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2019-03-20赵凤鸣
赵凤鸣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一、引言
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文化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健康和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又促进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整体发展。
二、图书馆文化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软实力,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图书馆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图书馆管理学者作为一种新兴管理哲学首先提出的,并随后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1]。我国是1989年王胜祥在《黑龙江图书馆》发表了“论图书馆文化”,从此有关图书馆文化的研究便拉开了序幕。有关“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何长青在其《“以人为本”与图书馆文化》中指出图书馆文化一般是指由图书馆工作者在长期的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张红在其《21世纪的图书馆文化竞争》一文中这样指出,图书馆文化可以定义为由图书馆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图书馆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行为模式[2]。很多学者对图书馆文化的内涵有一致的见解,本人比较认同以下这一概念:图书馆文化是大学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以大学文化为背景以图书文化为基础,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知识体系及外在形象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3]。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的一位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后,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终身教育。媒介素养的概念内涵丰富且广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上发布的不同类型信息的鉴别、认知、理解和质疑等各种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又可称为媒介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4]。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作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媒介相比,新媒介种类繁多、传播速度快,人们通过多渠道接触到海量的信息,高校图书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受到各类新媒介的影响。而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不仅对读者如何认识、利用、分析、质疑和辨别媒介具有全面的影响,而且对读者媒介素养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中有着很大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对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一)育人作用
图书馆是文化精髓的核心场所,馆藏文化丰富,各个学科的文献资料也是最齐全的,尤其是高校相关的专业文献,在重视素质教育,强调文化建设的今天,承担着文化育人的巨大责任[5]。大学生的言行在图书馆这个公共场所还是比较文明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在高校图书馆中表现出有失身份的“不文明”行为。面对少数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高校图书馆的育人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文化环境高雅,图书管理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从实际出发,耐心细致地做好读者工作,杜绝与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文化环境高雅不相符的不文明习惯。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在阅览室的墙壁上做“名人墙”、名人画、名人名言等装饰激励学生进步。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大多数高校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图书馆是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教育阵地,图书馆具有高雅、舒适的环境,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馆藏书籍,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图书馆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学者给学生做讲座,传授知识,丰富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熏陶作用
图书馆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主要有物质文化熏陶和精神文化熏陶。物质文化熏陶主要包括图书馆室内环境、空间布置、服务设施等。舒适、安全、环保的图书馆“绿色环境”能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带来身心健康。例如,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自助借还系统等都是现代化服务设施,在提高图书馆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效率。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观念、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相互配合,共同创建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图书馆精神氛围和人文气息[6]。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是一种催人进步的力量,给大学生带来令人奋发、勇往直前的勇气,并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高校图书馆进行媒介素养的方法
(一)新生入馆培训课程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为增进新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每年的九月、十月图书馆会开设新生入馆培训课程。利用新生入馆培训的机会,图书馆馆员可以给新入学的大学生介绍媒介素养的概念,教育大学生提高对媒介去伪存真的能力。新入学的大学生往往认为媒介提供的信息就是真实事件的报道,很难识别信息的真伪。还有的大学生不懂网络法律法规,随意在网上传播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而在新生入馆培训的时候适当教会大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能力、利用媒体发布信息的能力,快速选择和分辨学生所需要的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二)开设有关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的学校里已成为正规课程,并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大学图书馆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教会大学生了解媒介的特点和传播过程,加强对媒介知识的认识,开设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媒介提供的信息时的选择、分析、质疑和评估能力等,更好地认识媒介、分析媒介。图书馆还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设计媒介素养课程的内容,既要关注大学生媒介素知识的教育,又要关注大学生德育、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等,以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校园媒体宣传并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独立网站
校园媒体是面向大学生的媒体形式和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进行的推广活动,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电台、校园网络等校园媒体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理想平台,通过校园媒体的大力宣传,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兴趣、认知和理解,帮助大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素养能力。
图书馆网站是校园网站的一部分,信息资源丰富并且利用率高,是图书馆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独立网站,向大学生全面、细致地介绍有关媒介素养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强化媒介素养的思想和意识。全面仔细地介绍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经典专著、经典论文、发展简史、重要新闻、趣味测试、网络调查、视频在线、Q&A等内容,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来开发网站,也可以请学生对网站进行管理开发,老师提供相关素材即可。这样的网站势必会对媒体素养教育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阔在校大学生的视野以及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此外,高校图书馆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加强图书馆文化的发展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