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视角下的媒体融合分析
2019-03-20黄荣
黄 荣
(仪征市广播电视台,江苏 仪征 211400)
近些年,有关媒体融合的研究不断进行,呈现出不断延伸和发展的态势,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媒体融合成为了可能,但如何借助技术,促进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领域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基于技术视角下的媒体融合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及发展背景
(一)媒体融合概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普尔是媒体融合这一词汇的最早提出者,他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功能一体化会成为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媒体融合就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和威胁时,需要通过转型的方式,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促进新旧媒体相互借势,推动二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1]。
(二)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
近些年,我国对于媒体融合发展十分重视,党和政府部门在会议上就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在政策的推动下,媒体融合受到了传媒界的重视。一些媒体在两会期间,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通过新旧媒体的融合使用,对两会信息进行全天候报道,使媒体的互动性和宣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技术视角下的媒体融合分析
媒体融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尚未应用前,依托各自技术的媒体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但是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及之后,媒体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交换性和开发性得以体现,改变了媒体行业内的生产制作流程和消费方式。基于技术视角下的媒介融合,表现出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大数据
互联网中含有的海量的数据信息,仅靠人工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并收集有用的数据信息,继而得出准确的结果。而大数据新闻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而产生的新闻报道和呈现方式,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挖掘互联网中海量的数据信息,在经过分析和比对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编排和融合,使新闻报道方式得到拓展和丰富,同时新闻解读的可视性也会得以提升。
例如:中央电视台就基于大数据技术,在2014春节期间,推出了一档节目“据说春运”,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在分析春运人口流动的基础上,制作了春运人口流动方向的可视化动态图,将我国春节期间的人口迁移情况,在观众面前直观地展示了出来,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云平台
云平台是大数据技术的衍生技术,通过对大数据的比对、分析和处理,对受众的喜好和习惯充分地进行挖掘,继而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推送和制作新闻。目前,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媒体都基于云平台,聚合信息资源,以此为编辑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云平台的是支撑媒体融合的基础,在云平台中,各个媒体都属于云平台中的节点,最终会汇聚到一起,聚集于云平台之中。
例如:江苏广电总台的云平台,就基于云计算技术,对台内各个传播平台从内容生产到传播的全过程进行统筹管理,同时,江苏广电总台还能够为其他电视台提供相关的服务。
三、基于技术视角下的媒体融合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媒体融合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媒体融合之中,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所起到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信息时代下,人们对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促进媒体的融合发展,解放思想,加强对互联网思维模式的认知十分关键。互联网技术对媒体融合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具体表现在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媒体融合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将互联网思维渗透于媒介融合之中,在提高媒体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还能提高媒体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增强受众的体验,让“信息服务为王”取代“内容为王”成为媒体融合的主要实现方式,以提升媒体行业的竞争力,推动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内容进行整合
数字化集成报道形式的使用,有利于增强传统媒体报道内容的感染力,但由于信息总量十分巨大,如何利用总量巨大的信息,吸引受众的目光,成为了媒体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今日头条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新闻APP,利用这种形式,实现对新闻信息的传播,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陷入了无版面阅读的尴尬局面,浅薄化、碎片化的新闻表达意识逐渐呈现,用户的深度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媒体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在处理过后,选择最适合的文本框架,对结构进行加工和优化,然后利用互动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赋予新闻信息可视化的特点,从而使新闻文本表达意义的空间得到拓展。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因此,媒体行业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优势,以促进媒体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