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摘要规范化写作探讨
2019-03-20李钧
李 钧
(《城市观察》杂志社,广东 广州 510635)
一段精练、完整的摘要是一篇好的期刊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期刊论文的精华所在。因此,对期刊论文来说,摘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规范化写作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期刊论文摘要的概念与作用
什么是摘要?按照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中的定义,摘要是以提供文献的内容梗概为目的,并不给予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对于期刊论文之所以不可缺少,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的功能。
一是导引作用。对读者来说,翻阅读论文或查找文献时,一般都是先看题目和摘要,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对编辑来说,往往通过一篇稿件的“摘要” “关键词”等内容,就可以对稿件质量有一个初步判断。试想如果一个作者连摘要都不能认真对待和写作,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作者治学态度不严谨,论文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检索作用。论文摘要索引是读者进行文献检索的重要工具,完整、简明的论文摘要有助于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三是交流作用。现在的期刊论文都要求有中英文摘要,而中文摘要是英文摘要的基础,中文摘要撰写不规范,会导致英文摘要也不合格,从而必将影响到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期刊论文摘要按照不同功能一般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前者即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要求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的创新内容,对结果和结论有一个定量或定性地说明,便于读者在浏览摘要时就能大致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后者即简介性摘要或概要性摘要,要求对论文主题、研究目的和内容,以及取得的进展进行简要地介绍或者概括性的阐述。理论型的学术论文摘要一般按照报道性的形式写作,而综述性论文则应撰写指示性摘要。
二、摘要规范化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
摘要的独立性,是指摘要要独立成文、自成一体。摘要虽然是对原文的浓缩,但不能直接引用正文中的某一部分内容,也不能是对引言、结论部分的直接缩写。一段独立的摘要要求在语义上连贯通畅、在逻辑上紧密联系,从而可以完整地说明问题,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二)在内容上具有客观性
摘要要求在保持原文基本信息和格调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反映论文的研究进展情况,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不对论文观点加以主观解释和评论,切忌发表空洞的评语,特别是不能作自我评价、夸大其词。
(三)在表达上具有简明性
摘要的篇幅要短,以最精练的语言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或者主要观点,不宜重复文章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一般篇幅控制在300字以内。
(四)在文字上具有规范性
摘要要求用规范化的文字写作,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名词术语;不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读者难以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等;不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参考文献号等。
(五)在结构上具有完整性
摘要应包含4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具体来讲,目的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即所用的原则、理论、材料、工艺、手段等;结果即由论证而得到的结果、数据、效果等;结论即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后得到的观点。此外,英文摘要一般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三、期刊论文摘要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不齐全、信息内容少
有的论文摘要没有写成一篇独立的短文,往往缺少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4要素的其中一项或几项,或缺目的,或缺方法;或者写了方法,却未写明结果和结论;有的期刊论文摘要篇幅过于短小,且在内容上避重就轻,主要叙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实质性的主要观点却避而不谈;另外,有的论文摘要仅仅是用文章一级标题进行简单拼凑而成,或者与论文的题名雷同,或者与引言内容大致相同,等等。这样的论文摘要显得内容不完整,结构不严谨,也不能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影响了摘要作用的发挥。
(二)主观评述多、语言显夸张
有的论文只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些许改进,却常常在摘要中吹嘘论文如何创新,比如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一种新理论等,说法有故意夸张的成分;有的论文摘要存在口号式的写法,让人读来不知所云、一头雾水;还有的论文摘要总以“本文” “本研究” “我们”等第一人称开头,并且加入了一些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和解释,从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三)文字欠规范、语言不精练
很多期刊论文摘要中出现了一些符号和术语,如前文所述的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名词术语和缩略语等,而这些符号只能通过联系正文内容和参考文献才能理解,达不到文字规划的要求;有的论文摘要篇幅冗长,着墨于无关紧要的细节,但又缺少事实和数据,没有什么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显得繁复多余、含糊空泛。
例如,一篇题为《关于构词法问题的几点再思考》的论文摘要如下:“汉语构词法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有许多构词方式尚未被认识,传统认识上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实际经验对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分析了几种基本结构类型之外的构词方式,它们有联动式、兼语式、紧缩式等等。本文还就词缀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张判定词缀要依据三条原则:语义虚化,构词能力强,位置固定。要严格标准,不应当把词缀扩大化,以免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篇摘要多次用了“本文” “笔者”等第一人称的写法,而且出现了“提出一些看法”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等表达,显得主观臆断、很不客观;同时还存在着篇幅不精悍、表达不简洁、条理不清晰等毛病,是一篇不合格、不规范的论文摘要。
四、加强摘要规范化写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业务素养,做好编辑本职工作
论文的责任编辑作为论文出版的把关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编辑业务素养。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编辑来说,要积极参加相关编辑业务培训班、研讨会等,以及熟读《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等业务书籍,熟练掌握各类型摘要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掌握对论文摘要进行修改提升的能力。编辑要反复审读稿件,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审视摘要写作是否合格;对勉强符合写作要求的论文摘要,可直接进行编辑和修改,使其达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完整规范的效果。
(二)规范投稿要求,提供样本以做参考
为提高稿件后期加工效率,编辑部应对包括摘要在内的稿件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说明,比如详细地说明摘要要怎么写、包括什么要素等,最好是提供几篇现成的示范性摘要模板,并在期刊网站、征稿启事和期刊封三、封四等载体上正式发布,让读者在投稿前可以认真阅读和参考,从而按要求对摘要内容和格式进行调整后再投稿。
(三)加强沟通引导,帮助作者改进写作
一是让作者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论文摘要最初是由作者撰写,如果作者在思想上就不重视论文摘要的写作,其撰写的论文摘要肯定不符合要求。二是在写作上对其进行指导。如果作者缺乏相关知识,没有掌握撰写摘要的基本方法,写出来的论文摘要自然也不合格。期刊编辑要利用通知作者修改论文的机会,在修改意见书上注明现有摘要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意见,引导作者领会具体要求、修改和完善摘要,最终完成高质量的稿件写作。
综上所述,编辑和作者要在清楚认识摘要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按照写作的具体要求,查找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期刊论文摘要写作更加规范化,进而提升整篇稿件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