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策略
2019-03-20郭卫东
郭卫东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21)
一、引言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它的实施能够对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平阅读权利起到保障作用,也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打开了新的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旗帜鲜明的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运行、服务、管理和保障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特别是在免费开放和服务方面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一是文献信息免费查询、借阅;二是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三是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四是国家规定的其他免费服务项目。为顺应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公共图书馆法》的号召下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要求
《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公共图书馆自法律颁布之日起都必须根据该项法律的具体要求做出全面改革和完善,一是通过完备法人治理机制能够使社会责任和服务明确;二是通过完善内部机制促进服务细化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三是通过改革和优化管理、考核、服务机制,更深层次地激活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率;四是提高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升社会人群整体素质。
《公共图书馆法》所内含的法律责任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法律责任的出现对图书馆的运行起到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规范引领,图书馆不仅要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还要制定详细的帮助措施,例如:指导和培训。提供更多服务功能来给读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增加社会的影响力,更好地推广公共图书馆为提高国民整体文化水平做准备,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补救,一改传统的运行模式制定新的管理方案,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和借阅功能的提升等举措来提高服务品质,针对不同的读者设置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创新的形式一改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印象,法人应该成立专门的小组做调查研究统计数据,根据数据整合,形成多元立体的服务模式[1]。
《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不仅仅要满足读者对文化的需求还要保证知识产权的安全,在公共图书馆的运行当中还要保证读者的个人隐私不能随意泄露出去,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做到完善的文献信息提供,还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因而要给读者提供更多合法有效的选择和建议帮助。
想要做到图书馆文献资源最大化使用,必须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做出数字化整合。公共图书馆应加强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例如配送和网络服务功能。改善现有的传统服务模式增加信息化板块,加强各个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为读者提供更多样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应该结合现在的发展潮流,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服务,也可以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在运营层面着眼于现代科技的应用从而有效提升服务效率,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快捷。特别是借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对文献进行整合,通过读者阅读信息的采集进行大数据统计,再利用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特点及现状分析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特点具体体现为三点:公益属性、服务平均、公共参与度。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很大的体量,服务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我国仍有部分区域没有建设公共图书馆,特别是边远地区以及人口稀疏地区。《公共图书馆法》强调了社会的公益性并在各级政府都比较广泛的得到了落实,各级政府都致力于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改造,提供现代化设备的同时让人民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现实中,针对贫困地区等未得到公共图书馆建设开发关注的地区,以及老人学生等需要关注的群体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重视。目前看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并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建设不足,服务力度不足等,在偏远地区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得到普遍建设,已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并不全面,服务也达不到标准。《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带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让公共图书馆关注群众的需求,采集群众的建议,让文化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公共文化一定要做以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为己任,了解群众需求,依靠群众发展,共享文化资源;同时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改进服务标准,在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四、《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策略
(一)创新服务模式
全世界已经迈进新的信息化时代,为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应该一改传统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信息化融合开展一个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处理与分析,再利用读者的反馈创新完善新的服务模式。除此之外传统的图书馆都是以单一的形式呈现,可以尝试把老年活动中心或文教工具、图书售卖等功能聚合起来,为全民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2]。设置听书区域代替纸质阅读,既减少了书籍的损害程度也使现代阅读更加的新颖,在图书馆内也可以设置休息区域让读者进行护眼练习,以及客座教授等方便读者遇到阅读问题时可以及时答疑解惑,通过教授、专家学者的座谈方式,帮助提高读者知识水平。还要利用现在热门网络平台进行“图书进家”服务,设置专门的配送员把图书送到家中服务不便出行的读者。通过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
(二)建立区域联合机制
将图书馆平台与其他平台进行合作,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多为在校学生提供便利来拓展社会职能以及服务范围,还可以应用企业,使员工在闲暇时间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针对不同地区的图书馆应采取及时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不仅能够使资源利用最大化,还能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3]。同时图书馆应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动区域间图书馆联合机制的建立,并利用公共图书馆开展活动支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区域以及各个层面的联合实现取长补短,从而通过创新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使现有资源为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提供帮助。
(三)实现阅读服务精准推送
《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使用率,扩大图书馆的使用空间和效率。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图书馆建设检索平台提供一站式资源检索和查询服务,不仅能够给读者提供便利,还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刺激读者对阅读的积极性。新平台的建立应该重视读者的反馈,可以利用当今的热门软件进行推广和调查,例如:订阅号和阅读APP等做到精准推送。在运用大数据使调查结果得到整合,掌握读者的变化,针对变化推出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运用大数据不断完善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
(四)营造文化气氛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个性化阅读模式,在线上与读者交流和共享知识,线下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遇到的难题,针对一些特别用户提供定制服务,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品牌效应营造多元化的阅读氛围并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宣传推广,扩大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影响,线下可以成立专门的策划小组,策划并组织阅读活动并逐渐形成定时定点的大面积推广,让读者能够参与进来,通过不断努力把公共图书馆打造为全方位的品牌,更好地为广大民众营造正能量的文化气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公共图书馆法》视域下,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需要从根本模式上的转变。利用互联网提供创新服务,一改传统管理模式融合现代人们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且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影响,实施联合机制与高校或企业等进行合作,为更多的人营造文化氛围,推动公共服务事业快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