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之创新
——以《音乐大师课》为例

2019-03-2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音乐大师形式受众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各种移动数字信息客户端、互联网媒体平台等新媒体也应运而生,具有着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丰富性、多样性、便捷性和时效性,使得当代新媒体形式对信息的传播更加的灵活和生动,赋予了信息传播更大的功能性和展现力,极大的推动和塑造了艺术文化的传播形态,给予了社会大众更加新颖、多变、丰富的艺术观感体验。拿近年来备受关注和欢迎的各种音乐选秀、竞技等类型的电视节目来看,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以及音乐教育类型节目《音乐大师课》等,尽管这些电视节目在类型和内容上或许存在一定的相似和模仿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音乐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与传统媒体相比,确实正在不断的进行着创新式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当代音乐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一、媒体艺术创新的关键

(一)媒体自身的技术创新

媒体与其说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业,不如说是精神文化产业中的一环,而对于文化产业来讲,最为核心的发展动力就是“创新”,通过创新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媒体在文化传播内容丰富性与形式多样性上的发展,因此,对于媒体文化传播行业来讲,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式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大众营造创设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从媒体发展至今的历史轨迹来看,也不断的印证着创新对于媒体发展的重要价值,从书籍、报刊、电视等传统的媒体,到当今以手机为主的各种移动设备、数字网络等新媒体的形式,科学技术在媒体形式的革新与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使得媒体传播的速度、失效、范围等都得以大幅度提升,为赢得更多的信息传播受众创造了客观条件,与此同时各类的艺术文化节目的质量、水平和品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为社会大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具有新鲜感的文化享受[1]。如近年来极为火爆的各种真人秀及选秀节目,媒体就在节目创意中融入了更多动画、字幕效果、特效等新鲜的文化元素,使其更具幽默性和生动性;此外,还有很多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如很多节目中会让受众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来支持自己的偶像或者明星,加强了受众的文化参与感。

(二)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创新

艺术是随着时代环境所不断进行革新与创造的,这也是艺术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对于媒体文化传播者来讲“艺术文化的创新”也是其根本性的追求。艺术文化是否能够被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下去,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其艺术形式、艺术精神、艺术内涵、艺术内容等是否是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创新的,并在不断的创新与创造过程中被广大的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这也是目前我国文化艺术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宗旨。拿音乐艺术来讲,当代电子科技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美妙的乐声被创造了出来,从而给人们呈现出了音乐的艺术盛宴,推动着音乐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音乐的艺术海洋中得以找到享受感与共鸣感。

将传统的优秀艺术文化在当代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传承与发扬,并使其被当代广大的受众群体所接受,最为关键性的一点就是遵循艺创新的发展规律进行不断的创新,建立在传统艺术文化本身的灵魂与内涵基础之上,融入时代化的新鲜元素,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尺度和规则的把握,切记过犹不及、画蛇添足。比如近年来很多艺术节目开始对“京剧”进行创新,可是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要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是需要极为谨慎的规则性把控的,但是由于很多艺术节目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京剧进行肆意的改革,进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反感,严重违反了中国受众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尊重感。这种有违艺术发展规律的创新必然是无法被社会受众所接受的,没有社会群众和民众支持的艺术文化形式是无法长期发展下去的。因此,艺术文化在创造与创新的过程中其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势必要严格遵循艺术审美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其被社会受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可能性。

二、以《音乐大师课》为例谈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之创新

以各类电视节目为主体的现代媒体艺术形式作为当今最为普遍化和通俗化的传播内容,极大的推动了各类音乐节目的创作和产生,并且对大众的音乐艺术审美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领性作用,很多歌手因为在电视节目中的一首歌而迅速蹿红,也有很多歌曲被广泛传唱,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音乐传媒对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性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很多电视节目相似性和模仿性过高,则会造成大众的审美疲劳和审美饱和,对音乐艺术产生抵触心理。可以从近年来的音乐电视节目中看出,通俗类的音乐形式较受欢迎,而很多传统类型的音乐形式则不断的被忽视和淡化,节目侧重于外在的形式包装,而忽略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容质量[2]。

从我国目前的电视传媒情况来看,音乐类型的节目在各种综艺、影视剧的资源挤压之下,受到了极大的发展制约,各节目电台中能够制作和播出的兼具创新性、价值性、教育性和品质性的音乐节目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下面,我们就以《音乐大师课》这一少儿音乐成长教育节目为例,对音乐传媒对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推动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节目定位更加注重艺术文化教育的本真内涵

以往各类的音乐选秀节目通常是以竞技和淘汰等形式来引发受众关注点的,但是《音乐大师课》这一档节目则并没有这么做,其节目拿掉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包装,凸显和建立出了一个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儿童音乐殿堂,使天赋儿童、天籁童声自然的呈现在受众的视野中,因此,《音乐大师课》可以说是一档极为纯粹的儿童音乐成长教育类节目,无论是儿童对音乐歌曲的演唱,还是导师对儿童的指导,都是真情流露和自然而然的,使电视前的观众能够真切的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感动。《音乐大师课》这一档节目之中没有竞技、没有淘汰,更没有包装作秀,可以说完全是逆势而为,对于音乐本身的艺术传播和教育价值做到了优化及完善[3]。

(二)传唱经典,传承文化

“为经典发声”是《音乐大师课》电视节目的首要宗旨,参加节目的少年儿童会在节目导视的指导和监督下,与经典歌曲的原唱者以及音乐大师等进行密切的接触,进而学习和完成诸如《我爱你中国》《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等众多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这些经典的时代歌曲中,不仅蕴含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更加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髓与精神风貌,可以使少年儿童接受到更好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使这些年轻一代在日常接触通俗流行音乐的同时,也可以多多接触一些民族经典,深入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而《音乐大师课》这一节目则恰好为“经典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传媒平台,使人们通过这档节目重新回忆和聆听到更多曾经陪伴我们多年的经典音乐,并使其不断继承与发扬下去。

三、结语

当代艺术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都需要依靠于有效的传播渠道进行,而各大类型的媒体正是重要的文化传播渠道和发扬途径,对此,媒体要不断的根据时代的文化传播需求,进行自身的革新与创造,为当代艺术文化传播事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在艺术传播媒体的革新与改革之中,要充分尊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则和内涵规律,更多的关注于音乐作品本身对受众人群的教化价值,对我国经典的民族音乐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发扬,不断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音乐大师形式受众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好的学生——音乐大师李焕之素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