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你了解多少?

2019-03-21本刊经济研究部

浙江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国家

□本刊经济研究部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演讲中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包括沪苏浙皖在内的长三角省市一体化按下“快进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政务服务、环境治理、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一体化将迎来新飞跃。

刨根问底,为什么是长三角地区?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城市群特别是全球城市群发展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和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体,决定着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全球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需要作重大战略思路调整,长三角地区关乎中国能否跻身世界顶级经济强国之列,是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重要平台。

从功能布局层面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作为先行发展区,可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做出榜样;作为生产力高度发达区,能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示范;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能为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做出标准。

从地区实力层面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第一大经济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率先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1/26和1/6,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到全国的近1/4。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实力使然。

溯本求源,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经历了什么?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最初尝试是“上海经济区”的提出。1982年,国务院提出建立上海经济区,发挥区域经济综合优势,促进横向经济联系发展。1983年1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成立;1988年6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撤销。1992年,长三角15个城市在自发倡议下建立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重新开始。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议设立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的定期会晤机制——座谈会,首次座谈会于当年年底在杭州召开。

随着中国经济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逐渐从城市层面的合作和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部委进行了相关规划,并探索出了相应的制度。国家层面针对长三角地区共出台过三个文件:分别是2008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1-2020)》和2016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三角一体化历经30余年的发展,辐射城市数量从最初的9个拓展到26个,从依托地理区位的“长三角”到更重视战略规划的“泛长三角”。江苏扬子江城市群规划、浙江嘉兴全面接轨上海、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G60科技走廊、《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城市这些年不等不靠,发挥自身主动性,健全长三角区域合作新机制,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

摩拳擦掌,升级国家战略三个月的长三角在忙什么?

距离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有三个月的时间,各城市继续打破基建、交通等硬件屏障,进一步软化制度壁垒,以一体化的创新突破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共享价值不断明晰、合作领域不断细分、竞合形态不断创新。

2018年11月17日,长三角产业创新峰会在上海开幕,普陀区首发倡议,江苏南通、盐城、连云港,浙江舟山、台州,安徽淮北、铜陵等8个市(区),建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平台,并邀请山东临沂作为伙伴城市,这标志着继G60之后的第二个城市联盟诞生。2018年11月下旬开始,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人大常委会会议相继表决通过各自省份的《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区域内各省级人大同步作出支持和保障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事项决定在人大历史上尚属首次。2018年12月1日,沪杭甬率先在全国正式启动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到2019年底前,二维码互联互通有望进一步覆盖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地铁甚至长三角以外的城市,方便更多市民“一体化”绿色出行。2019年1月3日,沪苏浙皖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将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2019年1月中旬以来,沪苏浙皖四地在省级两会上无一例外都提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话题,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提出了一体化的推进方案和2019年的相关重点工作。

整体来看,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城市在组织协同、交通通达、产业融合、市场监管方面动作不断。虽然某些合作平台尚处于相互对接、建立机制的阶段,但比起计划、倡议而言,已经朝着更高站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一体化跨出了一大步。

扬帆起航,升级后的长三角需要实现哪些跨越?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但与世界前沿、国家要求相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有一些难点需要攻克。

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升级。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相似度高,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等制约了产品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如何充分发挥三省一市优势,推动产业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市场化配置和双向流动,是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现实挑战和制约。另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开放创新功能升级需进一步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启动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三省一市间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并通过打造长三角未来发展示范区,为跨省市产业布局和区域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

区域协调机制建设。世界上著名湾区、港口群、自贸区的最高管理机构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而区域协调机制多年来一直是长三角发展的老大难问题。2018年3月起,长三角区域协调机构有了新突破,在上海设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长三办”)常设性机构。但“长三办”目前更多只是解决“块”上的协调问题,在协调解决海关监管、港口管理、金融开放等“条”上的问题时还很难发挥作用。下一步应在国家战略框架内,推动长三角区域协调机构和常设机构升级,建立具有规划决策权、投资决策权、管理权和立法、执法权的跨区域权威治理机构。

政务服务协同化。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浙江、江苏、安徽在互联网+政务方面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对推动全国数字政务升级都起到了带头作用。不过,由于省一级数据库暂时难以打通,没有数据的跨省共享就很难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互联互通。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政务服务也需按下“快捷键”。如何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大力推动长三角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则需在数据、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方面全面对接。

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国外城市圈、港口群、湾区的发展都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对港口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制定和完善岸线利用规划和港口发展规划,依托港口群的自然属性和经济规律协调发展,在共有腹地中相互依存,在互补中形成规模效益。对此,长三角地区可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协同解决财政税收分配等问题,还可通过设立跨区域投资集团、跨区域合作项目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机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喜的是,国家顶层设计已描绘出长三角发展蓝图。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长三角正以快速崛起的姿态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其未来发展所影响到的,不单单只有江浙沪“包邮区”,它更是全国地区协同发展“试验田”,是中国积极对外开放的前沿大门。

猜你喜欢

长三角区域国家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分割区域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区域发展篇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