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象级”网络综艺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街舞本土化综艺

王 佳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一、引言

2018年伊始,综艺节目市场出现了聚焦于“小众文化”而衍生出来的电视节目,且收视率也非常高。似乎一阵“小众文化”的综艺新风正在积蓄能量,等待释放。

二、2017年至今的两大“文艺思潮”

(一)以央视为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

近些年来,央视在文化益智类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中不断前行,在创造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民歌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后,逐渐形成以“大会”为标签的节目品牌风格。而在2017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以博物馆为主题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以诗歌合作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家书为主题的《信中国》等在节目的内容上再一次对文化因素进行了挖掘,在形式上都有着有益的尝试与创新。而在近些年来的“文化综艺”发展势头下,对文化类综艺的探索主要聚焦于汉字、诗词、民歌、民风、民俗、国宝、戏曲、家风等文化因子。

(二)地方上星卫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与慢综艺节目并行

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兴起与发展给地方上星卫视似乎指了一条明路。地方卫视纷纷开始效仿中央电视台,推出各大文化类节目[1]。如东方卫视在央视“大会”品牌的启迪之下,推出了“中华”品牌。例如诗词节目《诗书中华》、戏曲节目《喝彩中华》、歌曲节目《唱响中华》、医药节目《本草中华》等。北京卫视的《传承中国》、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等都是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进行的探索。

然而在与央视的竞争中,地方卫视的势头并不十分强劲,在韩国的慢综艺的影响下,地方卫视对慢综艺节目也保持着热忱与尝试。例如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江苏卫视《三个院子》、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等节目都是以关注当下人的生活方式、态度而娓娓道来的慢综艺。虽然聚焦于明星,但在话语场中依然存在着家风礼仪、地方民俗、民族特色等具有文化标志的内容。

(三)网络平台涌现的现象级网综迎来“小众文化”的春天

在央视和地方卫视以文化类节目为主的竞争中,网络综艺由于播出平台的特性。在“文化”的指引下另辟蹊径,开启了对小众文化的探索。由爱奇艺推出的《中国有嘻哈》在2017年引爆了整个夏天。该节目总播放量已超14亿次,多次创造并刷新网络综艺最快破亿记录。而在《中国有嘻哈》的影响下,其他视频网站纷纷开始挖掘小众文化发展的可能性,优酷《这!就是街舞》、爱奇艺《热血街舞团》就趁着一股嘻哈风,做起了街舞节目[2]。

三、爆款网综的节目的文化元素展现

(一)小众文化本土化

在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入侵”的过程中,无论是文化现象本身还是其思想及意识形态,都会受到本土文化背景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本土化过程,结合特定的时期或风潮流行开来。其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广泛传播受到传统文化约束,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很难与主流文化交融。这种根植于美国本土地文化,文化背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截然不同,在文化碰撞中必然产生裂变。无论是我国的说唱音乐文化还是街舞的街头文化,也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定位自身,具有丰富的本土化特征。

从音乐语言上看,选手们在竞演的同时也都考虑具有中国风元素的表演风格,企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再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向进行二次创作,这就是对于美国流行文化本土化改造的新尝试。

从选手的服饰上看,大多彰显了年轻人自由随性的风格,将很多元素融合在一起。正代表着新生力量的崛起。

从节目制作上看,无论是节目包装还是舞台舞美设计,还是后期制作都体现了潮流与时尚。完美契合了小众文化的精髓。例如《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中选择的火焰舞台,《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中的街道感的舞美,《这!就是铁甲》中科技感爆棚的子弹时间。

(二)价值观的选择与呈现

从节目的价值观建构上来说,《中国有嘻哈》在选手中有了地下rapper与偶像练习生的较量。节目火药味十足,在赛制中也都充满了“挑战性”,无论是挑战对手、挑战同伴、挑战导师还是挑战自我,都富有极强的可看性。《这!就是街舞》中也引入了call out(不服来战)的赛制,和《中国有嘻哈》中的battle异曲同工[3]。

四、结语

小众文化从来不是文化发展中应该被摒弃的支流,虽然与主流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只要在开掘过程中精准定位,一定会有属于其绽放的春天。

猜你喜欢

街舞本土化综艺
聚焦《这!就是街舞》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少女席嘉琪的街舞梦
我的街舞梦想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街舞青春,你的未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