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与经济压力调查
2019-03-21王安乐
王安乐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0)
儿童突发性意外伤害是指儿童遭受外部的、突然 的、无意的、非身体疾病的客观伤害事件。意外伤害是儿童的首位死因,由意外伤害导致的儿童死亡约占所有儿童死亡的40%[1-2]。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因突发性意外伤害就诊的14岁以下儿童占所有就诊儿童的10%,其产生的医疗费用超过800万元[3]。儿童意外伤害不仅给儿童自身和所在家庭造成了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而且给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担,这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家庭经济压力是指个体主观感知到家庭资源不能满足家庭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相对压力感。有研究认为,家庭经济压力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4]。国内对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和经济压力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观察突发性意外伤害事件对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和经济压力的影响,旨在为患儿父母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急诊就诊的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作为意外伤害组(n=70),同期选择该院因非突发性意外伤害就诊于非急诊科的患儿父母作为非意外伤害组(n=70)。意外伤害患儿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意外伤害诊断;年龄3~18岁。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精神类疾病;因突发性意外伤害以外的疾病并发症急性发作而入院的患儿;合并不可治愈的注意力缺陷性多动症患儿。患儿父母纳入标准:具有主要照顾职责和医疗决策责任;神志清醒,无精神类疾病;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问卷中的内容,并能独自完成问卷填写;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医疗纠纷;曾参加过此类调查;存在认知、沟通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状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户籍所在地等。②修订版意外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5]:该量表用于测量遭受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刺激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共包括回避性、闯入性体验和高警觉3个维度,共22个条目;条目计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0至4分分别代表没有影响、稍微有一点、比较多、相当多、特别多;总分为0~88分,得分越高说明该事件对心理应激的影响越大;本次测量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③家庭经济力量量表:该量表由王建平等[6]编制而成,包括衣、食、住、行4个方面,共4个条目,量表要求被调查者报告过去12个月以来家庭出现经济压力的频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分,最后计算4个条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家庭经济压力越大;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7。
1.2.2 调查方法 于患儿入院72 h内,调查者以纸质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前先告知患儿父母研究目的和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在征得患儿父母知情同意后,由其进行不记名填写。填写时长为15~20 min,填写完毕后当场与患儿父母核实结果。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心理应激反应和经济压力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及父母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意外伤害组患儿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 5~18岁,平均年龄(10.17±2.50)岁;意外伤害类型包括跌落伤30例、碰击伤13例、切割伤10例、烫伤10例、异物吸入5例、动物致伤2例。非意外伤害组患儿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5~18岁,平均年龄(10.50±2.44)岁;疾病类型包括哮喘23例、上呼吸道感染21例、腹泻12例、发热11例、小儿厌食症3例。突发性意外伤害组与非意外伤害组患儿父母的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1。
2.2 突发性意外伤害组与非意外伤害组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及经济压力的比较 见表2。
2.3 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和经济压力的相关分析 详见表3、表4。
3 讨论
3.1 突发性意外伤害会导致患儿父母获得更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和经济压力 本研究发现,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的IES-R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家庭经济力量量表得分均高于非意外伤害患儿父母 (P均<0.05),提示突发性意外伤害会导致患儿父母获得更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和经济压力。有研究发现,我国每年有上千万儿童遭受意外伤害,而每年给患儿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累计可达7000多万元[7]。在遭受重大事件刺激后,80%左右的个体会出现明显的、甚至长期的精神痛苦,主要表现为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低落等[8]。通常,患儿在没有家属陪伴或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突发性意外伤害,当患儿父母突然得知意外时,常表现为不知所措,出现各种急性的、心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因此,突发性意外伤害不仅会对儿童造成身心伤害,而且会导致父母产生怨恨、责备、负罪感等不良情绪,同时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表 1 突发性意外伤害组与非意外伤害组患儿父母的一般资料比较 [n(%)]
表 2 突发性意外伤害组与非意外伤害组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及经济压力的比较 (分,±s)
表 2 突发性意外伤害组与非意外伤害组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及经济压力的比较 (分,±s)
组别 n IES-R量表得分 家庭经济力量量表得分回避性 闯入性体验 高警觉 总分意外伤害组 70 15.47±2.32 15.14±2.39 13.40±2.51 44.01±7.22 3.72±1.22非意外伤害组 70 10.71±2.39 9.72±2.44 7.91±2.00 28.34±6.83 1.33±0.78 t值 11.956 13.277 14.312 13.191 13.809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表3 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分析(N=70)
表4 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经济压力的相关分析(N=70)
3.2 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与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相关 近年来,经济因素与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9-10]。本研究发现,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与性别的相关性最高(r=0.593),分析原因可能为男性与女性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和应对方式不同。男性在家庭中多属于内敛、坚强的角色,不愿表露自己内心的担忧,而女性对压力较敏感,可能对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表达得更严重。本研究还发现,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心理应激反应呈负相关(P均<0.05)。相对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可能会更容易错误地评估患儿的受伤情况,出现更大的情绪波动,进而导致更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而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知识面较广,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更多,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采用更理性的方式应对,削弱了心理应激反应。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意味着具有更好的经济条件,这种经济上的优势可能会解决很多治疗上的后续问题,进而因经济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相对较低。
3.3 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经济压力相关 本研究发现,患儿父母经济压力与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相关(P均<0.05),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家庭人均月收入(r=0.560)。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反应家庭经济状况最直观的指标[11]。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不仅影响个体物质需求的满足所带来的情绪体验,更重要的是家庭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是否有机会接受更好的医疗手段[12-13]。突发性意外伤害不仅给患儿父母带来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而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可以直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分析突发性意外伤害患儿父母心理应激反应和经济压力的相关性因素,明确了需要将女性、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的患儿父母作为干预的重点对象。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家庭经济状况中未将家庭所在地、住房情况等因素纳入,职业的划分不够细化,今后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