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刊媒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为例

2019-03-20曾蕴林张耀元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杂志传统媒体期刊

周 丽,曾蕴林,张耀元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 401120)

人工智能时代下检验类期刊编辑们始终不忘初心,服务大局,以传播我国检验医学领域先进的诊断方法和科研成果及国外重要进展为己任,推动期刊国际化、网络化、数据化多维度的发展。编辑团队胸怀愿景,牢记使命,奋力拼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切实发挥好期刊为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的功能,是当前期刊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与新媒体融合打造成品牌学术期刊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直在探索实践的主题[1]。现从全媒体视域审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模式,立足新媒体语境下探索传统媒体发展策略,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为例探索智能时代刊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及路径导向,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多维度上深度融合,内容汇报如下。

一、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

(一)国家政策支持

2018年11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该意见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风向标。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发展,就是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建设精品期刊为目标,结合期刊发展定位,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检验品牌期刊。传统媒体作为建设“医学传媒中心”的主力军,需要找准期刊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以提高期刊质量、拓展期刊业务、促进刊媒融合,以更好地为传播正确医学知识、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服务。

(二)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历程

媒体融合经历了刊网互动(2000—2010年)、刊网融合(2010—2014年)、新媒体融合(2014年至今)。顺应互联网传播多元化、直观化的趋势,传统媒体开始融入不同模式的新兴媒介。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们也正处于这个阶段。

二、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一)资源整合模式

1.期刊稿件信息: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每期送厂后将定稿后的目录及文章PDF文件共享给新媒体部门,方便其在新媒体的公众号、服务号定期更新稿件信息;待杂志印出后,分享10本/期给新媒体部门作为会议宣传资料;给新媒体平台单独设置期刊查询账号,方便查找稿件系统平台的有效信息;每期优秀稿件或专家面对面特色栏目优先出版的稿件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平台进行预告推广。

2.期刊优秀的编委会及专家学者支持:为了进一步加强期刊学术窗口建设,探索和实践精细化期刊管理模式,分享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创刊40周年资料于新媒体平台;期刊编辑部出面邀请期刊所在检验医学学科专家在新媒体“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做线上检验课堂大咖学术报告,以期拓宽基层检验工作人员的学习渠道和方式,提升其检验实践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

3.微信服务号:2019年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服务号每月至少推送2次消息,每次消息不少于3条。在推送内容上,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围绕杂志和科研展开。2019年1~8月服务号共推送消息35条,其中目录推送15条,科研写作5条,前沿消息3条,会讯3条,政策解读2条,专家喜讯2条,专家述评2条,专家面对面2条,质谱专题1条。

4.广告位:期刊留置一定的“广告位”版面方便新媒体会议宣传营销,发展会议会展经济。

(二)在探索中融合

新媒体以发展检验医学为主要业务工作,整合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纸媒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推广,并将学术服务延伸至检验医学前沿知识传播、求职招聘、职称考试、专业知识学习等领域,发展了传统学术期刊以外的知识服务体系。新媒体以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号为主要阵地,探索学术知识信息服务新模式,但传播“方向”大多数偏西部地区,受众群体也偏向基层人员,再加上新媒体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创收压力,导致了刊媒融合探索进展缓慢。传统媒体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还停留在传播手段合作上,联合提升社会效应方面不突出以及合作的对象大多数为较小的代理商等原因造成经济效益方面相互依存度低,离真正“以刊促媒,以媒兴刊”的终极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之,学术期刊应选择切实可行的刊媒融合新路径,借助新媒体融合之力实现期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

三、刊媒融合的对策及建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作为检验类的老牌期刊,其编辑团队在中心办刊方针的指引下,围绕办刊思路和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建立细分的专家库,缩减刊文量,降低特色栏目的版面费,发现具有开创性的领域和引领学科热点的重大问题并向检验学科领域知名或新锐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约稿,加大对品牌期刊的实际投入,继续扩大期刊品牌影响,以适应核心数据库要求,丰富高质量稿件来源等手段,尽早进入更高层次的核心数据库,走期刊品牌路线,努力将期刊办成国内具有良好声誉、专家学者满意、读者喜爱的高水平学术期刊。

新媒体环境带来高效快捷的信息更迭,但传统媒体(纸媒)能够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存续至今,其固有优势必然存在。如可行度高、版权意识高以及纸媒的稳定性、真实性、特有的阅读感和纸质特有的触感等优势都是新媒体所不及的,而新媒体方面可以将“期刊报道内容定制化”“期刊报道数据可视化”等心得带到纸质期刊中来,更好地平衡两者的发展。例如,传统媒体要想扩展其他用户权利并实现与它们之间进行无障碍、零距离互动模式,根据这些人群查看的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类型、点击次数、诉求等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还可借鉴其他智能媒介平台的优势,譬如将用户标签化,用户在新媒体微信服务号客户端对传统媒体文章的评论等操作,预判其科研动向并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其关注点是检验科的新技术、新方法,还是检验学科前沿诊断手段如通过体重标准化骨密度指标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等对新的检测手段感兴趣的技术咖,同时可统计用户对文章里的什么关键词感兴趣,以及用户关注的人擅长什么科研内容等信息勾勒出用户的“关键词的圈点三维图像”。总之,所有用户都能获取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检验学科相关信息,方便作者获取有效知识;还可以尝试对不同用户群其擅长的领域进行邀约稿件;对潜在且优秀的用户及其所在科研单位针对性推广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传统媒体学术知识。同时,以增加线上和线下检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了解他们获得科学信息的常用方法及对传统媒体的需求要素等实现全方位深度刊媒融合。先进的新媒体数字技术是刊媒融合发展的助推器,学术期刊内容枯燥、专业性强,目前除了采用常用的“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的新媒体技术外,还要继续深入挖掘刊媒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如将枯燥烦琐的期刊实验技术方法文字内容通过智能化数字技术呈现出更加立体、直观、丰富的检验实验效果。鉴于以上两者优势为刊媒融合提供了一个思路:传统媒体可以贡献智慧于新媒体,新媒体奉献技术服务于传统媒体,以便更好地平衡受众“想要”和受众“需要”。

(一)融合纸媒期刊和新媒体特色优势,坚持两者优势互补发展

1.集聚优势力量,刊媒协同发展。强化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自身特色,塑造期刊品牌,采用“共媒体云”体系架构,将期刊学术内容生产、管理评价、运营市场三大模块紧密合作,三者优势互补旨在推动期刊办刊模式的更新[2-3]。传统媒体可利用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专业的期刊队伍,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的专家库和作者群等优势,集中力量做好“共媒体云”体系的上游的内容建设,通过新媒体技术开放获取、移动交互、权限控制的运行机制实现刊媒共生发展[3]。

2.搭建期刊传播矩阵,刊媒融合纵深发展。建立期刊自己的传播矩阵,采用优质期刊内容+新媒体端口的模式,为期刊重点及潜在读者、作者群提供共享的链接服务,提高期刊科学传播效率。将传统学术期刊的内容从原本适应单一纸质媒体跨越到适应多媒体传播需要;从原本单一的文本呈现形式跨越到多元素、多元化的全媒体形式,实现期刊内容产品的“迭代更新”[4]。

积极尝试搭建集期刊内容、管理和市场于一体的信息平台,集成稿件采编、文献检索、网络出版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全媒体知识服务。期刊通过知识服务体系将实验操作和前沿方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出版,将深涩难懂专业的学术语言转化成立体知识信息传递给期刊的受众,进一步扩展期刊服务对象,实现期刊知识服务体系的创新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我们要理性分析传统媒体期刊和新媒体的两种媒体特色优势,立足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优势。期刊应抓住“慢而精”的特色优势,强化期刊品牌的权威性和精品度,同时拓展新媒体技术,抓住其“快而细”的特色优势提高期刊内容品质。通过合理的方式与新媒体形成互动,两者融合中取长补短,资源互补,打造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医学传媒,使刊媒融合向纵深发展[5]。

(二)寻求刊媒融合新路径导向

一个媒体未来究竟存不存在,其实还是由受众决定的。两个媒体间关键点就是内容生产能力到底如何?因此,刊媒融合发展要以“做加法”的形式由传统纸媒向“富期刊”过度,加强期刊内容、市场运营、管理评价三大模块建设,寻求学术期刊媒体融合新路径。

期刊搭建内容生产、市场运营、管理评价的三大模块,以期刊内容生产为核心,与新媒体融合互动,支撑期刊服务,形成“三合一”发展新路径导向。期刊内容生产上做到“精、细且专业化”,智能化技术将期刊内容增强呈现,旨在使读者获得期刊无法实现的阅读效果,媒体云也成为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用户互动的枢纽站,该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期刊服务起到正反馈的作用。再者以人工智能时代下“内容、市场定位、管理评价”这条主线开启刊媒融合发展新道路,传统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为基调,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等新区域的优势,建立一个跨媒介融合发展体系。刊媒融合即加法原则,将两者媒体的劣势互补、优势强强联合的全新模式提高全媒体用户人群的体验度,传统媒体依据新媒体勾勒出用户的个性需求图,来实现精准信息群的推送,旨在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三)新时代下打造新媒体思维下的传统媒体

人工智能新时代下孕育而生的新形态、新思维的“传统媒体”,其凭借新媒体的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流媒体、网络、线上微商等其他多元化产业联动发展。传统媒体的产业要素要进行系统优化,重建传统媒体的商业链,顺势完成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产业多方位、多样化的转型[6]。新媒体思维下的传统媒体其内容的发现者和推广宣传者在信息源生成时要将新媒体的媒介特性考虑在内,巧借各种新媒体技术拓宽传统媒体的宣传渠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实现新媒体终端联合发展。例如,用户通过扫描传统媒体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获得音频、视频等视听信息。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的OSID计划,还可以获得VR立体式的体验,进入相关专业的线上微商等第三平台获得其他增值服务,而且受众人群接收到的信息也不再是简单的一本期刊,而是整个的期刊链或者期刊集群的媒体模式。

(四)期刊团队人才建设

刊媒融合不仅仅是传统编辑能力和新媒体技术流的融合,纸媒和VR流媒体的融合,线下实体与虚拟线上的融合,人工智能时代期刊的一线编辑还应将刊媒融合作为工作的新常态。期刊编辑在刊媒融合中做到二则、二位:既要深谙典型的传统媒体内容编辑、编校规则,又要悉知新媒体内容萌生和宣传推广原则;既要具有“两微一端”等数字化新媒体的用户定位技术,又能实现智能时代传统媒体用户学术的全方位覆盖。总之,传统媒体的一线编辑既要有驾驭新型智能化采编和投稿平台的可视化操作技术,又要具备与用户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做好与用户及潜用户的纽带工作[7-10]。

(五)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化智库

对于期刊新媒体化智库的建设,首先要摸清传统媒体在智能时代下的市场定位,打造传统媒体期刊特色内容+技术流智库,深入钻研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专业领域方向,打造传统媒体期刊核心栏目,用专业的智库打造期刊品牌文化;在新媒体先发优势和传统媒体期刊内容挖掘下大功夫,不断扩充科学文化学术智库;把创新发展意识融入传统媒体+新媒体发展模式,如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建立非传统的合作方式,推动其智库产学研发展[11]。

编辑团队需要树立刊媒一体化发展新理念,明确传统媒体、新媒体市场运作流程,牢记两媒融合的目标、需求及问题导向,重构刊媒联合平衡链条,坚持兼容并蓄,探索出适合智能化时代下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医学杂志传统媒体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海军医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期刊问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简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