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剧《风雪铁木岭》的导演实践创作解析

2019-03-20张晓琪

传媒论坛 2019年15期

张晓琪

(兰州市儿童艺术剧团,甘肃 兰州 730030)

原创广播剧《风雪铁木岭》讲述的是国家电网甘肃省定西电力公司一个维修队在元旦前一天从北京时间的下午四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六点抢修事故现场发生的事情。抢修的这个地方叫铁木岭,是一个海拔2600多米的风口。当时暴风雪持续下了一天,由于暴风雪造成大雪覆冰致使一条110千伏架空线路断线,造成铁木岭周边三万多户人家断电。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国家电网甘肃省定西电力公司的职工从市里赶到具体事故现场,紧急抢修被暴风雪破坏的线路,在大自然的考验中抢修难度不断升级,偏偏在这个时候剧中主人公分别遇上了家庭和情感方面的难题,这一难一急,一自然一现实,相互交织碰撞中打开了更多人,更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世界。导演和编剧通过司空见惯的抢险工作与他们最质朴的生活相遇这个视角,展现了现代电力工作者严谨的工作素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1]。

一、三条线充分交织讲好故事

《风雪铁木岭》是三条线并行的故事。主线是工人顶风冒雪紧急抢修线路,在大自然的考验中抢修难度不断升级,这是一个工作链条;副线是与主人公相关的所有人,对主人公不断发生着剧烈影响,这是一个情感链条;另外一条线是时间线,时间是客观现实的,也是心理的,它作为一个特殊链条,为本剧样式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三条线相互交织、碰撞为我们展开了一副电力工人特有的画卷,在钢筋铁骨的国画中兼有朴实、热烈的风俗画意境,刚柔并济,亦庄亦谐。

二、疾速的讲述方式驱动故事发展

对样式的考虑还是来自于剧本。剧本提供的机械报时声音,让我产生联想。于是,开幕用了很强的重音音效,配合这个无感情色彩,电子化的报时声音。时间作为剧中角色,时时提醒着全体人物,也提示着听众,时间链条强调一种在劫难逃的威胁,形成一个客观压力;营造出一种有悬念的,惊悚剧的感觉,有一种紧张感、压力感。这样形成的节奏会比较快,比较强烈,观众如果有种透不过气儿来的感觉,从而被吸引。

三、重点场次形成情节和情感的双重高潮

郝队长跟农村的女同学莲香,两人有过怦然心动的初恋,他考上大学还寄信给没考上大学的她。对于莲香来说,这意味着从此与郝队长就有天壤之别。莲香性格好强,她没回信,主动中断了他们之间的交往。但这件事留给双方的是一种遗憾和无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挂怀的隐痛,时不时地想起就会不舒服。莲香的这个初恋情结,自然使丈夫刘发祥成了醋罐子,偏巧不是冤家不聚头,郝队长因架线与刘发祥相遇,工作因此受到阻碍。郝队长解决砍树开路的问题表现得很有策略,既避免与刘发祥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又没有把自己和莲香陷入尴尬。而郝队长与莲香的相见,瞬间发现,当年放在心上的,仅仅就是一种情感记忆了,没有什么更多的意义,两人沉默和拒绝的心结顷刻间打开了,他没有直接找树主人刘发祥,而是请自己的师父,老主任李义书记和发小,铁木岭供电所白喜儿所长前去商谈。

老主任李义书记在自己的徒弟郝队长的拜托下,带着供电所白喜儿所长一起踏雪寻树主人刘发祥,想法解决“砍树开路”一事。事情在李书记与刘发祥见面后迎刃而解,原因是因为二十年前,李书记就带人为铁木岒村送上了电。李义这个典型人物的前史,为这场戏形成一个规定情境。这一规定情境使原本僵持的局面豁然开朗,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节突变“动作是激起观众感情最迅捷的手段”——原本要给郝队长下马威的刘发祥,痛快地同意“砍树开路”,这个行动是有象征意义的,这是打开了“心路。”这些故事处在整部剧的中心位置,在这里为全剧形成了一个情节和情感双重高潮。

四、导演与演员的交流形成较好的对位效果

“艺术扎根于现实生活,扎根于大自然——无论是传统的、现代的还是风格化的,均起源于此。”我请扮演田老大的演员生活化表演,对刘发祥的扮演者做了提示,让他注意,农村人见到电力工人时的心态,是有点怯的,这是一个元旦过节的时段,刘喝了酒微醉的状态,他心中还怀着对郝队长的醋意。他讲话是有断句现象的,壮着胆子,大老远从村里走到岭上,就是表达了一个不同意的态度,是委屈、别扭和执拗的。当时演员只是强调了刘发祥,农村人身份和喝酒的状态,对于他的怯怎样表达,从心理活动这方面,笔者分析得不够。其实这个人物的怯,是用近乎无理的强悍来表达的,他已然把多年的醋意喷发在了田老大、雷建军、赵小凡的身上,因为,这些电力人在他眼中就是郝国光。

扮演郝队长和白喜儿的演员,对第四集相关莲香的台词提出异议,“白喜儿:哎,你那老情人回来了。郝队长:谁,莲香?白喜儿:嗯哼。”郝队长认为,不应该提莲香,因为她俩情感单纯。笔者认为白喜儿跟郝队长是发小,莲香跟他俩都是同学,白喜儿对她也是有同学之谊的。所以白喜儿知道他俩没事儿,他就是爱逗老同学。郝队长这是对白喜儿的反击,他知道白喜儿调侃他是习惯性的,拦不住就顺着说,然后再反驳,这样人物之间关系就更细腻,对郝队长的压力也就更明确。

五、后期合成有力地推动了剧情

第五集雷建军与赵小凡塔下交流,意外地展开了一番关于人生目标的争论。录制的时候,笔者认为两个角色,谁都很难说服谁的语言挺好。但在后期,加入环境和情绪音效的时候,突然觉得他们两个对话不生动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观念、想法不认同的时候,不可能面对面辩论。应该是背离不认同的人,而另一个极力想要说服的人则是紧追不舍。又是两个男青年,平时关系很好,此时很可能出现外部动作。音效师加入了拍手套、拍打,和一部分踩雪的脚步声,让这个场面原来的对话相对灵活起来。这里的问题是,我注重了声音而忽略了心理动作,忽略心理动作一定会引发忽略外部动作,广播剧是用声音表达动作的。作为听觉艺术的广播剧更是离不开音响效果,音响效果和演员的表演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剧情。

另一处,是第三集李义书记对白喜儿说的一大段台词,我要求音效师不断加强陕北音乐,为的是强调李义这些话的分量,音效师用了相反的方法,不是加强而是逐渐减弱。这样一来,不但有了强调,而且李义,语已尽而意深远的意境,悄然而出。“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渲染情绪”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强调的方式是富于变化的,对位的效果会更强烈、更有韵味。

六、结束语

经过这次导演创作发现了广播剧创作与舞台话剧创作都应当放下艺术技巧——剥去不必要的装饰,努力达到新的简洁,一种直接将演员、观众和故事统一起来的简洁。今后将会把话剧创作优点更多用于广播剧,而广播剧是声音艺术的特点也会更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