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英雄情怀的培养
2019-03-20吴会蓉
吴会蓉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一、引言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新媒体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信息发布、传播的主要方式。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最突出的代表,新媒体是弘扬英烈精神、培养新时代英雄情怀的重要阵地和平台。
二、新媒体背景下英雄人物塑造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为英雄精神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展示形式更丰富,为英雄精神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广阔的传播平台,如视频点播、三维立体动画、APP客户端等方式去全方位走进英雄人物,使公众对英雄人物的形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新媒体的主体既是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发布者,让人们充分体验自媒体时代“信息掌控者”的自豪感,提高人们上传、转发信息的积极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英雄人物知晓度;新媒体受众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是信息“放大器”,信息在不断上传、转发、关注、讨论互动的过程中,会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频率被反复传播,在短时间内达到传播量的海量增长,使信息的影响力剧增;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指一点轻松发送”的便捷性,通过发送英雄人物的视频、照片、声音,对英雄人物的点赞、评论、声援等丰富的互动参与活动,能够让公众全面、多角度了解英雄人物的信息,相似认知和爱好的受众会向某个网络方向聚集,形成有一定网络影响力的群体,汇聚对英雄事迹支持、尊崇、学习的积极能量群。
(二)新媒体的不当使用对英雄精神的传播制造障碍
新媒体时代,传播者身份的隐匿性会降低人们在网络活动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表达的自主性因传播者的目的及自身的素质不同,导致传播内容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偏离社会规范要求,忽视网络道德,编造发布虚假信息,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如:打着寻找历史“真相”的幌子,以“秘闻”等质疑英雄行为发生的细节,调侃、抹黑、诋毁英雄,有人专门编造抹黑文章对英雄进行“软攻击”,也有人为博眼球,盲目跟风、扎堆起哄,导致无惧生死的英烈被恶意污蔑,救亡图强的壮举被戏谑调侃,颠覆和动摇英雄人物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地位,从而达到抹黑英雄、消除崇敬、否认历史的目的,“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志,必先灭其代表民族最优秀核心价值的英雄,这些人肆意诋毁英雄人物、否认英雄事迹、毁灭英雄精神的行为无疑为英雄精神的传播、英雄情怀的培养制造障碍,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自信心的否认和抹杀。
三、新媒体背景下英雄人物塑造和保护的策略
(一)重视法律法规,健全新媒体技术在英雄精神宣传中的规范管理
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来源广、传播快捷、受众广泛、传播形式丰富的特点,以图文、声像等直观形象,让博物馆、书本里的英雄活起来,充分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宣传,塑造出生动可信、真实易学、立体丰富的英雄形象,让英雄人物代表的主旋律和正能量以更加新颖、更易被公众接纳的方式进入公众信息生活,切实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促进英雄精神的传播。
重视对新媒体的规范、监督、引导和管理。重视发挥政府行政监管的力量,关注网络事件发展的进程,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发布政府官方信息,用正确真实的信息引导舆论,指导新闻从业者和信息传播者积极传播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抵制虚假不良信息;运用先进技术和监督网络,加强自媒体社交平台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有辱英雄形象不良信息,主动占位,及时辟谣,减少谣言生成机会。
不断完善新媒体管理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网络谣言扩散预警机制、依法查实和惩处网络谣言的机制等,将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和媒体平台管理者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及管理职责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借助法律的强制性和威慑力,规范对英雄信息的传播行为,努力减少并杜绝伤害民族英雄的言行,有效地消除恶意中伤、谣言诬陷英雄烈士等现象的发生。
(二)凝聚社会共识,发挥不同媒体形式在英雄精神宣传中的合力作用
重视主流媒体在国家传媒中的“定海神针”作用,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力。主流媒体是社会主义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在“人人都是麦克风”、传媒风险增加、传媒规范更加困难的新媒体时代,坚持主流媒体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做好政府的‘舆论的喉舌’,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众科学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掌握媒体宣传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既要理直气壮地宣传英雄,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展示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又要义正词严地批判有损英雄形象的言论,与歪曲历史、侮辱英烈的势力和人员做斗争,主动发声、正本清源、强力引导、扶正风气,引领媒体报道方向,纠正错误的舆论风向。
例如:2015年6月,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解放军报、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开展了批驳网络谣言捍卫英雄精神的集中报道活动,运用全媒体手段,综合展示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事迹,批驳诋毁英雄的谣言,用事实为英雄正名,增强了社会对英雄的价值认同。
调动其他社交媒体参与弘扬英雄精神、共建健康社交网络的主动性,增强自媒体平台的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纠偏意识以及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规避和处理不良信息的能力。调动网民参与、传播、评价英模事迹的积极性,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民族情感和英雄情怀,发挥群众力量,形成“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社会主义网络新风尚。重视网络名人的话语影响力,利用网络名人活跃度高、号召力强的网络舆情影响力,调动其宣传社会主义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社会共识,团结所有力量共同推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同时对传播不良信息、侮辱英烈的少数网络发言人认真甄别,严肃查处,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对恶意谣言及传谣人员及时处理,弘扬尊重英烈的优秀传统,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落实网校结合,营造富有英雄情怀的大学校园氛围
大学生是新媒体信息平台最积极的使用者和新媒体信息最活跃的参与者,作为承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密切关注主流媒体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报道,如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大国工匠、创新创造的优秀个人和团体等等,利用思政理论课、党团活动宣传英雄人物,展示英雄的先进事迹,在大学营造“铭记、崇尚、捍卫、学习英雄,践行英雄精神”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应当有清晰、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尊重历史,尊敬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追随英雄足迹和践行英雄精神,培养英雄情怀。学会鉴别媒体上针对英雄人物的不实言论,理直气壮地与损害英雄声誉和英雄形象的行为做斗争,对诋毁英雄的谣言、歪曲历史丑化英雄的文章,坚决举报,拒绝点赞转发,自觉维护英烈的形象和声誉,做积极引导健康网络舆论的推动者,与学校一起共同构建崇英雄、做英雄的大学校园,谱写富有英雄情怀的人生篇章。
四、结束语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顺势而为,发挥新媒体的积极正面作用,知难而进,约束和调整新媒体参与者的不良行为,维护英雄的形象,捍卫英雄荣誉,培养具有新时代英雄情怀的大学生,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