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研读
2019-03-21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凝聚“强起来”的蓬勃伟力。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才能凝聚起筑梦前行的组织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把抓基层强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发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理念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动力源、目标点、推进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一
从“中心和核心”到“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基层组织是党的建设之基、力量之源。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优势。列宁说:“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1]337习近平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指出:“我们共产党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视基层的党。”[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组织功能定位上的追新溯本,又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纵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马克思、恩格期在创立建设独立工人政党的理论和实践中,明确要求党必须建立起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保证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且特别强调党支部应当成为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群众组织中的“中心和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在设计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专门确定了组织问题原则,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将支部专门列为一章,在组织体系上确立了党支部的地位,并在其中专门规定了支部的组织形式和接收新盟员等职责任务。在第一、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形形色色的宗派主义进行了斗争,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留下了宝贵经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基层支部的思想,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是组织的总和,是有组织的整体,是有组织的统一体。在党的组织建设问题上,列宁同马尔托夫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列宁认为,党员只有“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才能使党成为一个集中统一、有严密组织的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党。正是通过这场激烈的斗争,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观念形态存在、还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分界线。列宁特别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深刻指出,“坚强的秘密的党的中央机关,经常出版的秘密的出版物,而更重要的是工人当中同群众有直接联系的先进分子所领导的地方党支部,尤其是工厂的党支部,这就是我们赖以建立起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的不可动摇的坚强核心的基础。”[3]510俄共(布)八大党章明确规定:“党支部是党组织的基础。”由此可见,无产阶级政党从建立时起,就把自己的组织基础放在依靠生产单位和群众集合点的党支部身上。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先有基层组织再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严密而完整组织体系的政党。1945年毛泽东告诉党的同志说:“我们也是由小组到建立党,经过根据地发展到全国,现在还是在根据地,还没有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4]291伴随着党的队伍的壮大,1925年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中首次明确规定在农村、工厂、兵营和学校等基层单位成立党支部,将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1926年7月,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并指出:“支部并不是分部,而是党在各工厂矿山学校及某区域的核心”。1929年,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同时把党支部建设提到了决定整体战斗力的高度,认为必须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建设好党的支部,否则“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可见,“支部建在连上”不仅仅是一项建军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制度,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邓小平特别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5]253。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规定得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把9000多万党员通过党支部这一最基层的组织形式集聚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最终形成特有且强大的组织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提出了“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科学方向。
二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建构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6]52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构建了在新时代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理论,指导了新实践,形成了新体系。
(一)举纲持领——习近平新时代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理论和实践新体系的重点是“提升组织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显著优势的政治组织,基层组织建设是这个政治组织构建中最基础的组织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组织力作为管理学的概念,在以往党的建设研究中,特别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并不常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既为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也为我们研究基层党建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新时期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的“举纲持领”之要是“提升组织力”,深刻阐明了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点所在。从历史的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建党98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升组织力的历史。1929年4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党的组织力”的概念,并在《论持久战》中把政治组织力的强弱作为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加以分析和强调。1943年11月,毛泽东专门以《组织起来》为题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从现实的维度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之后,基层党组织就是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倘若党的组织力不够强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就得不到有效落实,就不能更好地团结凝聚人民群众,朝着伟大目标砥砺前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发挥组织优势,强化组织功能,汇聚组织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从历史、现实和新时代伟大工程的视角来看,政党的组织力是指整体展示出来的政党力量,是政党组织生命力的体现。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其自身管理系统的运作状态;其二是政党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对社会的影响。前者为内聚力,是政党组织内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整体力,是设计组织结构、完善组织机制和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是组织结构力和组织文化力的综合体现;后者为辐射力,指的是政党组织的本领,既可以是总的本领,如执政能力、领导能力等,也可以是具体的能力,如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种执政本领。组织力是政党的核心竞争力,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程度,也直接决定每个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每个党员能否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提升组织力不仅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不断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只有基层党组织拥有强大的组织力,才能够把党员群众动员、组织起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党才能充满创造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获得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组织力,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坚如磐石,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二)执本秉要——习近平新时代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理论和实践新体系的灵魂是“突出政治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的科学论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相因应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殊属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能够为提升党的组织力提供强大动力和道义支持。这个科学论断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党组织最核心、最根本的功能,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这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定位、基本属性,《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鲜明的政治属性决定其不论是分布在企业、农村、机关、街道社区、学校、科研院所,还是其他社会单位部门,尽管处于其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活动方式、工作方法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都担负着在各自活动的领域中发挥政治引领力的重任。只有牢牢抓住政治引领这个根本,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其政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完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着力在加强政治建设、凸显政治属性、彰显政治优势、增强政治能力、强化政治引领、压实政治责任等方面下工夫。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适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需要,更加适应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政治功能是党组织整体功能中的核心功能,党的组织要释放强大的组织力,政治功能是组织力实现的根本性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强调政治引领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凝聚起全党的力量。坚强而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没有广大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就无法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根基,只有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才能有效贯彻落实到基层;否则,党的领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五力并进——习近平新时代建设强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组织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明确揭示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本内容是由这五项任务构成的体系。五力并举,系统推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的要求。
加强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的动员力,增强组织主张覆盖的“广度”。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哪里有群众组织,哪里就应该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应该有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党的主张就应该覆盖到哪里。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主张的宣传者,只有不断通过组织的力量,把握基层动员的基本规律,研究新时代基层工作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要求,创新新时代动员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办法,才能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主张,不折不扣地把党的主张的真实意图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使群众真正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决定的执行力,增强组织工作绩效的“深度”。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决定的贯彻者,必须用党员的实践行动效果来证明党的决策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而保证党的决定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要坚决把党的要求落实到位,这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组织的政治纪律和要求。如果基层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执行力不到位等现象,不仅意味着党的执行力的丧失,更会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石坚固与否。只有每个基层党组织充满执行力,做到层层落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强化保障措施,才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引领力,增强组织治理引领的“力度”。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必须提升引导带动各类基层组织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水平,在深层次激发基层组织治理的活力,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统领起来,整合多元,化解各类矛盾。基层党组织领导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核心力量,必须通过基层党组织对各类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的领导,引领各类组织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确保各项工作都体现党的意志和党的要求。
加强基层党组织团结动员群众的号召力,增强组织凝聚群众的“温度”。有温度才有生命力,才能激发社会人群的向心力。基层党组织作为团结群众的动员者,团结凝聚群众的号召力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要义,是基层党组织最基础、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这一能力源于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爱护和关怀,源于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生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只有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当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党才能始终保持其生机与活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力,增强组织推动改革的“硬度”。基层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既要在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也要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如何,最终要看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基层党组织只有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才能表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有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提出了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宣传党的主张”是基础,反映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与定位;“贯彻党的决定”是重点,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在实现“四个伟大”实践中的历史使命;“领导基层治理”是关键,突出了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团结动员群众”是根本,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改革发展”是中心,遵循了组织路线必须为政治路线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这些新内容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活力更加迸发,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将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
以习近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索新时代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组织的新路径。习近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的深邃把握,是对基层党组织突出问题的深刻洞悉,也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深切期待。我们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必须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实,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突出政治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必须从基层党组织最基本的东西抓起,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工夫,使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必须使各级组织都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把自己锻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正在进行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成就大业的时代更需要雄才大略的政治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成为全党的核心。核心是步调一致的根,核心是坚强有力的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要求转化为思想与行动上的自觉,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抓住“两个关键”,做到“三个坚持”。抓住“两个关键”,即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突出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实践证明,在习近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紧扣自身建设的中心任务,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开阔眼界和思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提高,活力不断增强,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改革。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实的能力,运用精准理念和精准方法,创新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精准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发力已经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和成功经验。实践证明,精准发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有效路径。越是精准越有实效,精准是方法,更是作风,要把精准作为一种自觉,作为工作追求高标准和提升质量效果的基本要求。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密切结合基层发展实际,精准发力,精准解决问题,才能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整体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织密基层党组织的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激发基层党组织内生活力,真正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基层最深处,筑牢战斗堡垒,使党的旗帜永远在人民群众当中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