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增强学习意识对做好审读工作的重要性

2019-03-20任肖琳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书稿参考文献图书

任肖琳

(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笔者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是学习之人。因此,作为图书出版中的一员——审读编辑也不例外。

审读编辑是依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出版社即将付印的所有书稿的内容、编校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并对图书的编校质量做出等级认定的专业人员;也是保证图书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的把关人。因此,审读工作是图书出版工作中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思想导向,保证、提高图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审读编辑有高度的责任心、政治敏锐性、学习意识等基本素质。本文重点介绍学习意识这一基本素质对审读编辑的重要性,以及增强学习意识的几点建议。

审读编辑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丰富的知识来源于坚持不懈地学习。也就是说,强烈的学习意识是审读编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胜任工作——做好审读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增强学习意识的重要性

审读编辑负责审读、核查全社的书稿,而一家出版社的图书往往不仅仅限于某一领域,因此,审读编辑只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即审读编辑应是专家(“专”)和杂家(“博”)的结合体,才能做好审读工作。

(一)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才能成为专家

笔者认为,此处的专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读编辑具有一定的专业学科基础;二是审读编辑具有编辑出版相关知识,如熟练掌握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等。著名出版理论家刘杲曾指出:“编辑要熟悉一门或几门学科,才能做好相关专业图书的编辑工作,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书稿审读和加工,不熟悉相关学科恐怕很难有发言权。”一个审读编辑在职业生涯当中所审读的图书数以千计,这些图书往往涉及多门学科。首先,编辑只有努力学习学科知识,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对书稿内容进行有效鉴别,才能发现书稿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书稿中出现了水库库容等相关信息,如果不了解《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的相关内容,此处差错就会轻易漏过。事实上,依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公开地图和地图产品上不得表示水库库容。其次,任何学科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政策时常有调整,与编辑出版工作相关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补充与变更。要成为专家,审读编辑就要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各项标准和规范的变化,不断增强学习意识,及时补充与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标准和规范,依据新知识、新规定判定差错。例如,2017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即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又如,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代替原标准GB/T 7714—2005。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更改了标准的名称。(2)删除了参考文献无须著录的“并列题名”,增补了“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3)新增了“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4)将“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改为“文献类型标识(任选)”;将“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改为“引用日期”。(5)将“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改为“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名全大写,其名可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6)增加了“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7)新增了“必要时,可采用双语著录”。(8)新增了几种“文献类型标识”。综上所述,审读编辑只有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注重学习,才能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做出相应处理。

(二)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才能成为杂家

叶圣陶先生在《要做杂家》里提到“咱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才能在各方面运用咱们的知识,做好报道,写好文章”。

现代科学是各种学科纵横交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走向了结合;知识更新快,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不断出现。这就决定了稿件的复杂性,而稿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审读编辑所具有知识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审读编辑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知识面越宽越好,即达到所谓的“博”。这样审读编辑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对书稿内容进行有效鉴别,才有发现更多差错的可能,才能从多个维度把好图书质量关。例如,书稿中出现“司马迁对王安石的攻击,其立论的依据还是君子与小人”。审读编辑只有知道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人,才能发现此处的差错。事实上,“司马迁”应该改为“司马光”。例如,书稿中出现“植物界分为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杨柳科分为两个属”。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又不持疑进而查证的话,这两处知识性错误就会轻易被遗漏。而实际上正确的是“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杨柳科分为三个属”。例如,书稿中出现“杨家埠木版年画《连年有余》”。实际上,《连年有余》是天津杨柳青年画。也就是说,广博的知识面是审读编辑必备的,但审读编辑也有接触不到的知识,也不能掌握所有学科门类的知识,因此,审读编辑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坚持边学习边工作,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时时处处以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各种知识,吸收各种精神养料,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积累知识,才能让自己成为杂家。

二、增强学习意识的建议

(一)培养工作热情,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编辑是一份严谨、细致而繁杂的工作,而审读实际上更是一项重复性很强的工作——审读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伏在三尺桌面上看各种类型的稿件,寻找稿件中或显或隐的各种类型的差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对审读工作感到倦怠。因此,培养审读编辑的工作热情非常重要。

一方面,不论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是“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审读工作的人,才能从内心认可、认同、尊重审读工作,进而产生做好审读工作的自我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审读工作当作一种兴趣来热爱,改变碌碌无为、平庸的工作状态,焕发出极大的工作动力;才能从内心意识到学习对提高自身工作的紧迫性,从而能自觉增强学习意识,自发地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图书审读编辑,要深刻认识到图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要阵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此外,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是出版社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检查发现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将编校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因此,任何一个审读编辑都必须认识到审读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传播先进文化、屏蔽文化糟粕的责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现有知识,了解最新的知识,才能担负起审读编辑“把关人”的重任。

(二)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审读水平

1.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常工作中,手头常备一支笔,随时把利用碎片化时间所看、所学的内容记录下来,如疑难词语辨析、病句辨析、政治隐形差错、新华社禁用词等,重点记录自己不了解或是容易混淆、遗忘的内容。同时,审读室内部,可以定期互相交流各自整理的笔记,其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各自发表见解;也可以定期让一位审读编辑准备一个专题,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此这般,不仅审读室内部能够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审读室编辑的学习意识,审读室编辑也能互通有无,查漏补缺,共同提高。值得强调的是,审读编辑除了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外,还要善于整理知识。审读编辑定期对自己整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这样,学习一个知识点,再对它加以思考、组织、运用,这一知识点就能融会到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中,而且吸收、旁通其他知识,孕育出新的知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2.在审读过程中,审读编辑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所审读图书提出的书面意见,举证要翔实,分析要中肯,给予积极的、建设性的修改建议。也就是说,审读编辑也应遵从编辑加工整理原则,即改必有据。因此,审读编辑需要逐字逐句地对封面、扉页、书脊、目录、正文内容、标点符号等进行全面审核,对书中自己拿不准的内容要不厌其烦地多方查考,与权威的工具书或其他资料进行比照、甄别。如果对该内容还是把握不准,可以提出来,审读室内部共同交流。在大家集中讨论之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对该问题有深刻认识的资深编辑,并在合适的时间邀请该编辑就该内容给审读室做一个小型的讲座;也可以与责编沟通交流,对于仍把握不准的内容,就需要与作者沟通核实。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在审读方面做得好的出版社来指导工作,交流经验;还可以参加编辑出版方面的学术性会议。学术会议期间可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与同行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编辑、审读水平。

3.通过自学或是内部交流获得的知识比较碎片化,也就是说,获得的知识都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点,这些点之间缺乏联系,即缺乏一个主线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将导致审读编辑在运用这些知识时不够灵活,只知道一个个知识点,很难举一反三,而且这样的知识点越多越容易遗忘。这就需要“请进来,走出去”,即邀请上级行业监管部门或业内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或定期参加一些有影响力的有关图书质量检查的培训班。这些专家对主讲内容研究得比较透彻,通常讲解得比较系统(由整体到局部),即首先帮助审读编辑了解该部分内容的整体结构(框架),然后再讲授各部分知识——往框架里面填充相应的内容。即使填充的内容不够完全,审读编辑在今后自学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自动纳入该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审读编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审读水平。

审读编辑要对书稿进行政治性、科学性、技术性等的全面检查,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之外,还必须拥有牢固的学科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熟练运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能力。因此,审读编辑必须时时刻刻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这是审读工作的内在需要,也是做好审读工作的客观要求。每一位从事审读工作的人,要想在审读工作中不掉队,就必须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编辑素养和学术水平,从而保障图书质量,为出版社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猜你喜欢

书稿参考文献图书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图书推荐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