重视,是否将之纳入重大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发展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重点保护和改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00个和特色村镇200个,这是新时代三农政策的新的发展和新时期我们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新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对此,河洛地区必须充分依据国家发展战略,深入走访本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充分解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的精准扶贫不到位、基础设施较差、环境状况较差、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等一系列的情况,了解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好的建议,因地制宜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和完善顶层设计,然后再次听取各行业优秀人才对规划的意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二)继承优秀特色文化,推动文化铸魂
文化是民族的纽带,而教育则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加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长期与外界缺乏交流,教育资源短缺,所以建设优秀完善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展队伍是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真正“活”起来和经济真正“火”起来的前提和关键。因而,河洛地区必须加大对优秀人才以及优秀的文化产业的引进以及保障服务工作,立足河洛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发展状况的特色村寨创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主导、扩大宣传、积极学习”的方式,尽可能地发展市场所需要的优秀的特色文化,并且要不断因地制宜创新优秀文化的发展模式,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规范约束以及监督机制,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文化歪曲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坚守民族特色和文化品牌,坚决避免低俗化、物质化、表面化和短期化行为。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文化资源浪费和文化资源的物质化。
(三)多样化助力文化产业化、集群化
近年来,文化产业越趋呈现一个可期的未来发展势头,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的先进文化创新发展和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应利用“小” “特” “兼容”的特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多数以古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安静的生活、复古的乡村等的特质大力发展特色村寨旅游产业:
(1)要积极改进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力求做到“依山傍水”、与环境相协调,并且努力实现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完美结合。
(2)要坚持积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充分挖掘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让我们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3)挖掘村寨特色饮食,借鉴少数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发展经验,坚持本土、绿色、健康原则,甚至可以像国内诸多大城市那样开辟“花园” “菜园”,营造乡村意境,吸引游客。
(4)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村寨舞台,展现独特的民族文化。
(5)要积极以村寨为平台、以特色优质文化为内核建设文化产业园,并且创造优秀的特色文化并使之产业化,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收入,还可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加就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解决农村诸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四)扩大市场,培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新动能
市场是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所以为了促进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真正地走出去、外来的游客真正地走进来,我们必须充分地扩大市场,并且要培育我们的新的符合正确文化价值观的文化特色。对此,我们需要积极深入群众和市场,实现市场与民族特色对接,鼓励优秀企业参与特色村寨建设,以各类民族专项资金为牵引,补齐各类设施和服务短板,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潜力,构建政府、企业、村民三者互惠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渠道,扩大我们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结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自身的经济发展及文化发展规律,在这“特色”里既有民族特色,又应该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既有文化资源,也应该有文化产业。既然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应该追求的是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把小地方做成一个充满诗和远方的“桃花源”,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必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