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传播范式探究
2019-03-20司席席
司席席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15)
时间碎片化是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受到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微纪录片也越来越受观众的青睐。也就是说,在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不管是从产生到传播,还是内容到形式等各个方面,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新媒体对我国纪录片传播的影响
(一)增强了纪录片的平民化叙事趋势
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较而言,注重大众传播效果是当前热播的纪录片最显著的特点。由于收视率的高低是衡量一部纪录片的重要指标,作为纪录片而言必须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理想的收视率。即便是整个纪录片讲述的是宏达的人文历史,也应该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为切入点进行阐述。比如,在国际上屡屡斩获大奖的人文纪录片《归途列车》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事情。虽然讲述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但是却将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交通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所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新媒体语境下的纪录片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通过阐述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故事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降低纪录片的制作门槛
由于传统的纪录片大多只能通过电视播出,所以其所要求的播放效果也只能依靠专业人士实现。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正是因为没有了播放质量的硬性指标要求,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纪录片的创作者或者消费者。也就是说,人们只需要利用一部手机记录下自己所看的东西,就可以创作出自己所需要的纪录片。
(三)有利于纪录片制作者与收看者的互动
通过对我国纪录片收看人群的调查后发现,我国观看纪录片的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而且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收看观众已经呈现出了日趋年轻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现状与传统的以电视媒体为主的单向传播形式相比较而言,新媒体时代出现的视频网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而且随着双向传播形式的形成,为纪录片创作者与收看者之间的互动搭建了平台,加快了纪录片传播的速度。
(四)观众收看习惯的改变
虽然在新媒体语境迅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的电视传播媒介呈现出了一定的颓势。但是我们不仅要正确地对待和分析电视的唱衰论,而且应该深刻地意识到虽然电视媒介在新媒体语境的冲击下暂时进入了发展的瓶颈,但是,这种发展现状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恰恰是一种新的发展契机,纪录片作为一种电视节目,通过手机、电脑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而且培育出了一大批喜爱观看纪录片的观众。再加上碎片化时代的来临,微纪录片的诞生不仅契合了新媒体语境下人们收看纪录片的习惯,同时也为传统的纪录片传播形式的创新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传播范式研究
(一)传播主题要明确,内容要简明扼要
一般的微纪录片的时长大多控制在4~10分钟的时间内。如果是以微纪录片冠名的纪录片的话时间大多在10分钟左右,最多不会超过25分钟。由于微纪录片所具有的时长较短的特点,不仅符合现代人的观赏理念,为其为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供了便利。而传统的纪录片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结构复杂,人们必须利用较长的市场进行揣摩,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的内容。再加上传统纪录片具有体积庞大的特点,所以传输难度也相对较大,影响了传播市场的扩大。微纪录片则因为其体量较小而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只需要利用自己手中的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分享,促进了传播效率的稳步提升。微纪录片采用的开门见山式的制作方法,通过直接叙事的方式,将观众吸引到片中。由于很多纪录片的创作者并不是专业人士,其在叙事的过程中只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事的内容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这种叙事方式反而满足了观众短时间内的观赏需求。这就说明了,虽然微纪录片采取的直接叙事的方式简单通俗,然而其却在新媒体语境下有着传统纪录片无法比拟的优势。[1]
(二)传播角度一定要多元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微纪录片的拍摄角度不仅更加宽泛,而且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活各个方面人物和事迹的探究。通过对近些年凤凰网获奖的微纪录片作品的分析后发现,像《花朵》、2013年的《新娘》、2014年的《乡村教师》等,都在深入普通社会人群中,将普通社会人群中最质朴的元素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不仅有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也使观众产生了共鸣。另外,新媒体时代的迅速来临,我国在微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体现也越来越重视。而造成微纪录片拍摄角度不断扩大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②微纪录片的创作门槛较低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由于微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对拍摄设备以及制作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都相对较低。所以,很多社会公众都可以参与到微纪录片的创作中,而这也将微纪录片为具有的平民化、多元化以及大众化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2]
(三)传播内容要和当前的内容商业化
很多微纪录片在制作时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然而且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属性而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个人购买和使用。比如,公益性质显著的微纪录片,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虽然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在公益事业方面都是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作为目标。所以,很多公益性质显著的微纪录片大多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3]。而文化类微纪录片则因为其主要是以展现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为主,所以其不仅深受国人的追捧,而且很多外国人也希望通过其了解和解读中国。另外,还有很多本身就是以营利为目标而创作的微纪录片,则被划分至广告的范畴中。正是因为用于商业宣传的纪录片在宣传的过程中亲和力特点显著,所以其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而这种类型的微纪录片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直接宣传,这种类似于电视媒体传播播放广告的微纪录片,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将销售的信号直接传递给观众。②间接宣传,虽然这种宣传方式从外在形式上看与其所要宣传的品牌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这种微纪录片主要是从触动人心的某个点着手,与该品牌所具有的品牌精神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淘宝曾经拍摄的母亲节纪录片《母爱37度》,就是通过详细记录妈妈们的经历,达到间接宣传自己品牌的目的,为后续产品的营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速来临,微纪录片不管是在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等各方面的技术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微纪录片主要是通过手机等小屏进行传播。所以,微纪录片在拍摄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近景和特写的应用,而很少采用远景或者长镜头,这种拍摄手法不仅有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对于微纪录片传播效率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传播渠道多样化
新媒体在微纪录片宣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微纪录片的创作者或者销售者可以在微博上采取广告投放的形式,将其所要宣传的内容置顶,以达到获取关注度的目的。由于微纪录片的时长相对较短,所以转发的难度也相对较低,而这也是其经常出现爆炸式传播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4]。此外,很多的微纪录片的创作者为了达到提升微纪录片宣传效果的目的,而采取将其发布于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中国网络电视纪实台、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凤凰视频纪录片频道等影响力较大的纪录片平台上,以达到推广和宣传微纪录片的目的。
总而言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速来临,像新媒体平台、制作团队以及独立制作人等都积极地参与到微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中,这种良好的微纪录片传播氛围的形成,不仅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且为我国微纪录片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