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

2019-03-21蔡冬玲李学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升级重庆转型

□冯 刚 蔡冬玲 李学国

一、引言

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以产业升级必然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当走在改革的前沿,积极主动研究如何为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其中研究如何调整现有的专业结构为地方经济服务是一项重点研究内容。重庆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多次明确指出重庆的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并指出“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建设的新型产业,同时也指出对传统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因此,重庆高职院校研究如何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服务于重庆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诸多学者对国际国内的产业转型升级做了各方面的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罗江研究了美国加州公立社区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中南大学的傅家旺从全国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省域高职教育专业布局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王玉婷从广东省的角度研究了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孙鑫在研究论文中进行了重庆主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指出了重庆现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不足。目前研究重庆市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市属高职院校专业对应产业调整的还较少。

三、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后的支柱产业结构

当前,重庆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加快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重庆智造”转变,着力培育智能产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广智能化应用,深度挖掘大数据智能化的商用、政用、民用价值。一是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内容等12大产业,打造智能产业集群。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的手段,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在重点行业的广泛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园区、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三是聚焦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产业融合五个板块,抓好一批智能化示范应用工程。与国内IT龙头企业,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城市建设、智能精准扶贫、智能农业、智能城市管理、智能灾害防控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大数据智能化的广泛应用。

四、重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重构

根据大数据智能化的产业推广要求,对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进行重构升级,组建以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专业为核心,引领带动智能产品开发、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群内各专业培养规格相近,能力要求相似,就业岗位交叉融合;专业基础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相近,专业之间可以实施课程通选。

通过专业群的整合优化,调整资源配置,拓宽专业培养方向,形成面向产业岗位群的专业群框架,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的整体能力;构建覆盖岗位群的技能训练平台,打造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调整后的专业建设

(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采用“企业、学校、政府”紧密结合的形式,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基础,以学校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三方联动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以区县政府主导,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与国内著名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学院”,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口贯通,分类培养,工学结合”以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具有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技术更新快、创新频率高的产业特征,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专业群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方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建设一体化教学“云课堂”体系;制定创新创效科研、创业项目和技能大赛成绩与专业课程学分互认标准,逐步实行学分制改革。

(四)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立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以多个工作室为基础,积极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开展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等工作,提高教师产学研水平。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服务,拓展专业技术培训市场。

(五)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完善专业群师资配置,提升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建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培养专业群领军人才;建立理实一体化课程团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企业锻炼;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专业化的德育师资队伍,建立有特色的德育管理模式;建立技术研发型教师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六)完善实训环境,促进优质人才培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热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建成具备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新建工作室,积极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国外教育资源和政府支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增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七)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能力。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国际认证考试,获得国际化通用资格;开展国外培训研修,提高专业群的国际化能力。

六、结语

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后的支柱产业结构决定了重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重构的思路。本文基于上述思想,给出了重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和制造大类专业重构的建议,并阐述了专业建设要点,以使重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紧密地与战略新兴产业对接。

猜你喜欢

升级重庆转型
重庆客APP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