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万叶集》天地山海神与儒佛道三教

2019-03-20曹嘉伟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和歌儒教海神

曹嘉伟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由著名歌人大伴家持编成于759年以后。其中的和歌表现了古代日本的男女情爱、祭吊追悼以及行旅风物等,是古代日本的社会生活的写照。

《万叶集》标志着日本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开创了日本后世和歌的道路,堪称典范。同时,也显示了汉字的输入以及中国文化对日本诗歌乃至文学的影响。

本稿通过分析《万叶集》和歌,探索天地山海神与古代日本人生活的关系以及儒佛道三教与《万叶集》的关系。

一、“常世”与“来访神”

古代日本人假想的桃源叫做“常世(tokoyo)”。三毛入野命(神武天皇之兄),在神武天皇东征途中,为了平息暴风前往“常世国”。《日本书纪》所描写的“常世国”如下,“受命天朝。遠往絶域。萬里蹈浪。遥度弱水。是常世國”。

皇极天皇三年(644)七月,大生部多称蝴蝶幼虫为“常世神”,祭此神者,可得富与寿。在《万叶集》第九卷第1740首中,高桥虫麻吕咏道:“(前略)二人携手来,海若神宫里,内殿作深宫,不老亦不死(后略 )”。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常世国”的形象已经相当具体。“常世国”位于遥远的大海的彼岸,有掌管财富与长寿之神,是不老不死的乐土。

《常陆国风土记》赞美常陆国,土地肥沃,有求盐鱼之海,有种植桑麻之原野,可谓水陆物产之宝库,“古人云常世国,盖疑此地”。实际生活中人们认定“常世国”即是伊势国,常陆国。

二、海山之神

古代日本人视国土山川、自然万物为神。相信大海咆哮,山川鸣动均是神的所为。《万叶集》中出现了各种神。海神、山神即是这些自然神的代表。例如:《万叶集》第十三卷第3335首咏道:“悠悠行路人,山行复野行,渡河直往海,出海取长鲸,惊恐神岛渡,风吹不和平,波浪非凡浪,重浪塞路津,谁家可爱心,渡来到海滨”①。第一卷第62首咏道:“船行对马海,纳币海涛间,能得海神佑,平安早日还”。

陆地之旅要虔诚地向道神、坂神上供,航行海路时也是一样。人们相信危险的海峡存在令人恐惧的“渡神”,格外需要诚恳地上供。但,海神并非只有粗暴的一面。同时也是能够带来海味的富裕之神。例如《万叶集》第七卷第1301首,“玉在海神手,紧缠不可求,矶湾回水里,潜水去寻搜”。歌中咏道玉(贝类)在海神掌中,同时也是海神寄居的地方。

《万叶集》第一卷第38首,“(前略)青垣山上神,供物非渔猎,春来插鲜花,秋来插红叶(后略)”,《万叶集》中所见“山神”二字之歌仅此一首,但是,各地有各自的山成为信仰的对象。山为山麓的村庄带来充裕的水源。干旱时节祭祀山神祈雨。据说山神在插秧季节降至村里成为田神。一年四季为村民带来形形色色的山珍。在日常生活中来自山的恩惠非常大,所以人们视山为神,祭祀并信仰。

三、天地之神

相对于自然神的海山之神而言,《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所见诸神,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也成为《万叶集》的吟咏对象。例如:第二卷第16首中的“天照日女命”,第三卷第355首中的“大汝少彦名”,在《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是担当重要角色之神,但是在《万叶集》中并没有被当作信仰对象吟咏。

作为特殊的神,例如第二卷第104首的“龙神”,第二十卷第4350首的“灶神”。“龙神”是《古事记》中伊耶那美命斩杀迦具土神时,从其血中诞生的“闇淤加美神”,是龙蛇神、司水之神。“灶神”出现于《古事记》须佐之男命之子大年神的系谱之中,是房宅神的一种。咏神歌中出现最多的是“神”、“天地之神”。例如第十一卷第2416首“人命在神手,感神在至诚,为谁辛苦意,祈祷欲长生”。

第十五卷第3682首“天地诸神在,吾祈待汝归,归来君应早,苦待在空帏”。歌中的神泛指一般的神,具有左右人的生命,人为不及的力量。所谓天地之神,是天神地祗之神的意思,可以说是“天神千千万”(第二卷第167首)。

四、祭神的形态

根据《万叶集》中的和歌,可以推测古代的祭祀有如下的形态。“遥遥轻树社,有树名斎槻,必待何年月,远妻归我时”(11—2656)。“若把不思汝,说成常汝思,云梯神社在,定有鬼神知”(12—3100)。“神头戴洁玉,神酒献诸神,神首玉花影,看来益足珍”(13—3229)。“住吉来斎祝,神言定此传,往来皆顺利,但愿快行船”(19—4243)。

从以上三首和歌来看,首先要有“神社”。祭神主要由“祝(hahuri)”、“祝部(hahuribe)”、“神司(kamudukaisa)”来进行。

正如“神备神依板,青杉自古多(略)”(9—1773)所表现的,有时打击“神依板”(=琴),请神降临,在神灵附体的状态下,高唱祝词。

例如大伴坂上郎女的“祭神歌”很好地反映了祭祀的实际形态。“天原所降诞,吾祖灵且英,深山有神树,枝上木棉生,采棉洁酒器,掘地置酒盆,青丝穿玉珠,悬珠竹上存,屈膝长拜服,驯如鹿豕群,弱女头有巾,儿身整衣裙,虔诚此祈祷,愿得见吾君”(3—379)。从此歌可以看出首先迎神要立起神树,挂上祭神币帛,摆好装神酒的神坛。用线穿上切好的竹环挂在脖子上,身穿白衣,屈膝跪地,俯首礼拜,这就是当时祭神的方法。那么,祭祀祖先、祈祷旅途平安、祈祷疾病痊愈(5-904),基本上都是用同样的方法。

五、神之观念的变迁与儒佛道的思想

古代人认为自然万物为神。但是,《万叶集》中有许多对神流露不满的歌。

例如,第4卷第558首“不逢吾妹子,独立将何依,纸币悬神社,求神好护持”,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满足我的愿望,请把我敬献给您的供品还给我。产生这种表达方式的背景,是新文化的引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在律令制国家体制下神祗制度是一种宗教改革。

将神分为天神、国神,祭神按照“神祗令”规定的执行。国家参与祭祀,各地方将诸神一律化,当然,民间对神的信仰不得不发生变化。第二十卷第4392首“天地各神祗,祈求各社神,重逢同母话,是否可相期”。下总国(今千叶县)的海防士兵在歌中慨叹,到底该信哪个神,该祈祷哪个神。这表明神已经不是绝对的存在了。

六、佛教思想与无常观

佛教于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十月,传入日本,始于百济王贡上释迦佛和经论等。围绕着新教,崇佛派苏我氏与反对派物部氏展开了激烈的抗争,物部氏灭亡后,佛教迅速普及。推古天皇三十二年(624)全国寺院数有46所,持统天皇六年(692)剧增至545所。平安京迁都以后,作为国教确定下来。

圣武天皇自称为“三宝之奴”皈依佛教。天平十四年(742)命诸国建造国分寺、国分尼寺,天平胜宝四年(752)举行了东大寺大佛开眼会。在律令国家,佛教成为镇护国家的国教。

尽管处于佛教为国教的时代,但是《万叶集》中与佛教相关的和歌却很少。可以见到少量释迦、三宝、僧、法师、沙弥、比丘、尼、饿鬼等佛教用语。在此,列举吟咏无常的歌。“人间何所似,譬如晓开船,摇桨划船去,遗踪遂杳然”(第三卷第351首)。“世上徒纷扰,红尘万事空,已知虚幻后,愈益似悲鸿”(第五卷第793首)。“明知是假身,泡沫是前尘,犹愿能长寿,千龄万岁人”(第二十卷第4470首)。

世间无常,犹如船之航迹,世间的人皆是假身,犹如泡沫。这些思想源于佛教的“世间虚假”、“厌利秽土”。这些无常的歌大多是当时学者大伴旅人、山上忆良、大伴家持所作。

七、儒教思想与伦理、道德观

儒教,以仁和礼为基本理念,广泛应用于政治与社会。应神天皇时代,由百济的王仁传去《论语》《千字文》。儒教的根本理念提倡:天帝现成仁,实践其仁万物皆和谐发展,在以天皇为“现人神”的绝对君主国家,无疑是理想的教义。

在万叶歌人中最信奉儒家思想的是山上忆良,第五卷第800首与其序很好地表现了儒教的精神。“尊敬汝父母,惠爱汝妻子,悠悠人世间,此乃大道理(后略 )”。

汉文序中“指示三纲”、“更开五教”。“三纲”、“五教”均是儒教的道德伦理。第五卷第803首“思子等歌”的反歌,“金银与宝玉,何物是家珍,唯有吾家子,珍贵世无伦”。没有父母不爱子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他们的心里,时刻拥有儒教的教理。之所以称山上忆良为社会派歌人,正是起因于他的歌充满了儒教的伦理道德。

八、道教与神仙故事

道教产生于古代中国。几乎是与儒教同时传入日本,《日本书纪》记载了推古天皇十年(602)十月,百济僧观勒赴日献上历本、天文地理书、遁甲方术书。天武天皇于“壬申之乱”之际,“亲秉式占”,天下一分为二,预言自己可得天下,四年(675)一月建占星台。命中务省设立“阴阳寮”,可见阴阳五行说对日本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万叶集》所见道教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阴阳五行说与神仙思想。例如,第十卷第2016首“秋风知妹状,解纽访伊眠”,其中“秋风”原文使用的是“白风”二字,这来源于阴阳五行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相对应的“五色”是“青、赤、黄、白、玄”,因此说秋风为“白风”。又如第一卷第7首“美草盈秋野,刈之作户蓬,令人怀想起,宇治有行宫”,其中“秋野”原文使用的是“金野”,“五季”对应于五行“木、火、土、金、水”,“秋”对应于“金”,故称“秋野”为“金野”。

第九卷第1749首,高桥虫麻吕的浦岛子歌即是吟咏神仙的歌。大伴旅人的“游松浦川序”与第五卷第853-863首,大伴旅人暂住松浦之县逍遥,偶遇钓鱼娘子,问曰“谁乡谁家儿等,若疑神仙者乎”,第五卷第853首“人道水边儿,谋生垂钓里,谁知见面时,乃是良家子”,第五卷第854首“玉岛今川上,儿家在上头,恐君蒙耻辱,不愿使君留”。这些歌改编中国神仙故事的色彩极浓。吟咏梧桐日本琴的第五卷第810-812首的歌序中讲述了琴化为娘子现于梦中,痛述了自己变成琴的经纬。如果说山上忆良(660-733)倾向于儒教,那么可以说大伴旅人(665-731)更倾向于道教。

九、结语

本稿分析了《万叶集》和歌,结果表明:古代日本人相信存在天地山海神,并与古代日本人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迎神要立起神树,悬挂祭神币帛,备好装神酒的神坛。身穿白衣,挂好饰物,屈膝跪地,俯首礼拜。祭祀祖先、祈祷旅途平安、祈祷疾病痊愈,方法基本相同。

儒佛道三教进入日本后,日本原有的神道思想变化,反映了在律令国家社会神观念的变化。国家祭祀机构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① 本稿和歌译文均选自杨烈译.《万叶集》[M].第1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下同。

猜你喜欢

和歌儒教海神
图书易学与儒教建构:喻国人思想研究
毛南和歌
河神与海神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道统的宗教化:王启元儒教思想研究
山县和歌
『万葉集』における月の和歌について
A List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hree Nations Jointly Issued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海神之海盗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