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9-03-21赵咏梅王昂宋维舒刘子罡
赵咏梅 王昂 宋维舒 刘子罡
受空气污染、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肺癌发生率不断上升,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截止2017年12月,中国肺癌发病人数增长至8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70万例,发病率增长速度为26.9%[1]。目前,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首选,但由于不同的原因,部分患者难以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的微创治疗手段,已在肝脏肿瘤、前列腺癌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好地应用[2-3]。肺癌的射频消融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关于超声引导下进行的研究较少[4-5]。为了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在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为(64.83±2.71)岁。其中,原发性非小细胞癌共计51例,分别为腺癌30例、鳞癌19例、鳞腺癌2例;转移性肺癌患者9例,具体包括食管癌1例、鼻咽癌3例、结直肠癌3例和乳腺癌2例。所有患者在我院均被临床诊断为肺癌,排除有意识障碍、肝肾器官衰竭、活动性感染、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定位布针,在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位置,将针放在预定消融位置,根据病灶体积对消融时间进行调整。具体操作:术前,对患者实施静脉麻醉,部分患者还需实施局部麻醉,麻醉后进行穿刺定位[6]。根据患者肿瘤大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肿瘤直径大于5 cm的患者采用两针法治疗,直径在3 cm以内的患者采用一针法治疗,肿瘤直径介于二者之间的患者视具体情况而定。采用两针法治疗,相隔时间为15 min左右。第一针治疗后,直到治疗区的气化改善时再行第二针[7]。射频消融采用美国RITAR瑞达1500X射频消融肿瘤治疗系统,共有单针与多极针两种电极针,功率为1~250 W,发射频率为400 kHz。60例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采用德国西门子ACUSON Freestyle 超声诊断系统。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叮嘱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患者复查CT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灶的强化范围,判断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CT显示完全灭活,肿瘤100%无强化则视为显效;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一倍以上,肿瘤无强化区域大于50%视为有效;治疗后,肿瘤无强化区小于50%,甚至病灶体积增大25%以上视为无效[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2 结果
治疗后,60例肺癌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1.67%、80.00%、76.67%。详情如表1所示。
60例患者治疗后有23例患者出现发热、咳血、气胸等并发症,其中,咳血8例、发热14例、气胸1例,经过治疗后均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38.33%。
3 讨论
超声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对临床判断病灶的大小、位置、数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辅以彩色多普勒表现技术可以得知肿瘤血供情况等,多数恶性肿瘤在彩色多普勒表现下具有富血供型的特征,可以较好地对肿瘤大血管进行识别,甚至可以对动脉血流进行检测[9-10]。射频消融是治疗肿瘤的新技术,目前主要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肺癌治疗中得到了应用。美国相关组织指出[11],非小细胞肺癌不适应采取手术切除的Ⅰ期、Ⅱ期患者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治疗,不过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外关于射频消融的部分研究将其与化疗联合治疗方式与单纯的化疗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射频消融与化疗的联合应用效果比单纯化疗治疗效果更佳[12]。将从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用于肺癌治疗中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图像,但如果超声测量值小于CT测量值,则表明肿瘤全貌未显现,则应该采用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确保临床疗效。受到肺气影响,肺癌在超声检查中的透声窗有限,在选择两针法治疗时,布针方式应尽量选择斜交叉布针,保证病灶能够彻底被治疗。
表1 60例患者术后随访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射频消融后有23例患者出现发热、咳血、气胸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33%。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1.67%、80.00%、76.67%。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用于肺癌治疗中对病灶定位更为准确,能够彻底治疗肿瘤组织,安全性较高,能够提高肺癌治疗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引导并不能够替代CT引导,其适应证也与CT引导适应证有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