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3-20邓永华
摘 要:有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阶段,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习其他学科最为基础的学科。本文通过阐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引 言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家长和老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这个过程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敢说、敢问和敢想的学习习惯,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身的想法,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1.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行为,自主探究式教学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进行一个积极地引导,而不是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当今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对于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比较严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1]。同时,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说明老师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了角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学习能够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对相关语文问题的探讨,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得更为透彻,心理学表明: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2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性格特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让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去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同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对所学习的问题认识更为深刻,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互相听取他人的意见,能够在交流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2.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由于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都处在养成的阶段,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启蒙阶段,还不知道怎么去学好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难点和疑点。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好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意蕴,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自行探究[2]。例如老师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小壁虎有自己的尾巴呢?小壁虎是向谁去借尾巴呢?老师通过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要下雨了》这一篇文章,为了能够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反映下雨前的各种自然场景,老师可以运用简贴画的形式来表现小燕子、小鱼和小蚂蚁对话的情境,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帮助学生充分地揣摩不同角色的语言、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不断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老师通过创设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一步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督促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设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老师在使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时候,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但对于学生来说依旧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学习的目标,根据所设置的目标,提出比较有针对性地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大胆去猜测和质疑问题,这样非常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通过这种目标问题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比如老师在进行讲解《我的老师》一文中可以问学生从“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她,不爱她呢?”这一段中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让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在不同的写作背景之下,同一事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2.3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老师作为一个引导人,老师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对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达到最终想要的学习效果,这种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
3.结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 汪金华.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学周刊, 2017(2):56-56.
[2] 盧国平. 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 2016, 20(20):104-105.
[3] 骆丽梅. 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祖国, 2016(23):180-180.
[4] 刘登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 2016(14):203-203.
作者信息:邓永华,男,1973.11,汉族,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人 学历:专科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和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