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新模式的探索

2019-03-21张丽影李丽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医学生课程体系人文

□张丽影 赵 红 李丽华

医学是研究人生命的一门科学,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医疗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目前医学类高校而言,要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在开展医学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将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情怀作为重要培养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目前,对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而言,各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人文课程设置不系统、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同时,由于医学生生源大多是理科生,人文基础普遍较差,入学后医学专业课负担重,学生对人文学科重视不够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升。

二、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主要做法

(一)树立“大思政”教育培养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作为医学类独立学院,临床学院始终把紧跟时代需求,面向大健康、新医疗,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作为教育培养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医务工作人员的需要。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学院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学、管理、服务人员为主体,以课堂教育、讲座论坛、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载体,构建了“2+X”的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体系。“2”指的是构建了两个“课堂”教育体系,“X”指多维度的校园文化建设。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二)打造两个课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医学伦理类和人文类课程第一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鼓励采用探索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以医学生入学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医患沟通交流、拼搏精神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主题班会、讲座论坛、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通过对两个课程的整合,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素养培养教育课程体系。

2.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一是开设医学伦理和人文类课程。学生通过医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接受人文相关知识教育。二是学院开设了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体系。一方面是开设线上尔雅选修课程体系,尔雅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传统文化、历史等人文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是线下选修课程体系。线下课程主要是由本校教师开设,内容涵盖医患关系沟通、书法、美育等内容,不断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人文素养培养的内涵。

3.积极构建第二课堂,不断拓展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作覆盖面。一是通过举行遗体捐献仪式、每年组织新生参观人体标本陈列馆等形式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增强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二是以周日主题班会为工作阵地,以辅导员为主体,针对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入学适应、心理健康、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成长成才教育等,助力医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并提高生活学习质量。三是开办了“党员论坛”、“硕学论坛”、“智圆讲堂”、“名师有约”、“国学与人生”等系列讲座论坛,对学生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名师风采展示、国学文化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拓展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外延。四是组织开展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月、暑期社会实践、校园义务服务、爱心献血等活动,通过送医送药、关爱贫困地区儿童、美化校园环境、奉献爱心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志愿服务精神,构建良好交流沟通能力。五是持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校园篮球比赛、极限飞盘比赛、健美操比赛等,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强化拼搏精神的培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医学生的长期全面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人文气息。作为医学类院校,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校园人文环境布置,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学院立足于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载体,通过校园人文景观设计、教室、公寓和楼宇的文化装点、楼宇道路命名、校训班徽文化标识制定等,将人文精神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让学生受到启迪和熏陶。如学院将“明德博学行方智圆”的校训设在显著位置,并在校园内多处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校园等标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因地制宜,丰富场馆文化建设,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在楼宇和道路命名上,学院以传统文化、医学人物、校训等为主要元素进行命名,彰显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对学生来说又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如将七条主干道命名为善思路、敏行路、圆梦路、求是路、大悟路、至简路、致远路;将办公楼命名为崇德楼、尚勤楼、智圆楼、行方楼;将教学楼命名为博学楼、励志楼、求真楼;将学生公寓命名为信园、敬园、融园、扁鹊楼、华佗居、仲景园、东壁阁,并对命名进行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楼宇道路名称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耳濡目染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感悟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的精神文化。

三、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初步构建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工作体系,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了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从价值引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院构建的“2+X”人文素养培养教育体系,创办的思想政治、实践、文化等多维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室的空间限制,弥补了单纯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在鲜活生动的活动中、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提升。现有工作的开展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齐抓共管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作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医学生课程体系人文
人文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人文绍兴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