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在危重新生儿应用中的并发症及对策分析

2019-03-21卢文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机械性静脉炎危重

卢文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主要为取导管自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直达心脏大静脉,以防止周围静脉直接与药物接触,且心脏大静脉处血流速度较快,可快速稀释药物,减少药物对血管造成的刺激,进而对患者周围静脉起到一定保护作用[1];对于新生儿而言,其静脉壁相比成年人较薄,且反复的穿刺将对患儿造成较大生理疼痛,严重时将导致其激素分泌、代谢水平紊乱,甚至将对神经功能、感知行为等造成严重损伤[2];而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操作简便等优势,可有效帮助新生儿建立持久、通畅的静脉通道,是对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的有效手段[3],但随着PICC应用逐渐广泛及危重新生儿自身生理特殊性,在置管、管道维护等方面也相继暴露一定危险因素,危及患儿健康,本次我院为提高危重新生儿治疗质量,特对PICC并发症情况及相应措施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134例,其中男73例,女61例,胎龄30.4~42.1周,平均胎龄(36.31±2.76)周,出生体质量1 954.1~3 256.4 g,平均(2 448.43±368.29)g,日龄1.1~13.4 d,平均日龄(4.05±2.16)d,所有患儿根据病症情况搭建长期PICC通道,予以临床用药及静脉高营养持续治疗。

1.2 方法

由获得PICC资格证的专业护士为所有患儿建立PICC通道。保持室温24~26℃;危重新生儿受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影响及消毒液刺激,导致在置管过程中易出现低体温情况,降低血管充盈程度,影响穿刺成功率。置管前需详细测量置入长度及新生儿双侧臂围,对穿刺患肢进行消毒处理,患儿身下、身体表面均予以无菌孔巾覆盖,置管护士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佩戴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无菌口罩等,达到无菌面积最大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静脉导管穿刺血管(贵要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导管尖端到达位置(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观察所有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尖端异位、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情况。

2 结果

2.1 分析穿刺静脉及顶端到达位置

本研究中,行大隐静脉穿刺,导管到达下腔静脉者较多,占比54.48%(73/134),其次为经贵要静脉穿刺,达上腔静脉,占比32.09%(43/134),最后为经小隐静脉穿刺,达下腔静脉,占比13.43%(18/134)。

2.2 观察置管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本研究中,危重新生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4.1~22.6 d,平均(10.69±6.72)d;所有新生儿均置管成功,发现31例(23.13%)出现相关并发症情况,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患儿9例,占比29.03%(9/31),见表1。

3 讨论

PICC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固定效果好等特点,在需要长期药物干预及肠外营养补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4];现阶段随着PICC技术相对成熟,也逐渐成为危重新生儿静脉开放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弱,静脉显露不清,身体免疫机能差等特点,使得新生儿应用PICC时仍易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5],而如何提升建立安全便捷静脉通道,加强管道维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成为目前PICC临床应用中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3.1 机械性静脉炎防护对策

在穿刺过程中,需避免过快、反复穿刺,以降低新生儿血管内膜遭受损伤;当出现送管困难现象时,不可强行推送,需全面分析受阻困难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置管结束后,可定时对患儿远端肢体进行局部按摩,2次/d,并详细记录穿刺点变化,当发生肢体肿胀等情况时,可适量使用喜辽妥治疗,并增加按摩次数[6];本研究中,对于此9例患儿经处理后,静脉炎均于3 d内消退。

3.2 导管尖端异位防护

在PICC临床应用中,其穿刺部位多选择上肢肘静脉,在穿刺前需对导管长度进行精准测量,在测量时需展开患儿上臂90°,自预穿刺点沿静脉量至第三肋间[7](极低体质量患儿上腔静脉长度约为3 cm左右),其中贵要静脉穿刺成功率相对较高,同时此时导管顶端更易到达上腔静脉,本研究中,通过此种方式建立静脉患儿占比40%左右,构成比较高;且据相关研究发现,导管顶部到达右心室后极易引起患儿出现心律失衡情况,因此在建立管路中,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上段即可,不可超过右心房交界处,避免诱发心律紊乱。

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3.3 导管堵塞

在PICC导管堵塞中,多表现为血凝性堵塞;主要因操作人员在置管前未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全面冲管处理,并未进行正压封管引起;此外,未及时更换液体及患儿因烦躁哭闹、咳嗽等情况引起血液返流都将导致血凝性导管堵塞[8-10];因此,在PICC置管中,需时刻关注液体输入情况,并给予及时更换;可适量予以脉冲式导管冲洗及正压封管处理,防止血液返流;而在输入药物中,因药物间配伍不当,可能出现少量沉淀情况,导致非血凝性导管阻塞,在实际用药前需明确药物间配伍禁忌情况,对于不明确的药物,在用药前需通过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处理,防止导管阻塞情况。

3.4 血流感染防护对策

在置管过程中需全面保证无菌操作,严格根据无菌原则规范置管流程;导管一端连接分隔膜密闭接头,期间不可取下接头操作,且定期更换分隔膜密闭式接头,1~2次/周,且严禁通过PICC管道输送血液制品[11-12];在置管完成后1 d内减少患肢活动,并严密观察穿刺静脉走向,记录有无红肿、条索感及患儿皮肤颜色、肢体反应等变化情况,记录穿刺部位渗血、渗液情况,对于发生红肿等异常情况的患儿需及时予以按摩、喜疗妥外敷治疗,本研究中出现3例血流感染情况,患儿病症程度较轻,经对症治疗干预后,均于4 d内痊愈。

综上所述,在危重新生儿应用PICC过程中需对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排查,并制定规范穿刺、置管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管道维护技能,全面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保障患儿健康。

猜你喜欢

机械性静脉炎危重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