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电视节目《平“语”近人》的舆论引导作用研究

2019-03-20张珂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总书记思想

张珂 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电视节目《平“语”近人》2018年10月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开播,每晚一集,共十二集,播至10月19日,用来宣传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制作该特别电视节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习总书记在其讲话、著作和文章中为了言简意赅地表达其执政思想、执政理念经常引经据典,把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活学活用,结合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赋予传统经典文化以新的内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些经典阐述得清晰明白,对民众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善加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成功案例。

《平“语”近人》系列节目的十二集内容中,每一集一个主题,共十二个主题,分别是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这十二个主题的命名也多出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或名人诗篇,或古名人大贤经典言论集等。在该节目内容安排中,共有六个环节,原声微视频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原话录音播放,思想解读和经典释义由邀请的嘉宾、名校名师来进行解读和释义,还包括现场访谈、互动问答以及经典诵读的环节。通过以上6个环节的进行,可以让观众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里去深刻具体详细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与内涵,从而可以引导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特别电视节目《平“语”近人》的价值与意义

《平“语”近人》特别电视节目自一开播就收视率居高不下,在人民群众之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也在人民群众之中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该节目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平“语”近人》特别电视节目从思想上起到了良好的价值观导向作用,使得人们深刻地理解和吸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该节目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背景,有观众可产生共鸣的现实社会的实践体验,通过电视节目这种特别的传播媒介,它结合了古今,结合了理论与现实,也结合了虚拟与现实。该电视节目内容充实却不冗长,主题鲜明且覆盖面广,向人们传播了正能量,帮助群众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样一种接近民众、易于学习和掌握的方式表现出来,人民群众会对其内涵理解得更深刻,了解得更具体。

(二)《平“语”近人》特别电视节目具有教育民众作用,使得人们重新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该电视节目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介绍、阐释、延伸拓展使得该节目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数不胜数,现代社会的人们忙于工作学习,鲜有时间去学习传统优秀文化。而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引经据典一方面向我们传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也向人们群众展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我们的思考,引起我们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

(三)除了内容吸引观众之外,该节目的形式也是非常新颖独特,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呈现形式。首先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原声播放,然后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亲身亲历者进行精彩的解读与阐释,拓展与延伸,背景介绍与描述,使得观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身实践,更易于理解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电视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由此可知,对于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呈现形式,人们非常欢迎,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该节目形式,制作出更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电视节目。

二、特别电视节目《平“语”近人》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综合来看,《平“语”近人》特别节目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受众广泛,文化传播力强。今天的舆论场,新媒体发展迅猛,受众需求各不相同。对媒体来说,尤其是像央视综合频道这样的主流媒体,要在海量传播中脱颖而出,推出“镇版之作”,形成“刷屏之效”,没有真材实料是不行的。而《平“语”近人》特别节目就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的罕见节目,原因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也在他带头改进文风、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讲故事,以事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架起了连通古今、拉近距离的思想之桥,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这正是“看不见的宣传”。“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对媒体人来说,善讲故事应该是能力上的“标配”。

(二)《平“语”近人》特别节目做到了以“接地气”的文风直抵人心。律人必先律己,习近平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抓贪污腐败,进行党内廉政建设,习近平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不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金句”体现了“习式语言”的独特风格。品读“平语”,可以发现,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着大智慧,生动的表达连接着大情怀,令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平“语”善于把“高大上”的施政理念转化为老百姓能够听得懂、听得进的话,他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说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来表达国家怎么选择发展道路,此外,他还善于吸收和利用网络热词,把“点赞”、“蛮拼的”、“世界那么大”等用在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新年贺词中,激起了人民的热情,传播了积极的正能量。平“语”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是有很多的。习近平敢于直面问题,人民生活中、社会发展中、党政建设中等处处都是问题,习近平不回避问题,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他总能一语中的、击中要害。这样的突出问题导向的语言,既言之有物,又饱含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又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三)《平“语”近人》电视特别节目是知识、思想、感情、素质、趣味的融合。该节目把习近平以民为本、施仁政、国与家的关系、立德、家风建设等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文从道中流出”,平实的语言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饱含的深情、深邃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也正是平“语”为什么近人、为什么可以直抵人心、为什么如此富有魅力的原因之所在。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如此“功夫在诗外”,没有具备足够的眼力、脑力、笔力、脚力,怎么会有有思想深度、有感情温度、有高质量品质的作品?这就引导我们要注重积累和沉淀,做好基本功,厚积才能薄发。

(四)《平“语”近人》电视特别节目用“讲故事”的艺术架起了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桥梁。讲好故事是一门艺术,从诸子百家到佛经禅语,故事经典是传播文化的有力工具,应该善加利用。即便是在今天的媒体界,讲故事依然是新闻报道、文化传播、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应该学会通过讲故事这种方式来传播正能量,发扬优秀文化。中国从不缺乏故事,只缺能讲好故事的人。习近平曾多次强调,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他既是积极的倡导者,也是忠实的实践者。传播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说“一枝一叶总关情”,来自于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时刻关注着人民生活,尤其是贫困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他曾经在陕北农村梁家河插队,那段岁月给习近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有这样一段知青岁月,习近平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基层农民的生活疾苦,这让他树立了以后一定要从事可以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的工作,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那时就已经建立了起来。老百姓们心中知道我们党中央、我们的总书记一心想着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幸福不懈努力着,也会更好地理解和遵循党的方针政策,一起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平“语”近人》电视节目中涉及到的好故事外,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他讲的好故事还有很多,并在继续讲着。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告诫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用春秋时期正考父“三命而俯”的历史故事进行了形象的论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的活动中,他讲述了“英雄母亲”邓玉芬投身抗日、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告诉我们要牢记历史,铭记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又讲述了“半床被子”的感人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共产党人与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这都是平“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典范,值得媒体人深入学习和研究。

总之,《平“语”近人》作为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正确引导了民众关注国计民生,了解国家大计,传播了核心思想,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走向。通过播放该节目,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肃清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总书记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