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记者做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策略
2019-03-20马静
马 静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65)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见,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就突然爆发,并且很多突发事件尤其灾难性突发事件会对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伤害,可以说,突发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巨大,正是由于突发新闻事件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社会受众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十分重视,时刻关注着突发新闻事件的进展。与此同时,突发新闻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这也为广播等媒体带来充足的新闻报道线索,关于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广播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新闻事件报道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广播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以及广播媒体的收听率,所以,在媒介发展的新时代,广播媒体一定要重视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广播记者作为广播新闻的直接生产者,更要时刻关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时事动态,增强新闻敏感性,及时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对发生的突发新闻事件客观真实地进行报道,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听众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1]。
一、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影响十分广泛以及危及人身安全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各大媒体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也就是突发新闻,从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上可以将突发新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自然灾难的突发新闻;另一类是关于人为事故的突发新闻,无论何种类型的突发新闻,由于突发事件的内在特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突发性,突发性可以说是突发新闻报道最显著的特点,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可能像报道其他新闻那样提前做好采访纲要和充足的采访准备,由于突发事件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突发事件对广播记者来说是突如其来毫无思想准备的;其次是事件性,突发新闻报道的事件要有足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能牵动广大群众的心,突发新闻要对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有详细的报道;最后是时效性,突发新闻也要讲究新闻的时效性,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可能第一时间就进行相关报道,除了及时满足社会受众的信息需求外,报道及时还有利于推动突发事件相关的救援或妥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2]。
二、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不足
(一)更多关注突发事件本身而忽视应急处理的过程
众所周知,一旦突发事件尤其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就会牵动成千上万人的心,受众特别希望通过广播、电视等主流社会媒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广播记者确实要提高突发新闻的时效性,尽量满足听众对信息的需求,但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存在部分广播记者只关注突发事件本身的情况,没有重点报道相关救援处理的过程,毕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救援处理过程才是最感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这个道理,广播记者只有客观公正地报道救援处理过程,才能体现出党和政府的责任,才能彰显社会的正能量。
(二)为抢独家新闻而缺失人文关怀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虽然抢发独家新闻可以增强广播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不能为了抢发新闻而缺失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然而,有些广播记者为了增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眼球”效应,更多报道突发事件中一些比较血腥、暴力的内容,并且在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没有体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也很容易造成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
(三)没能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多媒体设备得到广泛普及,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准备好所有采访报道的设施设备及时赶赴现场,由于突发事件现场条件的限制,广播记者为了正常开展新闻报道工作需要借助于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比如电子航拍设备、水下拍摄设备等,然而仍有不少广播记者缺乏熟练运用先进多媒体工具的能力,从而影响了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时效性。
三、广播记者做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策略
(一)广播记者要开拓一个畅通的新闻信息渠道
广播记者在开展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之前,首先要有新闻线索,不能没有新闻线索就去“碰运气”,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也是如此,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很多突发事件发生后,广播记者不在现场,如果没有一定的“关系网”或新闻信息获取渠道,广播记者就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发生的突发事件,这样就会严重耽误广播记者采写突发新闻的进度,等广播记者好不容易赶到现场,很可能突发事件已经进入后续处理阶段,新闻的时效性明显大打折扣,广播记者很可能失去一次创优、评优的机会。因此,对于广播记者而言,开拓与维护一个畅通的新闻信息渠道是十分必要的,能帮助广播记者“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提升广播记者获取突发事件新闻线索的效率,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时效性直接关乎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广播记者一定要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尽可能多地拓宽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3]。
(二)广播记者在报道时要彰显媒体的责任,体现出人文关怀
虽然新闻采访与写作是广播记者最根本的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广播记者要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突发新闻的报道,但是广播记者要牢记作为新闻从业者的媒体职责,不能为了采访不顾原则,尤其在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时,广播记者在新闻采访写作的同时,还要兼顾救灾、救援的重任,毕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重于一切新闻的报道,可以说,采访突发事件是对广播记者的一大挑战,广播记者要全力以赴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时刻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在灾难性突发事件的现场更要临危不乱,能准确把握现场的情况,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线索进行系列报道,重点向听众报道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政府应急处理措施,还要突出整个救援现场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做到保护突发事件当事人的隐私,要体现出媒体的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
(三)广播记者要学会利用先进多媒体设备
如今的听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新闻内容丰富精彩,还要求新闻的谋篇布局充满新意,在突发事件现场,广播记者有时为了获取更多精彩内容,需要进行高难度的采访,这就离不开先进设施设备的支持,比如水下拍摄技术、航拍技术的运用,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先进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技巧,才能提高突发事件新闻采写的效率。
(四)广播记者要提升现场直播的能力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听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新闻报道,听众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追求新闻的“图文并茂”,因此,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可以和其他媒体进行深度合作,比如通过直播形式,将突发事件发生的现场真实地呈现给听众,帮助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突发事件第一现场,加深听众对突发新闻的印象,也有利于提高广播媒体在听众心中的地位[4]。
四、结语
总之,进入信息社会以来,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已成为各大媒体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内容,尤其在媒体竞争愈发白热化的今天,抢发特大突发新闻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的必争之地。然而新时期的广播记者要坚定立场,遵守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认真核实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追求“轰动”效应,及时宣传政府的应急行动,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从而尽量消除突发事件对公众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