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3-21郭锰李惠甘浩韩雨西孙雅蕙
郭锰 李惠 甘浩 韩雨西 孙雅蕙
梨状肌综合征(pyriformis syndrome)是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并且臀上神经、臀下神经与梨状肌相邻。当梨状肌受损,发生水肿、痉挛以及粘连时,该肌间隙处或上、下孔变狭窄,挤压了其间的血管与神经,因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被称之为梨状肌综合征[1-2]。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以臀部为主,向下肢放射,严重可导致无法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剧烈疼痛,需停下休息后再继续行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推拿结合针灸疗法对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治疗的106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3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26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8.66±6.17)岁,病程13~148天,平均(37.68±6.17)天;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7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0.03±4.58)岁,病程12~151天,平均(36.25±7.82)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自愿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针灸治疗:取患者患侧臀部为主穴,秩边、环跳、承扶、阿是穴每次取1~2个;风市、殷门交替取;阳陵泉、足三里、合阳、承筋每次取2个。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选用30号75 mm不锈钢毫针数枚,快速进针,进针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手法行针3~5min,然后将1~2 cm艾条倒插在针柄上,距离皮肤1~2 cm点燃,注意可在施针下方垫上硬纸板、或纸片以防落灰伤到皮肤,待其全部燃尽10~15 min后即可取针,治疗完再次对皮肤进行消毒。
实验组采取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同常规组。推拿治疗,患者取俯卧位,用手掌或掌根对患侧臀部及下肢进行推抚手法,使其局部肌肉放松,以有发热感为宜;用拇指分别由上至下揉梨状肌5~7遍;用掌根由上至下揉大腿后侧,到腘窝处改为多指拿揉小腿后侧三头肌,反复3~5遍;指力若达不到效果,可屈肘用肘尖在痛点出按压3~5 min;最后以轻叩或拍打结束。两组均1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两组治疗均为4个疗程,4疗程后病情无改善,即为无效,采取别的方法进行治疗。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4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有效、无效)以及治愈时间。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做参考[3-5],治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较长时间的行走仍会微痛不适;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愈时间:记录患者治疗的疗程数,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康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3,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比较
实验组治愈时间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28 3,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梨状肌综合征是臀部的梨状肌压迫到下方坐骨神经等神经,引起臀部疼痛等症状。但由于缺少客观证据,这个诊断仍受到争议[6-7]。发病初期,臀部会有刺痛感,常由久坐、跑步甚至爬楼梯引起,疼痛部位牵涉臀部、大腿后方、小腿以及足部,严重者行走困难,甚至小腿外侧等部位出现感觉丧失,有时可在臀部摸到块状或索状物,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小腿肌肉萎缩甚至足下垂。
梨状肌综合征部分患者无明确病因,部分患者与以下情况有关:臀部有过创伤,形成粘连或瘢痕;曾注射过的药物使梨状肌产生纤维挛缩;梨状肌邻近部位有骨折移位等[8-11]。除以上情况外,也有少数患者的坐骨神经位置发生特殊变异,从梨状肌腹中穿过,当大腿向外旋转时,梨状肌收缩压迫到坐骨神经,长期产生损伤。在临床上主要坚持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目的在于消除局部的炎症及水肿,解除梨状肌痉挛,从而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12]。中医认为梨状肌综合征是致使肌肉、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失和、筋脉失养导致,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利用毫针找到相应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及提插等手法进行治疗,针刺能提高周围神经末梢对疼痛感觉的痛阈,且局部穴位针刺直达病所,灸法利用燃烧的艾草按照相应穴位熏灼皮肤,用热的刺激改善患处的微循环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以及组织的修复;中医推拿则是指医生运用双手作用于患者的病患部位,用推、拿、揉、捏等不同手法达到推行气血、驱邪扶正的疗效,适用群体广泛,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普遍应用的保健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可看出针灸治疗和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无太大差异,但是后者在治愈时间上更为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