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影响力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5期

廖 雪

(柳州市广播电视台,广西 柳州 545006)

一、引言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这给电视民生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而电视民生新闻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好发展,那么就应针对新媒体环境,注重增强自身传播力与影响力,由此能够确保其在当前环境下更为稳定地发展,也能为电视民生新闻领域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媒体内涵分析

当前的新媒体主要就是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的媒体形态进行传播。在实际生活当中,手机电视、电子报和互联网都属于新媒体范畴。而新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其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具有较强互动性,覆盖范围较为广泛。也正是这些优势,给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必须要注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从而为自身稳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中的问题表现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很多省市中的民生栏目多以一种模式为主。而且很多栏目会通过借鉴那些发展比较好的栏目特征,由此使得我国各地民生栏目呈现相同表现,这样导致栏目失去了地方性的特色。对于各地区的民生栏目以学习收视率高的栏目优势是没错的,可是不能通过直接复制的形式,如果一直盲目地以模仿为主,那么将会导致民生栏目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表现,不利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是比较关注民生新闻的,可是在民生栏目开展新闻稿件采集中,会存在欠缺创新性,陈述问题较为肤浅的状况,且多以消费问题为主,也会夹杂一些环境环保问题,这些内容虽然关系着人们实际生活以及切身利益,可长期播出这些内容,将会欠缺深度以及吸引力,甚至会使得人们产生厌倦感,不利于民生新闻栏目的稳定发展。

四、增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以及影响力的有效对策

(一)对民生新闻的形式进行创新

在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会存在一定的瓶颈期,其新闻内容存在同质化、娱乐化表现,所以必须要对栏目形式进行创新,针对本土资源的特色,要形成有个性化的运营体系,并对栏目各环节进行调整,由此为栏目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在民生新闻栏目中,主持人是关键部分,应选择由较强个人风格的主持人来进行主持。而且栏目命名也要具有一定特色,在新闻播报中,应注重一针见血,运用一些较为犀利的语言去评论新闻的事件,这使得新闻报道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更多观众的重视,并展示出民本取向,将那些国家经济与政治方面的新闻变得平民化,使得更多观众能够理解新闻内容。因此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对于新闻传播,应有效地运用新媒体,由此能够实现收视群体的拓展。

(二)对民生新闻栏目内涵进行优化

民生新闻栏目面对的群体以老百姓为主,播报的新闻内容如果较为庸俗肤浅、欠缺内涵,那么将难以提升老百姓的关注度。因此要注重新闻内涵的提升,注重展示人文关怀,而且民生新闻也要注重揭发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原因,积极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让群众能够认同民生新闻,由此能够为民生新闻栏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应注重自身内涵的优化,这就要求主持人应帮助人们对背后的内涵进行分析。例如,《今日视线》新闻报道当中,对城市环境脏乱现象进行讨论,通过运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对新闻事件开展实时播报,由此能够吸引更多群众的关注,在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也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而且这对提升民生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有极大帮助。

(三)坚持新闻性质,展示媒体公信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公信力强的新闻栏目来说,会引导群众的关注方向。公信力对社会复杂问题的把控能力以及驾驭能力起到良好引导的效果。而且民生新闻要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公众会将其视为正能量,并使得群众能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建立和谐社会环境有一定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传播形式变得多样化,而且民生新闻栏目也应开展公益活动,明确观众精神需求,从而提升栏目责任感,这样能够为增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保障。

五、结束语

总之,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一直都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但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获取新信息的渠道,这给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的提升带来一定影响。因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呈现滞后性的表现,而且题材也相对偏少,因此其传播力以及影响力在发展中受到较大考验。因此本文就针对新媒体时代下提升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以及影响力的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由此为电视民生新闻事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