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提高会议新闻的可读性

2019-03-21孙雪梅

传媒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采访报道可读性新闻报道

孙雪梅

(秦皇岛日报,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会议类新闻稿是各类新闻稿件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权威性最强的一类。笔者所任职的《秦皇岛日报》是一家地市级党报媒体,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事时政类新闻的采访报道,其中会议新闻的采访写作几乎是每天都要面临的工作。

一、创新会议新闻的写作

“会议太无聊了” “会议稿件写起来都是千篇一律的空话、套话,怎么可能出好新闻” “会议新闻报道太枯燥” “每次看会议新闻,都是匆匆扫两眼”……工作中,记者不仅经常会听到同行对会议新闻报道的抱怨,很多读者对会议新闻的阅读反馈也令记者汗颜。

记者为什么不喜欢采访报道会议新闻?读者为什么不爱听会议新闻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①导语部分主要是5W模式,即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什么人、召开何种会议。②第二部分内容就是会议的议程和主要内容。③最后一部分内容就是参加会议领导的讲话内容。这种固有的模式设置出一个“框框”,记者写会议新闻的时候,会在这个“框框”里写,因此许多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就会被淹没。对于读者来说,会议新闻了无新意,空洞乏味,长久下去,自然而然会对会议新闻产生反感。

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提升新闻影响力、受众认可度的关键属性,它既受新闻素材的影响,也由记者的写作方式、文字功力、创作角度所决定。怎样让枯燥的会议报道变得生动有趣?怎样让会议新闻走出“框框”,摆脱空话、套话,充满新意?这是需要我们记者去认真探讨的课题。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需要记者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形式,不能因为方便、懒惰,就采用固有的写作模式,应付了事。

当前媒体所参与的会议新闻报道多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报告会和新闻发布会。这些工作会议主要包括会议议程、领导讲话等。记者写稿件也通常会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然而,一些重大举措、重大人事变动和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成果、新经验等也都存在于这些大大小小的会议中。这就需要参与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从固有的模式中跳出来,不要写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稿件,而是要精准地抓住会议主题,提炼那些最为贴近群众生活的新闻点,写出有新意的稿件,抓住受众的关注度。

“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要想自己的新闻稿件出人意料、出类拔萃,就需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会议新闻的采访写作中,创新尤为重要。记者在写会议新闻要将会议的内容转变为新闻语言,改变“说教味”,不断增加有价值的信息量。尤其是在报刊类会议新闻的报道中,不能“面面俱到”,把会议的所有内容都予以刊登,可以把会议最主要的内容、受众最关注的内容提炼出来,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更有可读性。

二、学会从会议中找新闻

增强会议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既要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突出主要内容,又要学会从会议新闻中寻找新闻,把不同寻常的事情“挖掘”出来。记者要在会议结束后,要研究会议精神,抓住会议中的重要信息展开深度报道。采访中,记者不能走过场,要带着脑子,在会议现场,领导的一句讲话或会上的花絮,都会启发记者的思路和新闻敏感,从中找出好的新闻角度,找出有新意的材料。会后,记者除了常规的会议新闻报道之外,还要根据新的思路、新的角度和新的素材,挖掘更有深度和价值的会议新闻。

从会议中找新闻,记者要增强新闻敏感,寻找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让会议新闻的可读性更强。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召开的会议,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传达信息、布置任务、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会议内容大多存在着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2018年10月,秦皇岛市物价局召开调整城市区自来水价格听证会,笔者作为媒体代表,参与采访报道了这场听证会。按照一般的会议采访经验,记者都会简单地将市物价局想通过的内容简化成新闻稿件进行刊登。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笔者从传统的会议新闻报道框架中“走”了出来,坚持从新闻中找新闻,将听证会提出点两个调整城市区自来水价格方案,进行了深刻解读,对市物价局、听证参加人员、普通市民分别进行了采访,从不同的角度,剖析调整城市区自来水价格的依据、成本测算、调价方案以及调价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内容,让这篇会议稿件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让百姓更了解政策,在社会也引起强烈反响。

日常的新闻采访报道中,很多记者总会有怎样的感觉:会议内容都很重要,哪一项内容都觉得不能舍弃,都已经写到自己的稿件中,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会将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淹没在“面面俱到”中。这就要求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在会议新闻的采访报道中,记者要善于凭借敏锐的新闻感觉抓住会议报道之外的,但又与新闻有关的新闻,从“会海”中捕捉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通常好的会议新闻常常是由于会议的采访者凭借新闻敏感的“意外”发现,这就对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记者采访,不光要带着腿,更要带着脑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有价值的新闻稿件。

三、增强会议新闻可读性

会议能帮助读者开阔思路、交流情况、求得共识、解决问题。会议新闻可以记录历史、推动历史,会议新闻的报道也是各家媒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所以,做好会议新闻的报道,不断创新,增强可读性是首要任务。

会议新闻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读者对象,记者要努力使最大多数人读懂,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尤其是党报党刊,在可读性方面处于劣势,不如生活类报纸及晚刊类受普通群众欢迎,而会议新闻又是党报党刊的主要内容,所以,党报党刊在会议新闻的可读性方面,要做出的努力会更多,要从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读性出发,让报道贴近读者,跟“接地气”。

在融媒体发展时代,新闻竞争力愈发激烈,各家媒体也千方百计创新会议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会议的组合报道、解释性报道、延伸报道和背景报道突破了以前的就会议报道会议的老模式。

过去,记者一般都习惯于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写新闻报道,通篇都是领导的讲话内容。会议新闻中大多会出现:“领导某某指出、领导某某强调、领导某某要求……”这种会议新闻的报道,自然不容易接近读者,读者看完之后会感觉你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摆脱枯燥” “千篇一律” “空洞无趣”……会议新闻的标签要想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会风与党风、民风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新闻记者可以怀揣创新意识,让自己写的会议新闻拥有新意,这样,会议新闻的可读性自然而然就会增强。例如,在每年都会召开的“两会”新闻报道中,记者既要突出会议的主要内容,又要把委员们畅所欲言的民主气氛反映出来;既要形成全面报道,又要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反映出来;既要在程序报道中不出错,又要把新闻的深度和专题报道做好。

同时,在会议新闻的写作中,记者要学会巧选报道的角度,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把会议新闻写得更鲜活一些。会议是新闻人物集聚之地、活跃之处,其中不乏生动感人情景。记者要从会议的动态、会议的深度等方面去研究,将枯燥乏味的会议新闻变成读者爱看的新闻报道。新闻体裁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会议内容的不同特点,记者可以创新写作手法,从会议倒记、会议花、人物专访、新闻评述、答记者问、现场报道解性与分析式报道等方面,让会议新闻报道严肃、准确,又生动活泼,为百姓喜闻乐见。

参加文献:

[1]刘其中.诤语良言——与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M].新华出版社, 2003,5.

[2]【美】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主,译.华夏出版社,2003,8.

[3]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5.

[4]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采访报道可读性新闻报道
可读性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提高新闻宣传采访报道质量对策措施
论突发性事件中记者的采访报道技巧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运用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