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肩周炎98例疗效观察

2019-03-20刘高毅

关键词:温针灸肩周炎中药

刘高毅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8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为主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71%,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结和中药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中药;肩周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建设的蓬勃向上,大家的压力越来越大,体力透支,肩周炎发病率逐年增加。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国际上一般称其为“冻肩症”。属于中医“肩痹”的范畴。以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尤其以风寒型肩周炎多见。祖国医学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风寒型肩周炎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科门诊诊断明确的肩周炎患者98例。随机分组,治疗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1~65岁,平均49岁。病程0.3~3年,平均2年。對照组49例,男24粒,女25例,年龄45~62岁,平均51.5岁,病程0.6~3.2年,平均1.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依据

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鉴别诊断

本研究排除肩关节结核、颈椎间盘突出症、肩轴损伤、臂丛神经炎等疾病。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1.4.1.1中药治疗

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致其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寒邪为于肌表,选用蠲痹汤加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若寒湿内结日久,致使经脉痹阻,疼痛剧烈者,选用乌头汤加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1.4.1.2 温针灸治疗

取穴:寒胜者,取曘俞、肩三针穴、阿是穴、曲池、配肝俞、膈俞。湿胜者,取阿是穴、曲池、配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气海。施平补平泻法。具体操作方法:用1.5寸以上毫针刺患侧所取穴位,针刺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过程中将2 cm艾段套在针柄上,距皮肤2~3 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施灸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祛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穴灸三柱,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连续三个疗程治疗。治疗时间为30天。

1.4.2 对照组

1.4.2.1 口服甾体抗炎药

阿司匹林。3~6 g/日,分三到四次口服。和炎痛喜康。20 mg,每日一次,饭后口服。

1.4.2.2 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

取穴施平补平泻手法。待有酸痛感。留针五分钟。施用电针。

1.5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2]肩周炎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成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治疗结果见表1。

3 讨 论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肩周炎属于中医痹症[3]范畴,以风寒湿痹多见,体虚肌肤为阳不固,风寒袭表。蠲痹汤加减,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久病不治,寒湿凝滞,疼痛剧烈。乌头汤加减,其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唐松诗淼被《千金要方·明唐仰侧》中日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因此温针灸就可以祛风除湿,活血化淤,疏通经络而止痛。另外,《素向·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意思就是说气血运行具有遇文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则以温热通经脉而行血气。再有《扁鹊心书》日:“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着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为辛温陌热之药,以火组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其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元,预防疾病之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温针灸温热刺激是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肌肉经挛,是局部增的皮肤组织代谢功能增强,促进炎症,渗出物等病理产物的吸收。还可以引起大脑皮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起镇静,镇痛作用。

总之,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风寒湿痹型的肩周炎作用明显,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90-199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90-1991.

[3] 周小平.温针灸对肩周炎的镇痛作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2007:23(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温针灸肩周炎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