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创新思路研究
2019-03-20鲁培
鲁 培
(湖南省广电局监听监看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3)
从世界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也全面进入全媒体时代。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新闻编辑工作者要结合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锐意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不断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产出更多有传播力、有影响力、有公信力的好作品。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已经消失,微博、朋友圈、直播、短视频等新传播手段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言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主体的多元决定了价值导向的多元。新闻信息良莠不齐,价值导向千差万别,给主导思想、主流价值带来不小冲击。
(二)传播内容海量化
数字时代,信息通过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以惊人的速度生产出来,呈现给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在丰富了信息内容和便利了传播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内容的表象化。劣质内容的充斥给受众的选择造成困扰,并且造成时间的浪费。如何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并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依然是新闻编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传播形态融合化
全媒体时代,传播形态不断革新,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传播途径。微信公众号、手机直播平台、抖音小视频等形态的出现,丰富了新闻阅读形式,也使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但传统媒体在向全媒体融合转变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出现了内容同质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削弱了新闻传播力。
(四)传播形式交互化
全媒体时代,新闻受众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而逐渐演变为新闻“参与者”。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平等的传播关系,“互动对话”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模式。新闻信息如果不能吸引用户参与,不能满足受众的互动需求,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创新思路
(一)坚持正确传播导向
向受众传播正确的价值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全媒体时代,信息来源的渠道和方式极为广泛,各种观念夹杂其中,受众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发生变化。新闻编辑应该主动提升政治敏感性,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以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基本原则,选择正确的传播角度,大力倡导主流价值,积极传递正能量,坚决摒弃可能给受众带来不良影响的负面信息。
(二)深入挖掘新闻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和路径在变,但“内容为王”这个大原则、大方向始终没变[1]。在海量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进行深度加工整合,生产出有内涵、有深度、有温度的优质新闻是新闻编辑的必备技能,也是核心竞争力。
因此,新闻编辑要不断增强信息获取能力,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从海量数据中精准获取信息;要不断增加信息整合能力,要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最大限度将新闻内容的重点筛选表达出来,帮助受众节约时间;要不断增强信息挖掘能力,针对表象化的信息,新闻编辑要对这些新闻内容中的潜在含义、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提炼,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
(三)坚持融合条件下的差异化传播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全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央厨房”式的集中采编体系通过多媒体采集能力,打造多媒体融合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但同时,对于同一条新闻信息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平台、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上均表现出很大不同。全媒体背景下,需要对传媒形式进行重组,将海量的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将一些权威和专业化的新闻信息交给传统媒体[2]。新闻编辑要着力提升驾驭全媒体的能力,熟悉不同传播形态之间的差异,以便产出形态丰富、各有特色的多态化产品,更好适应不同用户和受众群体的需求。
三、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必然对新闻编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也必然给新闻编辑工作者带来全方位挑战。新闻编辑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时代需求,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