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语言文字的规范

2019-03-20林丽虹

传媒论坛 2019年9期

林丽虹

(漳平市广播电视台,福建 漳平 364400)

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①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出:“县以上各级以汉语播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②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发的作品,不仅应该规范使用普通话,还应该成为使用规范语言的典范。

一、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语言文字存在的问题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往往是通过声音的形式传达给受众,藏在“深闺”,成为记者、编辑和播音员“内部使用”的材料。受从业人员认识、功底的影响,不少广播电视新闻文稿在规范语言的使用上存在问题。

(一)标点符号

1.句号误用

“为切实做好我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正式登记工作。1月9日至11日,我市举办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业务培训。”这段文稿中,第一个句号明显是误用。众所周知,句号(。)“主要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和舒缓的语气”③,应该用在一个完整的句子末尾。“为切实做好我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正式登记工作”是“我市举办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业务培训”的目的性状语,是一个完整句子的一部分,它的后面不应该使用句号,应该改为逗号。

2.一逗到底

“会上,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乡镇、村(社区)干部代表及企业人士代表从机关作风、人才培养、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即将召开的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提出了各自的意见,×××认真听,仔细记,并不时就有关意见与大家交流。”这段文稿,除了文末一个句号,“一逗到底”。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④顾名思义,它应该用在“句子内部”。而这段文稿表达了几层意思,明显已经不是一个句子。所以,如此“一逗到底”肯定是不合适的。可以改成:“会上,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乡镇、村(社区)干部代表及企业人士代表从机关作风、人才培养、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即将召开的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提出了各自的意见。×××认真听,仔细记,并不时就有关意见与大家交流。”

3.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语句内部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⑤比如:“会上,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市直单位、乡镇、村(社区)干部代表及企业人士代表从机关作风、人才培养、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饮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即将召开的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文稿中,“离退休老干部” “两代表一委员” “市直单位、乡镇、村(社区)干部代表” “企业人士代表”几个并列的短语中,“市直单位、乡镇、村(社区)干部代表”里面又有一组并列成分,已经用了顿号隔开,作为上一级句子成分的“离退休老干部” “两代表一委员” “市直单位、乡镇、村(社区)干部代表” “企业人士代表”之间就只能用逗号来分隔。

(二)虚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⑥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用起虚词来很头疼。

1.介词“在、自”

“在宣传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图册、摆放访宣传展板、现场解读等形式,……”文稿中“在宣传现场”是一个典型的介词短语,交代活动的处所。这个由介词“在”带头的介词短语,新闻实务中,可以省略“在”字,意思相同,文风更简洁。

2.助词“的、地、得”

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助词‘de’,习惯上写成三个字: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成‘得’。”⑦由于音同形异,播音员一样配音,广播电视新闻文稿中,记者用起来很随意。

“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更多的了解了报纸的收藏,以及报纸对于时代进程的记录功能。应该说,收藏者和主办单位把这些报纸展搞的很好。”这段文稿用了4个“的”,属于比较典型的“一的到底”。简单地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得知,“更多的了解”中,“更多”是“了解”的状语,用于描述了解的程度。所以,它们之间的“de”应该用“地”。“搞的很好”中,“很好”是“搞”的补语,体现报纸展举办的效果。所以,它们之间的“de”应该用“得”。

(三)数词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分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序数词表示次序的前后。⑧广播电视新闻文稿中,数词混用的情况比较常见。

“今天,结合贫困日活动,我们公司总共有七个工种,50个岗位专门向贫困户招工。截至目前,总共招收二十多个贫困户。”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文稿中出现的3个数字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也可以使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⑨一般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

“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市园林处积极筹措10万元资金,在城区主要路段摆放鲜花3万多盆,种植花草5万1千多株。”这段文稿出现了两处数字乱用问题。国庆中秋“两节”跟人大政协“两会”一样,是一个定型词,不能随意更改为“双节”;“5万1千多株”属于数字单位乱用,应该改为“51000多株”。

二、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语言文字问题的成因

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存在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原因,是记者编辑语言文字功底不扎实;另一方面原因,是记者编辑的认识和态度。不少记者编辑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形式传达给受众。观众看新闻,听新闻,看不见标点符号,也听不出哪个“de”。因此,就算分得清楚,也用得随意。

三、融媒体时代规范广播电视新闻文稿语言文字的举措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不仅会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声音的方式跟受众“见面”,还会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白纸黑字”传达给受众。语言文字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难以担当规范语言使用的典范。所有这些,都要求各媒体单位和从业人员加强对广播电视新闻文稿的语言文字规范。

(一)提高认识

根据国家语委的相关要求,各级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台播发的作品,应该成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典范。各级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台记者编辑应该有“典范意识”,转变“深闺” “内部”思维,主动适应融媒体时代要求,迎接“一稿多用” “多平台发布”的挑战,在认识上奠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

(二)加强学习

广大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记者编辑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四力”,不断磨炼文字功夫,夯实文字功底,砥砺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技巧,在业务上奠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

(三)强化监管

为了减少,进而杜绝新闻文稿中语言文字方面的差错,各级媒体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新闻文稿语言文字方面的考核机制,在制度上奠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每一篇新闻文稿都会通过各种平台展示在受众面前,接受受众挑剔眼光的审视,每一处小小的差错都会对媒体的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广大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记者编辑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夯实语言文字功底。媒体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确保每一件新闻作品都成为精品,每一篇新闻文稿都成为语言文字使用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最终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②③④⑤⑥⑦⑧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2011:11.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