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进校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广彩瓷烧制技艺的调查

2019-03-21李红

关键词:非遗手工艺技艺

李红

(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与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510275)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及各地配套政策的大量出台,让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保护”一词的解释,“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 (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可知“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传承是非遗保护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以下简称广彩)在广州地区进校园的实践为例,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教育传承问题进行探讨。

一、广彩历史及行业现状

(一)广彩概况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据刘子芬《竹园陶说》[1]记载:

……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风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故有河南彩及广彩等名称。

广彩在清朝海禁开放、通商口岸设立以及瓷器贸易流通加快背景下应运而生。广彩用景德镇的白瓷胚,在广州绘制釉上彩。作为优雅而精炼的“高雅装饰艺术”的代表,广彩“万缕金丝织白玉”的艺术效果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2000年前后,欧盟颁布了进口瓷器含铅量新标准,广彩行业订单锐减。由于广彩历来为外销瓷,国内了解相对较少,开拓新市场难度较大,广彩从业人员数量锐减,生存状况堪忧。2008年,广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从业人员现状

目前,广彩行业以原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以下简称广彩厂)的设计师和有技术的工人建立的独立经营的工作室为主。关于对工作室人员素质的要求,广彩市级传承人周承杰坦言:

现在的工作室要求从业人员全面掌握一切技艺。可以说,一个工作室就是一间微型的工厂,工作室更需要全面的复合型人才,要创作更具个性和特色的作品,所以对人才的要求其实是越来越高的。①

就大多数广彩工作室而言,主持人多半是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或工艺大师,掌握着广彩瓷烧制的整个工艺流程和关键技艺,但其他从业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是普遍现象:行业中懂工艺又有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短缺,广彩产品的产量、规模、效益、影响都比较有限。

目前,广彩从业人员的来源大致有以下三种:(1)当年广彩厂的工人。他们从广彩厂出来以后从事过多种其他工作,最后发现还是从事广彩行业比较有优势。于是其中一部分人来到已经成规模的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这一类人往往成为工作室的技术骨干。(2)传承人的亲属。像广彩老字号“赵兰桂堂”还在以家族方式传承是典型的例证。除了“赵兰桂堂”外,近年来传承人子女回头做广彩的人数在增多。如广彩省级传承人许恩福的女儿许珺茹进入广彩行业后,除了从事创作还在广彩历史研究和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另外,广彩省级传承人何丽芬的女儿程施颖和侄女何静仪都一直在跟何丽芬学习广彩。(3)各类学校中对广彩感兴趣的师生。此部分内容下文有详细说明,兹不赘述。

人才是任何传统手工艺项目得以发展的关键。大多数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都是手工制作,这就意味着从业者必须静下心苦练基本功。就广彩而言,颜色、构图、设计花式……培养一个成熟的广彩行内艺人大约需要十年,而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彩工艺师要用二三十年的时间。现在不少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广彩行业,行业内部人员老化,技艺无法持续提高,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

二、现阶段广彩进校园实践

广彩工作室对广彩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工作室因各种原因本身无法承担培养人才的成本,更无法像广彩厂那样大规模地培养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广彩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现有教育体系进行从业人员教育和培养。就目前而言,广州地区广彩进校园实践大致可分为普及推广型、技能培养型、创意设计培养型和创作研究培养型等。

(一)普及推广型

由各级非遗保护中心、街道和社区文化站等组织举办的公益性培训、体验课和幼儿园、中小学、少年宫的广彩培训班属于这一类型。如广彩省级传承人许恩福和女儿许珺茹经常深入幼儿园和中小学宣传和推广广彩传统技艺。另外,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单位组织的广彩公益课堂上也常常见到他们的身影。许恩福还拟定了《广彩瓷绘画》课程教学大纲,作为广彩彩绘教学的基本依据。

普及推广型课程大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主办方邀请传承人到指定单位授课,如中小学、幼儿园和少年宫;二是由主办方或传承人召集学员,在传承人工作室内授课,可充分利用传承人工作室的硬件设备,如各级非遗中心和街道、社区组织的公益性培训。这类培训班的课程以培养参与者的兴趣为主,吸引大量对广彩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尤其是青少年参加。主办单位充分意识到非遗项目的教育传承从孩子抓起的重要性,一方面多以亲子活动方式组织有兴趣的家庭参与;另一方面鉴于传承人数量有限的现实,大力培训已经建立广彩传承基地的中小学的美术老师,如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与广彩省级传承人赵艺明合作,开设广彩师资班培养中小学美术老师。这些老师经过培训回到学校向学生讲授广彩相关课程,使教育传承广彩的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内容更加严谨和规范。另外,广彩教学在中小学和少年宫也存在较大差异:小学因为学时安排相对宽松,多邀请传承人直接到学校传授知识,相对来说系统性更强,一般会从基本功一步一步学起,直到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为止;而少年宫广彩教学因为时间安排比较有限,多以体验的形式进行。

对于青少年而言,培养他们对广彩的兴趣最为关键。兴趣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技艺的掌握会越来越好。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育传承与培养行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的目标还是有较大差距。

(二)技能培养型

广州市内的高职、中职院校捕捉到了广彩专业人才稀缺的信号,尝试结合“现代学徒制”进行广彩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以免除学费、毕业推荐广彩大师工作室实习、评定工艺美术师等优惠条件实行小班制招生(2015年招收学员6人,2016年招收5人)。据了解,学员家长支持孩子选择广彩专业,一是因为孩子感兴趣,二是因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过广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普及推广型的教育传承方式在扩大广彩的社会认知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彩专业学制三年,聘请国家级传承人谭广辉为客座教授,通过传承人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构建广彩课程体系、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建立工作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开展专业教学。该学校的最大特色是考虑到广彩专业技艺传授的特殊性,采用“双导师、双学徒”方式,先派出专业教师到广辉彩瓷艺术工作室学习广彩技艺;学生进校后,再聘请谭广辉进课堂亲自指导学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2]。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既是工艺美术大师的“大徒弟”,又是学生的“二师傅”,确保在技艺方面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由于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采取边学边做的方式,突出传统特色和制作工艺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制作的广彩作品在广州市各类比赛中开始显露头角。

(三)创意、设计培养型

广州美术学院是国内较早建立工艺美术系的专业院校之一。后因院校调整等原因,虽然撤销了工艺美术专业,但对岭南地区工艺美术的教育传承一直未曾中断。自2009年起,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以《作为新装饰艺术材料的广彩教学研究》为课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广彩(工作室)》课程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共64学时,是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专业材料学年的首门课程。具体思路是一方面是要探讨如何活用传统手工艺美术,融合当下的艺术设计创作,展现传统手工艺美术与现代工业产业的互动与互补,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促进非遗和传统手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自2013年起,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复招工艺美术方向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广彩与纪念品设计等,一直延续了培养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创意人才的目标。

广州轻工技师学院于2015年开始招收岭南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广彩技艺。其学科目标认为工艺美术是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创意结合的学科,涉及手工技艺造型、技法、材料学、艺术美感、装饰艺术和艺术鉴赏等,重在培养学生具有依据美学原理和工艺技法完成采用不同传统工艺表现多种创作主题的工艺品的创作能力。在创意、设计培养型的教育传承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会接触广彩的基本技法,但并非以广彩技艺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而主要是把传统工艺作为一种设计、创意可资借鉴的材料来运用。

(四)创作、研究培养型

以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方向广彩艺术研究为例,其培养目标强调美术创作的实践性,注重实践与创作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文化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实用型艺术创作人才为目标。学校充分利用与艺术名家和各产学研基地有紧密关系的有利条件,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培养,从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教学入手,将艺术实践、艺术创作与艺术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广彩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就技艺传承而言,广彩进入现代教育体系,从素描到作画的技巧,有学校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作为支撑,可以打破传统手工艺行业内知识不可共享的壁垒。学校对文化课程和研究课程相对重视,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因而与传统的师徒制和家族制比较优势突出。可以说,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文化和技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广彩行业未来传承人群的素质。目前,广彩教育传承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观念影响

长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的轻工艺重美术的观念影响了年轻人从事广彩乃至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信心。在笔者访谈的年轻人中,看不到前景是其不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行业的最主要原因。在笔者调查佛山彩灯时也发现类似的问题。佛山彩灯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前的订单足够养活从业人员,也就是说还不存在传承难以为继的问题,但还是鲜有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一行业。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认为,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没艺术也没文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工艺美术是他们最后考虑选择的专业。这种重设计、重美术、轻工艺的观念由来已久。

(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足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专家指出,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课程要注重历史与文化、设计与实践、材料与技术、市场与管理四类知识结构的完美融入,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就目前的广彩教育传承的现状而言,职业院校多采取“现代学徒制”方式,以“双导师制”指导学生[3]。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室培养人才的社会成本。本科院校多依托学校已有的人力资源优势,着力于广彩的创新设计和研究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广彩的核心技艺。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大多以彩绘为主,没有囊括广彩瓷烧制技艺的所有工艺,如颜料的配置与烧窑等;二是课程设置中设计、美术基础、彩瓷艺术史等课程的比例参差不齐;三是动手实践的课时短。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的客座教授、国家级传承人谭广辉说:

虽然说有三年的时间来专门学习广彩,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我觉得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学生除了上广彩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学习很多其他的课程,比如语文、英语、政治、计算机等,毕竟他们还要拿学位……现在很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工作室来的话,大多都是要从头开始,主要还是因为学得不够扎实、不够专。这与我们以前全心全意、一门心思学做广彩有很大的不同。希望学校能够安排足够的时间,保证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希望学生能够多钻研,苦练美术基本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点有用的知识。②

在广州轻工技师学院担任广彩课程教学的周承杰老师说:

教授的内容中有传统的图案,也有学生自己设计的!这样的好处是学生能体会和了解广彩制作的工艺和知识,学生对广彩也有了深入的认知。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参差不齐,画面效果也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提高最终的画面效果。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自身积累和学习。

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大学生视野较开阔,创作也较为多元化,但这既是长处也是短处。

就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而言,美院的学生会优胜很多,但他们对传统的东西不够重视。广彩风格总体上是经过长期的变化形成的,过程漫长,风格也多变。但很多旧的东西是很好的,是很值得学习的,没有旧的东西就没有了根,也没有了发展方向,只有学好传统才能讲创新。一定要重视传统,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要保留传统手工艺的精髓……①

目前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中职、高职院校等技能培养型学生的美术基本功不够扎实;美术学院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美术基本功相比中职、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优秀得多,但他们对广彩的传统了解不够,受时间和创作实践的限制往往浅尝辄止。尤其是当前借助广彩颜料等进行自由创作的趋势不断发展,使广彩的边界变得模糊[4]。美术学院学生创作的作品是不是广彩还存在较大争议。

(三)教学资源的配备无法满足需求

工作室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对广彩从业人员进行多方向、多层次的培训,但目前相关学校的教学资源配备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目前的广彩教学师资以专任教师为主,同时邀请广彩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以及工艺大师担任兼职教师。在此种情况下,专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对兼职教师的约束机制缺乏。另外,对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而言,在技艺学习过程中传承人的讲解和示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传承人可能不太了解教育各阶段的基本规律,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笔者认为目前急需培养既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熟悉各种教育方式与方法,又懂得传统手工艺项目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双师型教师。师资培训这一关键环节可以让非遗教育传承的效果事半功倍。

(四)现代教育各个阶段无法有效衔接而形成系统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③。谭宏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探讨》中指出,利用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从幼儿教育到中小学教育到大中专教育来进行非物质文化教育,会使我们民族的下一代都可以接触、体验、参与、学习非物质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使青年一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传承者[5]。这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在《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中,谭宏认为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约略可分为五个阶段:学前的启蒙教育、中小学的认同教育、高中职的职业教育、高等院校的创作教育、研究生以上的理论教育[6]。广彩在广州地区的教育传承实践已充分体现出上述五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的教育传承可以依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依托现行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上述五个阶段的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让一部分学生逐步实现从非遗的无知者到旁观者,再到欣赏者和享用者甚至其中一部分成为 传承者 的 转变[7]。

就目前而言,广彩教育传承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在于广彩各教学机构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系统。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各个阶段如中小学、幼儿园的兴趣教育和中职、高职的技能教育乃至高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衔接。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接触过广彩的孩子到了更高一级的学校不一定有机会继续学习广彩。这也使得许多学校和家长在让孩子学习广彩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学生想继续学习广彩却缺少对口的专业和学校。高校学生无论此前是否接触过广彩,他们想做的事情很多,变数比较大,真正想从事广彩行业的人不多;而研究生更是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创作手法和创作偏好,也很难真正创作广彩。如此广彩教育传承的各个阶段无法有效整合,无法确保核心技艺的有效传承,更难培养出行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笔者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全面统筹广彩传承人群与有志于传承广彩技艺的学校及其他各类教育机构,尝试构建中小学阶段的兴趣培养、职业院校的技能培养与本科阶段的创意以及设计培养,和研究生阶段的创作、研究培养于一体的完整系统,统筹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编写专业教材,试行一贯制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加大广彩传统技艺实践课程比例,在确保广彩核心技艺传承的基础上尝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

四、结语

传统手工艺项目如何走进现代教育体系是个庞大的工程,其基础就是要深入了解和尊重传统手工艺自身的传统和发展规律。以广彩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的教育传承不是行业内部、更不是文化和教育等部门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有关行业、部门通力协作,在对传统技艺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统筹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编写专业教材,制定详细的人才(包括师资)培养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彩振兴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注释:

① 周承杰的口述资料为笔者2017年10月23日在广州芳村逸彩工作室访谈所得。周承杰,男,广彩项目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② 谭广辉的口述资料为笔者2017年9月25日在广州芳村谭广辉工作室访谈所得。谭广辉,男,广彩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③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 〔2014〕3号)指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认同度;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非遗手工艺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