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播音员语言外部技巧研究
——以“中美贸易战”系列报道为例

2019-03-20汪子皓

传播与版权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重音播音员

汪子皓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一、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特点

新闻稿件的播读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讲是一块“试金石”,因为其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功底、语音面貌、态度和情感的把握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广播新闻播音由于受到传播载体媒介属性的限制,无法利用画面、体态语等作为辅助,仅能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这也给播音员主持人的二次创作增加了难度。通过梳理历年来广播新闻播音员的语言表达可以发现,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呈现出大众化、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

广播新闻播音语言的大众化主要是由广播媒介的受众群体所决定的。播音员在任何时候的语言表达都不是自说自话,应该是平等自然地与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广播媒介的易得性决定了广播节目的受众群体大众化的特点,因此在广播新闻播音员的语言表达中应该以普通人的身份及语气主动缩小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比如,在新闻稿件的播读过程中播音员不应该语气过于生硬或者过于平稳,太过生硬会使语言丧失对象感,听众不觉得新闻播音员是对自己说话,而太过平稳又会使新闻稿件丧失新鲜感,使听众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广播新闻播音员应当注重广播大众化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广播新闻播音语言的口语化则是由于广播依靠声音传播信息的特性决定的。广播新闻播音员在新闻播音中无法运用动作、表情、图片等其他因素的辅助说明,因而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与听众迅速拉近距离,同时更有利于听众接受信息。广播的信息传播通常是不可逆的,一段信息传达完成之后无法立刻回听,这就要求广播新闻播音员必须尽量运用口语化的表达,过于书面和专业的术语容易给听众造成误解,不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

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在保证规范清晰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个性,使得播音员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魅力得以保留,从而取得听众对播音员的特殊印象,让播音员播报的新闻能够更好地传达。当然广播新闻播音员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先是党的新闻工作人员,然后是听众的朋友。新闻播音员语言的个性化不应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宣传任务,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语言个性化才能达到广播新闻理想的传播效果。

二、广播新闻稿件外部技巧停连与重音的运用

“停连是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顿和连接才能更好地传神达意。”[1]根据停连的定义可以发现,停连实际上就是划分语言层次的一种方法,有声语言想要做到准确清晰,正确的停顿和连接是必要的基础。而从新闻播音员稿件播读的现实来看,停连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要。从生理角度分析,一口气能够表达的语言文字是有限的,中间是必须停顿和换气的。但不按文意的机械停顿,也会破坏有声语言的连贯性。而从心理上看,停连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自如控制的。对于停连的处理,是按照播音员对新闻的理解主动选择的,同时这种停连处理也符合听众的心理预期,不能随意停顿、因停断情。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中美贸易战”系列新闻播报为例,在播音员的二次创作中多次灵活使用了停连的技巧,使得党和国家在中美贸易战事件上的立场、态度清晰明确地传达给听众。在新闻播读中使用并列性停连与强调性停连,如“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在这里灵活运用了多次停顿,使得有声语言富有更加深刻的含义,传达了党和国家在贸易战中明确的立场的态度。再如:“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播音员则适应了回味性停连,使得听众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对于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的能力充满信心。停连的使用使得整篇新闻稿件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状态,而变得更加鲜活和富有感染力。

“重音则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为了表达具体的语言目的和思想感情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2]。从重音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新闻播音员对于重音的选取和处理关系着一篇新闻稿件能否正确地传达出宣传目的。如果重音选取不当,就会造成语意模糊,甚至是给听众造成误解。同时重音的确定也不是绝对的、固定的。需要播音员自己先领会新闻的含义,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确定重音的位置,并且重音的确定也不应局限某一个字词的轻重格式或者音强大小,而要从整篇新闻的思想感情出发,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具有流动性地处理词与词之间的主次关系,只有找对重音,新闻的播读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在央广新闻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播读中,新闻播音员善于运用对比性重音和强调性重音来表达新闻的内在语。比如:“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在这里对于中美贸易战,我们的立场通过两个对比性重音表现出来,同时通过重音的强调也突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能够将让听众在收听过程中情感跟随播音员的重音随之起伏,这就达到了宣传的目的,是积极主动的传播。

三、广播新闻稿件外部技巧语气与节奏的运用

“语气”是广播播音员在新闻播读时重要的表达技巧之一,关于语气的基本定义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3]通过定义可以发现,播音员在播音的过程中,思想感情是处于一种运动状态的,这种运动状态随时跟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引起态度情感的变化。只有思想感情在运动状态下,声音形式才能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声音形式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思想情感的准确表现。对于两个方面的把握要在播报过程中做到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具体的思想感情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气的感情色彩;二是语气的分量。做到这两点播音员的语言表达才能既准确又生动。语气的感情色彩在广播播音中具体表现在播音员的喜、怒、爱、憎等态度情感的表达。具体对应在“中美贸易战”新闻的系列报道中,体现在播音员要明确党的立场,确立自己的宣传目的。对于中方积极应对的态度正面宣传,对于美国无端发起的贸易战的行为进行严厉的谴责。如“美方把世界前两大贸易国拖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冲突,把本来互利、自由、公平的世界贸易推到峭壁边缘,对世界贸易造成关税之伤”这一句就需要播音员将“贸易冲突”“峭壁边缘”“关税之伤”等词语做重点处理,突出语气中的情感色彩。同时在表达中方立场的时候如“中方的立场和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反对单边加征关税,贸易战没有赢家。”和“同时,中方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有决心也有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两句的处理则需要播音员运用“气满声高”的技巧来展示新闻语气中的感情色彩。但同时从把握语气分量的角度来看,又需要播音员把握好感情色彩的分寸、火候。切忌把语气推向极端,对听众产生误导。

语言外部技巧中的最后一种技巧是语言的节奏,节奏也是广播电视播音创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技巧。总体来讲,节奏在播音员的二次创作中主要是指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4]。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到节奏是富有变化的,而这种变化不是凭空而来的,仍然要服从于播音员情感运动的变化。语言的节奏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内部节奏,一个是外部节奏。内部节奏就是播音员内心情感的变化,要依靠内部节奏带动外部节奏,使得播音员的语言表达有感而发,因情而动,这样才能真切地感染听众,打动听众。

在广播播音员节奏的变化中,又要灵活使用声音高低的变化和声音间歇长短的变化。通过基本语势、基本转化、基本语气的综合使用来呈现新闻稿件节奏的变化。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关于“中美贸易战”系列新闻报道为例:“美方继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后,又扬言要启动后续3250亿美元加征关税的相关程序,全然不顾中美十一轮经贸磋商结果,这种不负责任的施压,为磋商进一步蒙上阴影、设置障碍。”这一段的节奏处理使用高亢型节奏,采取欲抑先扬的技巧,突出对美国不负责任行为的谴责,通过对加征关税数字的“扬起”来凸显对美国不负责任行为的“下抑”。灵活地运用节奏变化使得听众更容易判断新闻中的重点。

四、结语

广播作为一种利用声音传播信息的媒介,其传播过程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要求广播节目播音员在新闻播音的二次创作中灵活使用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把握广播语言大众化、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将广播中需要宣传的信息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受众。使得新闻稿件在播音员转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只是转述,同时也赋予了有声语言新的内涵。

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新闻稿件二次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灵活使用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外部技巧。通过对比性重音、强调性重音的使用突出新闻的重点,明确新闻的传达目的。运用并列性停连、强调性停连给新闻留出回味的空间,强化广播新闻的宣传效果。语气上要明确立场态度,有分寸地体现爱憎好恶。节奏方面则需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联动,通过不同语式和节奏的变化使听众更好地接受信息。广播语言的技巧当然不仅限于“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还有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等一系列内部技巧。播音员主持人只有综合运用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地在广播媒体中做好宣传工作,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战重音播音员
单词重音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特朗普税改下国际税收竞争思考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