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如何“接地气”

2019-03-21陈彩丹

传媒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接地气时政新闻记者

陈彩丹

(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0)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要想谋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新闻报道形式,突破原有新闻报道格局。在实际的新闻报道过程中,时政新闻需要关注民生、情系百姓,将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主体,使时政新闻更贴近生活。基于当前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不断对时政新闻报道形式进行创新发展,进而实现时政新闻的报道更接地气。

一、现阶段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空洞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针对会议或者讲话阐述内容的市政新闻报道。但是,这些新闻报道缺乏对会议中心思想的提炼,致使观众无法捕捉到报道的关键所在,没有博取到观众的眼球,导致观众对其兴趣不高。

(二)时政新闻报道形式落后

基于当前新闻报道形式来讲,需要将人民群众作为镜头的主体,深入挖掘民间新闻素材,信息百姓,情系民生,才能够增强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兴趣。但是目前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民生问题,而是将报道的目标转向会议、领导讲话等,由于领导讲话内容较多,报道形式与报道的角度没有实质性突破,存在一定的单一化,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时政新闻报道的语言老套

目前,时政新闻报道语言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并且还存在居高临下的口气,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看点,致使观众逐渐对新闻失去了兴趣。新闻报道主要是让百姓了解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和国家大事等,而不是不让新闻信息曲高和寡,脱离群众生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滋生了诸多网络流行用语。为了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看点,增强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兴趣,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时政新闻报道可适当地运用一些网络用语,但是网络用语选择要有度,不得出现低俗等词汇。通过网络用语的运用,使其更符合观众的品位,进而提高了观众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关注度。

二、时政新闻接地气实现策略

(一)挖掘时政新闻深度,汲取、传递百姓关注的信息

权威媒体“内容为王”,要想留得住观众就必须在内容上下足功夫,这点时政新闻更需要重视。通常情况下,人民群众对于新闻的关注点不同,观众不会注重领导在何时间做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在于是否提出了关于解决问题,国家提出了哪些惠民政策。因此,新闻记者要立足于观众的角度,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以及新闻报道的相关内容。如何能够激发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热情,才是新闻记者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情况下,新闻记者要对各种会议内容进行提炼,取其精华,梳理核心与重点,增强新闻内容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应用优势,促使时政新闻向着接地气方向发展。

2014年,黔西南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向“惰政”宣战,在全州范围内实施不胜任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部分敷衍塞责、无所作为、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需要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罚,并且此类干部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干部来说,将会面临着转岗、降职、降级等处分。基于此情况下,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改善这种现象。黔西南广播电视台《黔西南新闻》栏目以此为契机,将干部队伍中的作风顽疾曝光,通过类似新闻报道的督促下,进一步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强化新媒体思维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成为当前时政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时政新闻主题传递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电视媒介等新媒体的应用优势。通过应用新媒体传播时政新闻,宣传党政理论。因此,时政新闻报道要想实现自身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强化新媒体思维。与此同时,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将时政新闻报道与各种媒介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此外,时政新闻报道通过画面语言的应用,为观众带来直观上的体验,在视觉上为观众带来了冲击,增加了观众对时政新闻报道的理解。例如,2018年2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的《习近平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向广大干部群众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伟大祖国繁荣吉祥》整条新闻时长约20分钟,一口气看下来,不但不觉得冗长反而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从观众的需求来做新闻,节目无论是从文稿语言,还是从画面编辑,以及新闻同期声、画面底声等运用上,都特别接地气,增强了新闻内容的可看性、吸引力。例如,作者在进行重要会议的跟进报道过程中,可根据相关发言人的同声期开展新闻报道。以当前这种形式打破原有新闻报道框架模式,进而全面提高新闻报道的鲜活性。以福州地铁推进会议为例,由于地铁工程较为复杂化,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够保证工程顺利开展。因此,本次新闻报道的最大亮点在于会议上各部门之间关于地铁工程同期声。通过同期声的运用,有助于督促相关部门提高办事效率与办事质量。当电视媒体播出后,成为人民大众共同监督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各部门的工作。基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期声的运用实质上就是网络语言,凸显了时政新闻的影响力。

(三)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温度有“人情味”

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增强时政新闻报道看点。而新闻情怀为提高新闻报道的引导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闻记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如若缺乏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之情,缺乏新闻情怀,则难以创作出来富有思想与品质的报道。因此,新闻报道记者与新闻编辑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积极转变自身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善于从各类新闻现场以及相关领导人的讲话中挖掘新闻素材,创作出符合人民大众关系的时事热点。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要始终心系百姓,关注民生,将此类素材作为新闻报道的重点,以民众的心声为题材的报道,必然会让人民群众在新闻报道中感受到人情味。人情味的新闻报道更能够体现出新闻记者的内心情感,因此时政新闻内容需要弥漫出浓厚乡土气。

(四)充分利用网络流行语句

网络时代造就了诸多流行词汇,而这些词汇是对现实生活一种真实的写照,例如,土豪、坑爹等。时政新闻作为电视传播的一种形式,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庄严性,并且肩负着传播的责任,致使时政新闻过于严肃,形式较为单一化,当前这种形式,不但导致人民群众出现审美疲劳,而且新闻人也会觉得不接地气儿了。因此,适当的将网络流行语句或者语汇运用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节其气氛,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必须杜绝网络上一些低俗、恶意词汇的运用。此外,在网络词汇的运用方面,要注意区分不同的事件。基于较为严肃的场合或者官方时间,不得使用网络词汇,必须使用标准的新闻词汇,才能够衬托当前这种庄重的场合。

三、结束语

随着人民群众的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以及时政新闻报道视角的深入拓展。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在实际的运行中,将会出现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时政报道内容过于陈旧,而且报道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化。而当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时政新闻报道效果。基于此情况下,为了解决当前这种现状,根据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需求,不断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形式,丰富新闻报道内容。此外,在保证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猜你喜欢

接地气时政新闻记者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