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传统媒体优势 做强移动新闻直播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5期

熊 英

(汉中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陕西 汉中 723000)

一、引言

从2016年起,移动新闻直播方兴未艾,各种媒体纷纷进军移动端,抢占舆论阵地,吸引用户,传统媒体怎么跟上形式,尽快厘清移动新闻直播报道的定义、特点和规律,明确操作流程,笔者结合多年在新闻一线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二、传统媒体做强移动新闻直播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电视、广播异军突起,观众在屏幕上直观地看到了新闻事件的画面、听到了现场的声音,声画对位的冲击让电视迅速占据了传播市场和话语主导权,随着直播技术的出现,电视直播车把现场新闻第一时间展示在荧屏上,观众可以同步观看重大新闻事件、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这也更加奠定了电视在传媒江湖中的地位。直播新闻为电视台赢得权威,直播活动为电视台带来收益。在直播平台风起云涌的当下,电视台如何自立并继续占据舆论制高点呢?“守正创新”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守正”就是电视台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的节目生产流程的优势,“创新”就是抛弃固化思维,拥抱新媒体,借助全媒体全新的传播渠道和产品形式占据移动直播市场,在此基础上扩充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三、移动新闻直播的几个特点

“移动新闻直播是以出镜记者为传播主体,以小型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利用网络信号系统,以直播的方式在新闻现场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传输、即时反馈等传播全过程的超文本数字新闻报道”。

新闻直播从广电媒体转移到新媒体平台,这是技术的进步,也丰富了直播理念、直播选择和直播方式。以手机端为主的新闻移动直播相对于广电媒体的传统直播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移动新闻直播的选材灵活弹性

传统媒体的新闻直播在选题上关注的都是大事要闻,侧重有宣传意义有教育意义的直播内容。比如香港回归、2008年奥运会、全国两会开幕式等。随着自媒体的兴盛,便捷的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新闻移动直播,直播者更多考虑用户的好恶,顺应用户需要,看重和用户一起感受和体验新闻,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宣教。在这样的变化中,传统媒体在选择移动新闻直播的内容时,首先要树立新闻是宣传也是服务的理念,选题要围绕用户感兴趣的内容,除了继续关注题材重大的新闻外,一些旅游、美食、体育竞赛、案件审理等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也是直播的对象。2019年3月,本台在帮扶的贫困村举办了农家乐厨艺大赛并现场直播,短短一小时活动,吸引了近两万人观看,通过直播提升了深山里农特产品的知名度,让更多人知晓当地的农家乐,为脱贫攻坚做出了新闻人的贡献。

(二)新闻移动直播的丰富性和方便性对观众影响力更强

手机是现代人的标配,也是具有私人属性的物品。看着手机里的大千世界,每个人似乎都进入了与世隔绝的小天地。移动直播的正在进行时、手机和人20厘米的“亲密”距离,让用户、直播中的出镜记者、直播事件进入共同的时间空间,用户和出镜记者仿佛正在进行一对一的人际交流。新闻事件的传播对象从模糊的群体变成鲜活有思想的个体,素不相识的人开始真实的交流。直播屏幕上的弹幕、对话,仿佛一群人在围观和讨论,大家一起走进核心现场,了解新闻信息。用户和记者、用户和用户此时成了一个“圈子”里的熟人,大家在一起分享看法,开展辩论,置身事件的亲切感和交流的乐趣让直播对用户的影响力更强,更容易引起共鸣。

(三)移动新闻直播的互动性增加受众黏性

与传统电视移动直播中主持人主动传递信息、观众被动接受不同,在移动新闻直播中,有记者和用户的关系,也有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多方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方都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讨论者,用户在观看直播时“主人翁”的体验明显增强,这也增加了移动新闻直播的受众黏性。

一个互动关系来自于记者和用户的直接互动,在移动新闻直播中,出镜记者除了现场介绍新闻事件的成因、发展和细节外,还会带着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采访、报道,满足用户的好奇心。记者为了调动用户的参与积极性,也会主动抛出话题向用户提问,引导用户关注热点、营造讨论氛围,在评论区用户的讨论越来越多的时候会形成新的舆情,这些舆情也会对记者的报道思路、角度产生影响,两者的相互作用推动直播的进程和方向;媒体在进行直播的同时,也经营着和用户的关系,用户看直播写留言发表评论,用户之间相互交流对话,碰撞观点,形成另一个交流场。

四、打造专业化新闻移动直播的路径

传统媒体在多年的新闻宣传和直播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但要在移动新闻直播中再领风骚,还需要从转变观念、挖掘资源、丰富手段、建设团队等方面寻找打造专业化新闻移动直播的新路径。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强调新闻在提供资讯的同时还要为用户提供服务,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传播方式上不拘一格。传统媒体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新闻理念成为第一要务。特别是地方媒体,需要把新闻移动直播题材的本土性、贴近性摆在首位,深耕地方土壤,利用多年培养的采访触角、采编体系和信息获得渠道,在各类新闻资讯中寻找市民关注、影响力大的事件和话题作为移动直播的题材。题材确定后,做足移动直播功课,防止把一场移动直播变成了以时间为线的流水账,节奏拖沓,有闻必录,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要把控报道进程,记者在现场迅速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筛选信息,把最重要的内容传递出来,要做到这一点,记者要提前做好案头准备,掌握背景资料,预想到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并做好应对预案,让自己始终能掌控和引领报道的走向和公共舆论导向。

“吸粉”是个漫长的过程,在选择有价值有意思的新闻直播内容的同时,媒体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时令、节会、热点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制造话题,提高用户对直播和媒体平台的认可度、忠诚度和体验感,扩大平台影响力和提升直播流量。

多年的运行,传统媒体建立了一支分工明确、训练有素的采编播团队,编辑策划选题、获取线索和材料,记者拍摄画面、采访同期声,后期包装制作,要让这个团队重新焕发活力,产生新价值,每一个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都要重新“武装”自己的头脑和知识储备。举个例子,传统媒体新闻播报中,播音员只要拿着编辑修改好的稿件,字正腔圆、一字不差地播报出来就行。但在新闻移动直播,特别是40分钟以上的直播报道中,主持人做人做事的风格、知识储备、应变能力等就会充分暴露出来,这就要求主持人有鲜明的个性和主持风格,强大的知识库容和应变能力机警处理直播中的突发事件,回应用户诉求,引导舆论导向。

在这个移动直播遍地开花的时代,传统媒体只有与时俱进,拥抱新技术,运用新的传播渠道,发挥传统媒体团队、资源、内容优势,做强移动新闻直播,扩大自身传播力和引导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好地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