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
2019-03-20隆志秀
隆志秀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法治文化的培育离不开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传播是对各种信息的共享,交锋是各家争鸣。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形成氛围、不断创新并走向成熟,最终使法治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途径很多,主要有理论推广、院校教学科研、法治文化建设等。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需要注意对相关主题的引领、对意见领袖的引导,以掌握传播主导权,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的重要性
(一)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形成氛围
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有利于形成法治文化的氛围。近年来,我国的法律教育多推行以国家为主体、自上而下的宣传模式,这种模式容易使广大民众在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对法律存在距离感,认为“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不学法”。现阶段,网络的分享和互动已经成为大众参与传播的一个重要习惯,无论是通过各种传统媒介平台及其网络平台而展开的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还是通过各种社交媒介平台围绕一定话题进行的有关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都容易形成大家关注法治文化、讨论法治文化、思考法治文化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为法治文化理论创新与成熟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这种氛围必将影响到大众心理,在不知不觉地浸润和熏陶中,渗透和影响着广大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全社会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
(二)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不断创新
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为法治文化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实现法治思维范式的变革。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得到普及、形成氛围,使法治的思维方式成为广大人民和治国理政者的自觉选择,在各种法规制度的制定、完善与具体实施过程中,将不知不觉地在更高层次上追求法治社会的管理艺术。围绕法治文化所进行的传播与交锋,让思想碰撞出火花,让灵感又汇聚成思想,从而实现法治文化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如法律可能影响到大众心理和行为,而不断变化的大众需求又不断促使法律制度的变化与发展,围绕一定法律制度的传播与探讨,必然为下一步法规的修订创造了条件,并带来法治理念的创新。而且,我国法治文化既需要汲取传统法治文化中法治与德治的经验,借鉴西方法治文化的精华,更需要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围绕法治文化所进行的传播与交锋,在实现法治文化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达成构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目的。
(三)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走向成熟
法治文化在传播与交锋中达到普及传播、营造氛围、理论创新,从而促使法治文化进一步完善、成熟与繁荣。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不仅是近年来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体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如“五五”普法提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树立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2011年开始的“六五”普法开始重视法治理念的教育和法治精神的培养,2016年开始的“七五”普法教育强调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要引导民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2]十九大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提到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正是因为有了围绕法治文化所进行的传播与交锋,才促使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关注法治文化的相关信息,在主动搜集、整理、传播法治文化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成为法治文化的专家或“准专家”,为法治文化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法治文化也在传播与交锋中不断走向成熟,在传播、讨论、创新、完善的过程中,内化为广大人民的意识之中。
二、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的途径
(一)在理论推广中进行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推广是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的基础,也是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的重要途径。首先,法治文化的理论推广就是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在这种传播与普及中吸引更多人对法治文化的重视与关注。其次,理论推广所引起的对法治文化的关注,必将引发众多对法治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的争论,这种种争论形成争鸣,构成理论交锋。最后,众多的理论争鸣与理论交锋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对法治文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梳理,在促进法治文化走向创新与成熟的过程中,又将引发新一轮的传播与交锋。
(二)在院校教学科研中进行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
利用院校的科研力量进行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是法治文化走向成熟的捷径。同时,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培育法治文化的摇篮。通过院校教学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高校学生对法治文化主动求知和探索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例如,利用热点司法案例和典型维权案例等,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能够引导学员有重点地思考、研究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学员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教学中营造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的良好氛围,是进行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的重要途径。院校利用教学活动营造学生自主进行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不仅仅培育了大学生的法治文化素养,而且伴随着大学生走入社会,其在家庭和社会中意见领袖的角色,能进一步促使法治文化在社会中不断普及和推广。
(三)在法治文化建设中进行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
在法治文化的建设中,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以达成法治文化的培育、传播与交锋。如利用传统大众媒体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开展法治理念文化的传播与交锋,开展法治讲座、讲坛、法律咨询服务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知识竞赛、文艺形式、橱窗展板等形式宣传法治文化,还可利用独特新颖的载体如手机报、社交媒体等进行法治文化的传播,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电视剧、普法故事等培育法治文化,这些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法治文化的普及性传播,并不知不觉营造了法治文化氛围,熏陶了人民大众的法治文化思维方式。当然,法治文化的普及性传播和氛围营造,可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引发人民大众对法治文化的思考,最终形成对法治文化的争鸣与创新。
三、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须注意的问题
(一)对相关主题引领的问题
在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中,离不开对重点主题的引领问题。对相关主题的引领,是掌握传播主导权的重要体现。对相关主题的引领,一是体现在聚焦特定主题,以实现一定时期内法治文化培育的重点目标。这是因为法治文化的内涵太大,在传播与交锋的过程中,需要使相关主题相对聚焦,才能围绕既定主题进行传播与交锋,也才能实现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并达成特定的法治文化培育目标。二是体现在巧妙选择大众关注点,以此为切入口进行主题引领。对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强调的是信息的共享和互动,它注重围绕大众自身的利益需求,针对大众关注的话题,容易唤起大众的关注热情和参与热情,容易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巧妙利用意见领袖的问题
在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中,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充分利用意见领袖对于法治文化的专业优势、领悟力优势、旺盛的人气指数和再传播能力,促使法治文化的传播与交锋形成波澜,以一个接一个的传播圈扩大影响面。在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的过程中,专家学者、司法人员和律师是重要的意见领袖,要充分调动他们充当意见领袖的积极性,扩大其影响力。
总之,随着传播技术和手段的不断革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普及,法治案例库和法治知识库不断走入普通大众的视野,法治文化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传播与交锋必将形成一次次高潮,在传播与交锋中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法治文化,并使之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