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级市电视媒体转型的策略分析

2019-03-20邵乐猛

传媒论坛 2019年15期

邵乐猛

(六安市广播电视台,安徽 六安 23700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发展的突飞猛进,新媒体受众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相关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超过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基本覆盖各年龄层次,其中,微信用户就已突破5亿以上,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可以说,如今媒介发展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从中央、省级电视媒体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以来,在新媒体强大的冲击下,电视媒体以及电视节目的传统优势正在慢慢弱化,收视率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广告收入增速也在放缓,收视群体结构性失调,可以说,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非常被动,生存发展的空间不断被挤压,特别是地市级电视媒体,发展更加“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新媒体与地市级电视媒体进一步融合发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又给地市级电视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地级市电视媒体作为我国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承担着对基层群众传播信息、宣传正能量、解读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媒介功能,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如今地市级电视媒体虽然陷入激烈的媒介市场的竞争中,困难重重,但是地市级电视媒体不能就此停滞不前、不思进取,仍需要自我突破,借势新媒体,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打破发展的“瓶颈”,扭转发展的颓势,寻求新的转型升级之道,从而更好地抓住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巨大机遇,迎接发展的新曙光。

二、新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

在新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媒体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大量社会受众的喜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地市级电视媒体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发展问题,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困境重重:

(一)观众大量流失,收视时间减少

新媒体的兴起与普及,抢占了大量原本属于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受众数量锐减,尤其年轻观众流失,如今人们更愿意将大量的精力和闲散时间花在网络、微博、微信、QQ论坛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宁愿抱着“手机”也不愿意打开电视,从而导致电视节目总体收视时间的减少,虽然有些地市级电视媒体也在借鉴新媒体的经营模式,试图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但由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效果不理想,导致地市级电视媒体每年都会有大量受众转投新媒体。

(二)电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广告收益锐减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需求日益多元化,收视习惯以及收视渠道都发生很大变化,受众对地市级电视媒体播出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地市级电视媒体由于经济实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标准不高,电视节目缺少必要的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地市级电视媒体播出的电视节目雷同现象突出,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地市级电视媒体播出的电视节目纯粹是知名电视台播出节目的“重播”,或者是盲目照抄照搬其他知名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导致受众的收视疲劳与审美疲劳,因此,地市级电视媒体播出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整体上很差,从而严重影响了广告商的广告投入,一旦广告投放减少,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广告收益就明显缩水,地市级电视媒体就会没有经济实力进行电视节目必要的创新,很多地市级电视媒体都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亟待解决。

(三)与新媒体融合流于表面形式

在媒介发展的新时期,媒介融合趋势不可逆转,地市级电视媒体也在尝试加强与新媒体的全方位融合,试图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但是,目前不少地市级电视媒体都出现与新媒体融合流于表面形式的问题,融合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而是为了“赶时髦”,这种思维导致地市级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效果甚微,地市级电视媒体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失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

(四)地市级电视媒体之间恶性竞争加剧

地市级电视媒体为了争夺有限的媒介市场资源,除了要与新媒体竞争外,还面临其他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冲击,毕竟全国层面电视受众的总数量是相对固定的,每家地市级电视媒体都想抢拿最大块的“蛋糕”,势必会引起地市级电视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竞争压力往往会引发某些地市级电视媒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弄虚作假”,完全不尊重媒介市场规律,使出“恶意竞争”的手段,导致电视媒介市场一片“乌烟瘴气”,这算某家地市级电视媒体一时获利,但无形中也损害了地市级电视媒体发展的良好环境,降低了地市级电视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地位,还会造成电视媒体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五)人才大量流失,竞争力下降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专业人才是地市级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关键。电视媒体的专业人才范围广泛,具体包括电视新闻记者、电视新闻编辑、电视主持人、电视摄影记者、制片人、信息员等来自不同工种岗位的人员,这些岗位人员缺一不可,否则电视台这个庞大的“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对地市级电视媒体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大批优秀的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地市级电视媒体就缺乏发展的推动力,电视节目也无法得到创新发展。但是,由于地市级电视媒体一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在中心大城市,而且电视台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强,员工待遇与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存在巨大的差距,员工发展机会少,很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纷纷选择“跳槽”,这就导致地市级电视媒体的人才严重流失,竞争力越来越差。

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媒体转型的策略

(一)台网融合,渠道制胜

现阶段,电视媒体面临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基于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视频服务。地市级电视媒体要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开通电视新闻工作者个人的微信、微博等账号,以渠道制胜,拓宽与新媒体的接触面,利用新媒体的长处,打破技术壁垒,谋求更深层次的、多维度的竞合策略,从而逐步实现新媒体的全部特征,并保持电视媒体的自我独立性与优势。

(二)服务为主,内容为王

基本上而言,地市级电视媒体都是主要面对当地的受众群体,其核心收视群较集中,对他们播出电视节目要研究他们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兴趣,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播出形式和电视语言,提高地市级电视媒体播出节目的服务性,比如播出民生新闻,增强节目的内容深度,以内容为王,满足当地受众的信息需求,从而提升地市级电视媒体的收视率。

(三)增强互动,观众为上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各种手机APP终端平台的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新闻信息,受众的主体地位显著提高,不再被动接收信息。因此,地市级电视媒体要以观众为主,尊重观众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受众的市场调研,最大程度上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地市级电视媒体要实时开通各种电话热线和其他互动渠道,甚至邀请受众参与节目的直播,尽可能方便受众表达心声,这样除了利于电视节目的改进,还有利于拉近地市级电视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四)突出频道建设,打造品牌节目

地市级电视媒体要立足地方特色,深挖节目资源,贴近当地的人民群众,加强频道建设,最大化发挥本地化的优势,扩大自身发展的空间,打造品牌节目,提升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地市级电视媒体一定要把握住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脉搏,抢抓机遇,最大化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以受众为中心,创新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力争为广大受众播出更有质量的电视节目,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而重塑地市级电视媒体的媒介地位与社会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