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健康节目的突破之路
2019-03-20郭颖
郭 颖
(北京电视台,北京 100022)
健康节目,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电视台也摸索出一套适合该类节目的表现方式,收到了较好的反响。但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新型的媒体传播模式也对这类节目产生冲击,需要媒体人探索新方法,找到突破点,实现健康信息的有效传播。
一、融媒体时代健康节目面临问题分析
融媒体借助网络,打破时空界限,将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快更便捷,受众和媒体间达到互动,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作为传统媒体中较常见的养生节目,存在传播方式落后、收视受限、呈现形式单一、内容相似、娱乐性不足及不能很好地与受众群体互动等问题,影响到收视率。[1]许多受众宁可通过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健康知识,也不愿意固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健康节目。但在新媒体传播中,信息生产和传播成本均明显降低,信息源头难以监管,不少人可能借助劣质信息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导致海量的相关信息却真假莫辨,影响可信度,也违背了我党十九大对健康事业提出的要求。
二、健康节目实现突破的途径探讨
(一)以专业化的团队确保节目品质
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应有较高的公信力,需要对所播出节目内容负责,这就需要有专业化的团队,不仅在节目编导、信息传播、主持上专业,还需要保证所传播健康知识的专业性。如北京卫视的《我是大医生》,主持人王成刚、李建平、栾杰原本的职业就是医生,这样,相较于一般为了主持节目而临时苦学医学知识的主持人而言,多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能更专业看待某个健康观点,给予健康指导,为观众呈现“健康盛宴”。北京卫视的另一档健康品牌节目——《养生堂》,在节目设计阶段,就由编导将专家请到台里进行一对一讨论,归纳整理专家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内容进行科学论证及严格审查,再加上专家的临场表现,使专家能最大化地发挥潜能。[2]
(二)确保节目内容的生活化和实用性
健康和养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从人们关注的健康问题入手,以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其中牵涉的知识、方法应该是多数人都能理解并在生活中运用的。如《养生堂》将节目定位为传统中医养生,对受众群体进行调查发现,54%为中老年群体,特别针对这一群体的常见疾病展开养生指导;遵从“民以食为天”,注重饮食营养类内容,传播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把握时节和社会热点,结合不同节气制作养生专题,联系特定节日如“三八妇女节”制作系列女性健康节目等。[3]编导们能站在普通民众角度看问题,深入大众,着眼于百姓关注的健康话题,能成功地将健康信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三)利用媒体融合加强互动
在保证节目质量、信息真实的情况下,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选择反响好、受众多的媒体进行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拉近受众和节目的距离。如北京卫视和趣头条合作,就是利用这一新媒体平台建立健康互动内容,借助平台上“放心看计划”推广健康信息,让受众可以直接看到《养生堂》中的健康知识,获得可靠的医疗公益服务。
目前,《养生堂》的传播平台已突破了单一的电视媒体范畴,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跨媒体、多元化的传播矩阵。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推出专家微直播交流等互动性强的功能。2015年8月开通的《养生堂》微信公众号,截至2018年12月总“粉丝”量已突破了310万,在全国所有的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中,综合指数排名第一。内容包括栏目视频的碎片化整合传播、图文精编,同时还包括突破电视平台的网络名医微直播,增强受众黏性的摄影大赛等策划互动类活动。而健康商城是养生堂微信公众号与其他健康栏目微信公众号最大的差别所在。
从运营角度看,由于北京卫视较早认识到健康产业的前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健康产业,并在养生堂微信公众号上创办健康商城,为观众提供各类可靠实惠的养生保健产品,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借助其权威优势,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4]
三、小结
总之,健康节目在健康信息的传播上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众们能获得真实、可靠的健康咨询。在融媒体时代,健康节目团队需要认识融媒体大环境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冲击,分析利弊,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用专业化保证节目质量,聚焦百姓所关注的健康问题,选择贴近生活的节目内容,并利用融媒体加强互动,提高受众参与度,实现品牌栏目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