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国学”思想的《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19-03-20陈文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做人国学职能

□陈文标

高校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届党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是延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承担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课程。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推进,大量的“95后”或“00后”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是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接受外界信息量大,而且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主观性强,自私心也强,抗挫折能力弱,传统的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施教对象的复杂性迫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实施大思政教育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发挥各专业课的思想政治和育人作用,形成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企业管理基础》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融入国学思想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对于培养管理人才如何做人、做事,最终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思政”理论综述

“课程思政”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9号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他在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明确指出了其他各类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而后中发[31]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文件明确提出各门专业课都蕴含着思想政治资源,也就是育人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教书育人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程延伸到专业课领域,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市在响应“课程思政”行动上做出了积极回应,沪教委德〔2017〕11号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课堂的主要载体是课程,而课程的主要依托是教材,所以进行融入国学思想的《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很有必要,这不仅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实现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目的。

目前国内针对“课程思政”方面研究还不多,处于刚开展阶段。主要有(何红娟)从“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及构建策略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想;(韩飞)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科学定位角度提出了课程思政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育人模式。以上学者只是从理论上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实践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尚有欠缺。本文开展的《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思政”实践建设将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融入“国学”思想《企业管理基础》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课程设计理念是以管理知识为基础,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做人做事为目标。以培养掌握管理基本思想,熟练运用岗位管理技能和领导艺术,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实现教书育人相结合的高端管理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企业管理基础》是一门关于做人与做事的课程,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做人道理,这为课程融入“国学”思想提供了客观基础。“国学”中的“儒家”、“道家”、“庄子”中既包含了管理的思想,也蕴含了做人的道理,课程思政就要把这些思想融入到课程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根据管理职能把课程分为六个项目:走进管理、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激励与沟通、控制职能。每个项目的体例可以由: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育人目标)、育人故事、任务、启迪人生阅读、管理实战六部分构成。融入“国学”思想的切入点分别为育人故事、任务和启迪人生阅读,各部分融入“国学”思想要与各项目内容紧密结合,既做到润物细无声,又实现从教书中启迪人生升华育人的目的。

三、融入“国学”思想《企业管理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以管理职能体系为框架,以管理工作过程为流程,以课程思政故事为补充。课程总体上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设计课程体系框架,把岗位管理技能充分地体现在四大管理职能中。讲述四大管理职能时又按照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流程安排内容,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特点,同时又穿插了国学中“道家”、“儒家”、“庄子”的管理思想和做人故事,实现做事与做人高度融合的目标,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根据课程的六部分内容具体安排“国学”故事融入课程。项目一走进管理部分,育人故事中融入刘邦的法宝故事,阐述管理就是择人任势,懂管理的人就会选好人用好人,做到高效率地实现目标。管理职能的计划职能中融入了南辕北辙通向何处的故事,阐述了目标方向错了,效率越高,与目标的偏离就越远,所以做管理工作先要选择目标方向正确,启发学生人生目标选择正确的重要性。启迪人生阅读部分融入审于声,聋于官的故事,阐述主管应该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不必事必躬亲,启发学生今后当管理者就要抓大事。项目二计划职能部分,讲述计划内容时融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事,阐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目标,居安思危,早作筹划,启示大学生早点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免虚度时光。讲述决策内容中融入“儒家”的“舍鱼而取熊掌”的故事阐述在决策时明白舍生取义的做人道理。项目三组织职能部分,育人故事中融入了“儒家”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故事,启示任何人在工作中做到在其位就要知身份,明职责,做到守份守职,在位谋政,要懂得“名正言顺”的做人道理,学生进入社会后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逐步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和重用。集权与分权内容时融入“唐太宗李世民和房玄龄、萧踽对隋文帝评价的对话”来阐述要懂得有效授权的管理艺术,让学生明白作为管理者,要懂得有效授权,领导应该只做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去管,否则没精力去抓重大事情了,结果管理会更差。讲述管理人员考评内容中德的要素时融入“企业用人,以德为先”的案例,让学生领悟做人要以德为先,作为学生一定要注意在平时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品德,这样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在毕业后职业生涯中,也要时刻注意自身品德的修炼,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为人之根本。项目四领导职能部分,导入领导内容的时候融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天下为公”的理念,实质上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共同提高,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理念的体现。作为管理者,办事必须要公正,才能做到公平,才能服众。

四、融入“国学”思想《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思路以小组讨论为主,以混合式教学为辅,以故事启迪为轴。教学方式以线下课堂小组讨论贯穿课堂始终和课后的知识拓展活动,线上以微信群在线论坛和答疑的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扫描二维码观看育人故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育人故事的启示。以案例和故事的形式进行穿插课程体现管理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国学”中育人思想,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每个项目最后的管理实战案例用于训练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和主要内容。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对育人故事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从而提升管理者的悟性。通过管理实战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育人故事的领悟提高了学习者做人的本领,从而促进做事本领的提高,实现做人和做事的共同提高。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到大思政的改变,《企业管理基础》课程融入“国学”思想的思想政治改革,既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做人本领的实际需要。本文“课程思政”的实践体系构建,为《企业管理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做人国学职能
做人,不要做藤
“垂”改成“掉”,好不好?
职能与功能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做人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