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

2019-03-21梁珊珊朱建英查庆华陈海燕

上海护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科咨询专家

梁珊珊,朱建英 ,邢 红,查庆华,陈海燕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2.浙江省海宁市卫生健康局,浙江 海宁 3144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

PICC在临床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国外对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体系较为完善[1-2],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3]。我国缺乏专业的资质认证机构对PICC操作者进行教育培训,且无统一的PICC实践标准[4]。日益增长的PICC置管需求与专科人才培训课程的缺乏形成了矛盾,不利于PICC专科护士的规范化管理。目前,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理论知识体系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5-6],但是对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尚缺乏较统一的认识。本研究采用Delphi法构建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旨在为临床培养PICC专科护士提供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1名护理硕士生导师、1名护理专业硕士和1名从事PICC专科护士培养的资深静脉输液专家组成,主要负责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定咨询专家、召开专家会议、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等。

1.2 形成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专家咨询问卷 研究小组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寻找PICC相关培训资料,初步确立课程结构框架与相应知识点。邀请5名资深的PICC护理管理专家参加专家会议,讨论PICC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框架的合理性、问卷内容是否全面、语言表达是否合适、预设课时是否科学,经过两轮专家会议,初步形成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的课程框架雏形,经修正后形成专家咨询问卷。专家咨询问卷包括专家说明信、专家基本情况、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咨询问卷3部分内容。专家说明信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专家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咨询问卷中各级指标重要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按不重要 、不太重要、一般重要、重要、很重要依次赋值1~5分,二级指标的授课时间专家需给出具体值,各级指标后增加修改意见栏。

1.3 遴选专家 从上海市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中遴选咨询专家。专家遴选标准:本科学历及以上;中级职称及以上;从事与PICC相关的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工作10年以上。

1.4 专家咨询 于2015年7—8月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问卷均由研究者以纸质形式快递至各专家,并在10个工作日内收回。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在1周内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删除均数<3.5、变异系数>0.2的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将一级指标调整为4个、二级指标增加为21个、三级指标删除与合并后调整至73个。第1轮专家咨询课时安排调整后减少“导管定位读片及心电图定位”与“导管维护”课时,增加“PICC并发症处理与案例分析”课时。研究者采用调整后的咨询问卷进行第2轮专家咨询,第2轮专家意见较为统一,未做修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用构成比、均数±标准差表示;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专家意见一致程度用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表示。

2 结果

2.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最终纳入分析共18名专家,年龄为 33~55 岁,平均(45.61±6.20)岁;本科 17 名(94.44%)、硕士 1名(5.56%);正高职称 4 名(22.22%)、副高职称7名(38.89%)、中级职称7名(38.89%);从事护理工作时间为 11~36 年,平均(23.05±7.80)年;护理教育领域4名(22.22%),护理管理领域14名(77.78%)。

2.2 专家积极系数与权威程度 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第2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18份,回收有效问卷l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积极性较高。有7名(38.89%)专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说明专家对此次的研究关注度高。本研究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熟悉程度系数为0.84,说明咨询结果可信度较高。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 0.19、0.33(P 均<0.05),说明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一致程度较高。

2.4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第1轮专家咨询中,3名专家建议一级指标增加“PICC实践管理”,采纳意见后一级指标增至4个;2名专家建议二级指标增加“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管理”,删除均数<3.5、变异系数>0.2的项目后,二级指标增加至21个;三级指标增加“特殊患者评估”等后增至73个。第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认可均分为4.66~5.00,变异系数为 0.00~0.19,三级指标认可均分为4.38~5.00,变异系数为 0.00~0.15,专家意见较一致,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73个三级指标的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见表1。

3 讨论

3.1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应注重实践管理 本研究课程内容参考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指南,将培训内容进行了细化。第1轮专家咨询中增加了一级指标“PICC实践管理”,专家认为该课程二级指标中需增加“信息化管理”及“安全管理”,强调数据收集的重要性,这其中包括置管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7]等,以利于进行大数据分析反馈,同时便于专科护士的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主要采用理论授课和实例讲解;“安全管理”部分重在培养护士在整个置管期间的整体思维模式,通过案例解析的形式培养护士在做护理计划时应具备系统性及前瞻性。两轮专家咨询调整后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课程囊括PICC专科护士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基本满足国内PICC专科护士培养的需求。PICC护士实际操作部分改变了传统的师带徒上岗方式,由前期的视频结合专家示教到模拟人实训,最后由PICC专家进行一对一贴身督导,同时要求培养人员需完成一定的穿刺例数。该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实践,强调PICC专科护士操作的熟练性。

3.2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中科研训练和健康教育同样重要 专家咨询过程中,科研训练及健康教育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科研训练的设置就是为了保证PICC专科护士发现PICC护理领域常见、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去阐述并解决问题。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是期望PICC专科护士将PICC的宣教系统化,将其与社区、居家护理相结合,提升PICC专科护士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意识。

3.3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时的设置注重可行性 国外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机构主要为医院、机构、企业等,以脱产培训为主,培训周期为3天至2周不等,包括理论知识授课、模拟训练及实践操作。我国现有的PICC专科护士培训有脱产和在职两种形式。本研究实施前问卷调查得出,大部分护士认为脱产培训是理想的培训形式,有利于系统地学习知识;专家认为脱产较在职培训更适合国内PICC专科护士,其课程设置上可根据知识的递进性安排授课内容,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因此,本研究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时安排更适合国内PICC专科护士的学习,38节理论授课后紧跟模拟操作,并保证2周的实训,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够很好地衔接,确保PICC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8]。

表1 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Delphi法在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73个三级指标的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授课形式包括理论授课、实践管理、模拟训练及实践操作。今后将进一步验证该课程对提升PICC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专科咨询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请叫我专家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专家面对面
专家答疑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