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生新闻报道 更好地发出地方声音
2019-03-20赵浚
赵 浚
(彝良县融媒体中心,云南 昭通 657600)
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不少地方县级融媒体中心已挂牌成立。新的机构整合了资源,新闻采编队伍进一步壮大,新闻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面对新形势,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加强民生新闻报道,及时发出地方声音,迅速占领宣传思想主阵地。
一、民生新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生新闻指的是关注老百姓生活问题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报道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内容、人文叙事和平民视角是民生新闻的根本和核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劳动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
长期以来,为了提高收视率,博取观众眼球,电视、网站、自媒体等报道的民生新闻大多侧重于突发事件、邻里纠纷等内容,报道涉及火灾、诈骗、纠纷等负面内容所占比重比较大,选题负面集中,新闻理性缺失,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身边治安不好,周围事故频发的感觉。
当前,民生新闻还存在报道选题同质化现象明显,节目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不少记者在采访民生新闻,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时候,采访的重点和报道的内容很多都是群众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新闻价值不高,做出的新闻成品内容都大同小异。同时,由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记者在采访时的新闻切入点和报道侧重点也会不同,如果记者采访时过于注重受访群众的话语权,很容易造成最终播出的民生新闻是受限制、较片面、功利性的新闻。
桥梁纽带作用亟须加强。新闻媒体承担着传递各方面信息的重要作用,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传播媒介。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当地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其舆论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传播正能量,鼓舞士气,提升觉悟,有利于振奋人民斗志、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但现在大多数的媒体,在做民生新闻时,主流融入感不强,桥梁作用有待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积极搭建政府与群众对话的桥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合理反映群众诉求,正确传播党委政府大政方针,真正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
二、民生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大有可为
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后,随着自建APP、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的新闻传播平台的搭建,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丰富,新闻的生产方式、报道形式、传播速度等方面发生了大的变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强民生新闻报道,采取当地群众更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各类平台把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传播出去,为政策的更好落实贡献媒体力量。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加强民生新闻报道,真实反映群众生活现状和所思所想,也有利于当地党委政府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改进工作不足。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把目光瞄准民生新闻市场,以人文视角关注、了解和反映社会,凭借本地官方媒体优势,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民生新闻要选好题材、贴近群众、接地气
民生新闻注重的是百姓的日常,是以百姓为视角反映国家的发展。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采写民生新闻要更加注重选题,从百姓生活中提炼最佳主题,从普通读者最熟悉的问题或现象中选取题材,把民生关注点放在有着普遍意义和新闻价值的大民生上,以小见大,把问题说深说透,使民生新闻报道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同时,民生新闻的采写方式和报道侧重点也要与时俱进,做好百姓与国情的良好接洽点,更好地做到与时代共同进步,充分发挥民生新闻的内在价值和应有作用。
对于民生新闻,不同的受众会有不同的观看需求;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受众会有不同的关注点。面对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成熟、老练的记者善于透过事件表象去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让新闻既贴近群众又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做到为群众谋利益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举一个发生在我县的典型例子,2018年5月,龙安镇烟叶站路段发生一起数车相撞交通事故,多家自媒体在采访时,都只报道事故现场受伤情况和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事件报道处理成一般社会新闻,我县电视台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时发现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该路段存在遮挡行驶视线的建筑,于是从该建筑影响驾驶员和行人视线问题入手,对事件进行了采访报道。
记者在事故现场对附近住户、驾驶员和行人进行了采访和调查,了解到两个月前,一农户在公路弯道处私自搭建活动板房,房屋的一角会影响到驾驶员视线。通过深入采访,记者写了题为《违规建房遮挡视线 此种乱象亟须整改》的电视新闻报道。该报道播出后,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现场办公,采取措施对农户违章搭建的活动板房进行了拆除。
这样一条容易被当作一般社会新闻报道处理的新闻事件,由于记者采访报道的视角和切入点不同,在报道中帮助地方政府了解事件真相,传达群众呼声,使新闻变成了体现人文关怀、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新闻。
(二)民生新闻要讲好故事,做到百姓爱看
讲述身边的故事,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客观真实地讲述故事,准确及时地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功。
民生新闻在采写形式上,要注重以小见大,通过“小切口”来体现“大民生”。记者在做民生新闻时要转变视角,关注社会焦点,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新闻报道亮点。记者要不惧艰辛,放下身段,主动走进百姓的生活中,了解广大群众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抓住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写好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在写作手法上,要做到简单而不失生动。民生新闻报道不同于时政新闻报道,民生新闻报道要力求做到把生涩难懂的表述通俗易懂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观众才能够看得懂、喜欢看、去关注。记者在做民生新闻时要以平民化的姿态进行,在新闻的表达方式上要体现平民化视角,激发广大受众的观看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为民生新闻节目树立起真正的“亲民形象”,让民生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得到提升。
(三)民生新闻要勇于监督,反映群众心声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民生新闻是舆论监督最具表现力的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在做民生新闻时要多关注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和喜怒哀乐,立足当地,就地取材,聚焦普通群众、空巢老人、行业标兵等,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身边的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相关诉求,融媒体中心记者要不畏艰难、不受干扰、勇于监督,在采访报道时要遵循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做到不偏帮、不站队,多方面了解掌握事件真相,积极发挥媒介沟通和桥梁的作用,有理有据地进行舆论监督报道。
在采写报道时,记者要注意把握好“度”,对群众话题不妄加评判,只穿针引线,通过大量采访群众,让群众来讲述,让群众去评说,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做过多点评,“不选边、不站队”,让新闻报道更具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民生新闻记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成立,为基层记者施展才华和抱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民生新闻记者除了要熟练掌握传统媒体的拍摄、采编等业务技能外,更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了解运用新媒体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紧抓“融媒体”新形势,将更有利于民意的表达,更符合民生的高质量新闻呈现给观众,积极主动发出地方声音,提高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和点击率,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融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三、结语
县级融媒体建设为做好民生新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应当抓住机遇,多深入群众、多深入基层,把目光瞄准民生新闻市场,用人文视角记录时代变迁,反映社会万象,凭借本土化优势,让民生新闻升华成具有旗帜意义的主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