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浙沪产业发展联动步伐
2019-03-21陈建军
□陈建军
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战略机遇,抓住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加快产业转移的机遇,找准浙江各城市各地区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的定位,大力引进上海相关产业和产业链环节,积极推进和上海的产业联动
图/黄伟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支持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候,提出要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内外开放、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浙江有必要借力一体化发展东风,加快浙沪间产业发展联动步伐,推进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上海产业升级战略新动向
加快浙沪产业联动的重要背景,是上海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球卓越城市。进一步发挥好长三角的龙头作用已经成为上海全市的共识。首先,上海将发展阶段定位指向后工业化社会,将不再拘泥于制造业的全面发展,而是更强调全球卓越城市的打造,为此上海提出“四个上海”,其中上海服务、上海品牌、上海消费是和现代服务业有关,对标城市更多的是指纽约、伦敦、巴黎这样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卓越城市。其次,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分工框架逐渐清晰起来,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2017年苏州产出9948亿元,远高于上海同年5082亿元;在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方面,2016年杭州产出1731.8亿元,高于上海同年的1647.6亿元;在人均制造业产出方面,上海也不如苏锡常。在此背景下,上海加快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和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和分工发展,并以转移非核心功能的名义加快产业向长三角其他城市和地区转移,以便腾出手来发展上海服务、上海品牌、上海消费,同时更多地把本地制造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集中发展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浙沪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和策略指向
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收紧开发区的土地供给政策,一些近市区的开发区已经无地可用,这些开发区的扩张和转型升级必须向区域外寻找新的空间。上海加大将非核心功能向外转移的调整步伐,陆续将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纺织、建筑材料等13个制造业细分产业向外部区域进行产业转移。这给周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机遇。
从更宽阔的发展视角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下,长三角地区和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已经开始从产业分工走向产业链分工,这为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地区之间的产业联动提供了动力。如上海蔚来新能源汽车就将品牌设计、销售网络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掌控在自己手中,将整车生产交于安徽的江淮汽车代工,这种产业链分工模式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上海和周边地区产业联动和一体化发展过程中。
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基于产业链互动带来了双赢格局。周边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的企业进入上海为龙头的高端制造业分工体系,成为分包商也已成气候,如杭州的西子集团,进入了上海大飞机的产业分工链,其大飞机舱门的生产已形成规模效应。与此相对应,上海周边城市的龙头企业向上海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内的地域分工也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提供了新动力,如阿里巴巴将其新零售的龙头企业盒马鲜生总部放于上海,阿里在上海的员工已经达到9000余人。在产业联动层面,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广泛的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为各方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路径。
当前,浙江正面临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浙江在“四大战略”中将打造数字浙江、建设数字湾区作为主要目标,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要实现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夯实制造业的基础,扩大有市场需求的制造业产能,积极参与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进程,依旧是浙江许多城市和区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借助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找准浙江各城市各地区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的定位,大力引进上海相关产业和产业链环节,积极推进和上海的产业联动,就显得非常必要。
苏浙皖和上海形成联动发展,推进本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江苏苏州已有成功的经验,浙江嘉兴也开始发力。如以打造G60全球科创大走廊为共创平台,推进和上海市辖区之间的合作联动,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主要在于:一是利用共创平台引进上海溢出资源,推进上海向嘉兴的产业转移;二是利用共创平台吸引人才和人才平台来浙江创业创新;三是以共创平台为中介,引进第三方资源,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500强企业,等等,这些经验值得推广到全省各地。
加快推动浙沪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用上海加快对外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推动浙沪间产业联动步伐,建议从顶层设计和实际操作做好以下工作:
要有一个战略谋划和产业对接机制。要从上海引进哪些产业,可能引进哪些产业,从哪些产业园区引入,浙江对接的空间和主体等是哪些,等等,要有一个整体谋划。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在发改委或体改办内设置专业机构,负责指导推进浙沪间的产业联动发展。这样的机构也可以在邻近的其他城市或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中设置。
将推动浙沪产业联动的重点从省市联动、市区联动、县区联动转向更具操作层面的园区与园区、开发区与开发区的联动。上海的制造业大多集聚于各个开发区,许多开发区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都面临着空间资源不足和规划调整的问题,采取开发区与开发区联动可以在产业、要素、空间等方面直接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联动效率。
强化浙沪产业转移和联动发展的制度创新。突出双赢策略,可以利用建设飞地开发区、联合开发区以及园中园等多种联动发展机制来加快浙沪间产业转移,消解体制壁垒。这方面,平湖的张江科技园、海宁的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等地的经验值得借鉴。浙沪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联动,不仅是推动上海企业向浙江转移,也包括浙沪联手共同向国内外第三方区域招商。
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浙江企业为上海高端产业的龙头大企业进行协作配套,进入产业链分工,推动浙沪联动。如西子集团进入上海商飞集团的大飞机产业链体系,推动浙沪产业一体化发展。
重视对上海产业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引进。近年来,杭州人才引进有20%来自于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为此,要进一步重视对上海人才引进。人才引进固然要遵循市场机制,但各级政府也要积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总之,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战略机遇,抓住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加快产业转移的机遇,既有政府引导,又有市场推进,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浙江和上海之间的产业联动,加快浙江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