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不是药神》中的艺术风格

2019-03-20王雨嫣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程勇我不是药神药神

王雨嫣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一、跌宕起伏的叙事内容

电影《我不是药神》于2017年3月15日在南京正式开机。这部影片是由文牧野导演,讲述了一个交不起房租靠开印度神油以及保健品店养家糊口、照顾父亲的男性程勇,因为一位慢粒白血病人吕受益的到访,转变了他的生活,他为了赚钱选择去代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并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代理商,为广大的白血病人带来了一时的福利。

影片采用了顺序原则,以主人公程勇的成长变化作为事件的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与此同时,程勇先后的内心转变以及情感变化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所在,从刚开始的为了赚钱而选择去卖印度仿制药到后来为了广大民众的谋生问题而自发去赔钱卖救命的印度仿制药,这样的一个心理变化也是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

在格列宁公司将印度“仿制药”上报给警局后,程勇迫于无奈,将代理权转让给了靠卖高价假药谋取利润的张长林,过上了自己的生活。后来,吕受益病情的不断加重以及高额的药品价格使程勇真切并深入的了解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最后,因为吕受益的去世使得他重新投入到印度仿制药的代理当中,但印度厂商早已在格列宁总公司的要求下被印度政府封厂,程勇另谋出口,解决了药物的问题,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为广大的白血病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影片的最后,程勇选择了自首,并按照法律被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在去向监狱的路上,白血病人们自发来送程勇,并摘下口罩目送程勇远去。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从程勇卖印度仿制药的那一刻起,被警察夜晚去商店突查,被格列宁公司从印度方面进行追查,无一不在打动着观众的心理,使观众们随着影片中主人公的变化而改变。或许欢乐,或许轻松,或许紧张,或许遗憾,都是观众们能够反映出的最直接的表现。

二、现实感强烈的主题思想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在题材上就打破了以往电影所关注的常规的主题,接续着《盲山》、《嘉年华》等一批揭露社会现实的电影,打破了过去大众普遍的一种审美情趣,这部影片为我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影片通过对程勇这一真实事件的改编反映出了人间冷暖问题,也体现了现如今我们的人生观以及社会价值观,影片履行了纪录片的职责,带我们真真切切的走进了白血病患者,揭开了社会的残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少接触癌症病人或是白血病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生过病,所以说这样的一部电影能够利用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点来打动人确实是不容易的。本片的节奏较快,社会现实问题被赤裸裸的拨开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导演们利用了平凡小人物的绝望以及生活窘迫体现出了当今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或者的状态和境界。在影片的结尾处,程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也不免引发受众的思考,在情与法的抉择问题中,我们更应该理性对待,尊重法律的决定。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人文精神,不得违背。相比较于其他的影片来说,《我不是药神》以一种更加委婉的语气来让广大的受众们去思考这件事,而不是一味的去批判如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影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感情,与其说是为了引发观众对于天价进口药的重视程度,不如说是揭露了社会中现存的最真实的人性以及社会交易,让观众能够直面现今社会中的不平等的、无力挽救的底层人民的生活。

三、人物形象塑造

悉德·菲尔德说过,“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的结局。这就意味着你的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到结尾的。”在剧情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影片中人物的性格也在不断完善。影片《我不是药神》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都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不论是卖印度神油的中年男子程勇,这些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们,教堂虔诚的教父,还是夜店中的舞娘,“非主流”小混混,他们因救命的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而聚集在一起,也以各自的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给现今这一个冷漠残酷的社会一点温暖的光芒。

影片中程勇的性格饱和度是最为强烈的。他原本只是一个卖印度神油以及保健品的普通老板。刚开始的他为了赚钱而选择去代理印度格列宁,并且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性命。但其实他也是一个极富有正义感的人,在影片的后来,他真实的感受并体会到了白血病人们的困难,在印度仿制药“格列宁”工厂倒闭之后,他散尽家财想办法为白血病人从印度购药甚至不惜赔钱卖给病人们。这样的程勇,从最初的贪财,到后来站在白血病患者的角度去帮助他们,他的内心情感变化是最大的,同时这种变化也在不断推动着影片的发展。自我救赎,终成大我。或许从某方面来说,程勇其实是在救赎他自己的灵魂。

吕受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是情感最细腻丰富的。他最初找到程勇的店铺寻求帮助,而后二人结为朋友,走上卖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道路,但后来程勇因害怕犯事不再买药,小分队解散之后,他也表示理解,后来吕受益的病情不断加重,最终因病去世。但是老吕即使在患病期间,也依旧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着最基本的礼节,直到他最后看到程勇的那一次,他也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对程勇说“吃个橘子吧”。同时他期待并且盼望着的就是他的孩子出世,这是他的希望也是他坚持活下去的理由,而当他最后选择死亡也是因为不想再因为自己的病情拖累孩子,拖累妻子。所以,即便他遭遇了命运的打击,他依然心中存有光芒,依然乐观;即便是受到了最重的伤害,他也依旧愿意相信世界的美好。

另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则是单亲妈妈刘思慧,同时她也是联系着多方白血病病友群的群主。她坚强、勇敢、大胆并且有责任心。起初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照顾患有白血病的女儿,她被迫到夜店跳舞;后来,加入到了程勇的卖药小分队中。她原本只是普通家庭中的一位家庭主妇,但是为了生活与生存,为了孩子的生命,她必须坚强。所谓岁月寻常,不过是有这样伟大的亲人在负重前行罢了。

而每一部影片中都有正能量的人物,但同时也有反面人物的存在来衬托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比如说电影《寒战》中的李家俊,《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都为影片的升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该影片中,卖天价格列宁药品的公司老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瑞士医药代表,他冷酷无情,毫无怜悯之心,当看到众多的群众因为买自己公司的药品而倾家荡产的时候,他冷漠的举报了程勇等一批卖仿制药的人。并且,当他在警察局参与到会议当中时也依旧指手画脚。他所代表的正是公司的为了赚钱而不惜以任何为代价的冷血心理,他们就像是张着血盆大口的狮子一样,老谋深算,追逐利益。或许在他们的眼里,个人利益终究是要贵于人民的生命权益的。

而另一位反派的代表是卖天价假药赚取利润的张长林。他占小便宜,只为赚取个人利益,无理无据地抬高假冒药品的价格,并且威胁程勇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中国唯一代理卖给自己,最终,张长林被警察逮捕。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始终未供出他的药品代理来源方,即程勇。或许他内心意识到其实程勇就是“神”,是真正为广大百姓着想,并为他们谋取福利的“神”,所以他内心的善良驱使他保护程勇,保护了这个为大家付出的人。

每一个人物的设定都有他存在的必要性,也都为影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影片来给人以最真诚的感受,从最表面、最现实的地方出发,来让观众看到电影中所谓的人文情怀,从而打动人们心底最深处的柔软的心灵。

四、印象深刻的细微情节

一部影片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细节描写,每一处微小的场景都可能是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伏笔。

在《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中,使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影片中三次出现的“橘子”。在橘子第一次出现,是吕受益第一次来到程勇的店里想要询问他是否愿意去印度代购格列宁,出于尊重与客套,吕受益给了程勇一个剥好的橘子,而程勇知道卖假药犯法,并未接受他的好意;橘子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吕受益因承担不起医药费自杀未遂住院之后,程勇去医院看望他,他指了一下桌子上的橘子示意程勇吃,但程勇并没有吃,只是接着询问他的情况;而第三次橘子的出现,则是在吕受益的葬礼上,黄毛一个人坐在楼梯的拐角处苦涩的吃着橘子。在现今的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来往,求人办事多少都要送礼,橘子就代表着吕受益,可能对于老吕来说,橘子就是他拿得出手“礼”。

在吕受益因为想要自杀再次住进了医院,同时病情也逐渐加重,程勇到医院去看老吕却发现老吕整个人都消瘦了。正好护士来做清创要求家属出去,程勇出去前看了一眼老吕,看见老吕拿了一块毛巾塞到了嘴里。在病房外等着的程勇和老吕媳妇两个人脸上的表情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听着老吕痛苦的叫声,程勇表情纠结表现出他的内心是十分难受的,还不时扭头看向老吕媳妇生怕她情绪崩溃,但老吕媳妇却是面无表情,不为所动。可想而知,每天她都能看见、听见老吕的痛苦,内心定是充满了绝望。这样鲜明的对比更是突出了老吕在买不起格列宁后的生活过得是有多么的绝望。

同时,每一部电影当中都会有官民之间的矛盾,在该影片中警察曹斌就是矛盾点,他所塑造出来的就是有血有肉的官僚形象,在铁面无私的局长的要求下他开始调查有关印度格列宁仿制药的情况,但当他了解到具体情况,揭露了真实的天价药问题以后,他犹豫了,最后选择了辞职。在这部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曹斌抓到一群正在买格列宁仿制药的白血病病友们,导演利用色彩渲染氛围同时也带给人联想,因为色彩和情绪是不可分割的,房间内的灯光采用了冷色调,整个房间内都是昏暗的白色灯光,营造出了一种冷酷、清冷的氛围。当他和一位患白血病的奶奶说话时,灯光采用顶光,只打在奶奶的面部,奶奶用一种求助、渴望的眼神望着曹斌,说“我不想死,我想活着。”音乐沉重,画面内容感人,揪着观众们的心,仿佛自己正处在和曹斌一样的境遇之下。

而在影片结尾处,程勇因贩卖假药的罪名被判处牢狱之刑。在去往监狱的路上,白血病友们自发前来,站在马路的两旁目送程勇离开。此时画面采用了暖黄色的色调,每一位白血病人都摘下了口罩,给人一种温暖、和睦的感觉,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对程勇的尊重。

五、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

无论是一部电影还是剧作,更重要的应该是记录事实,反映事实。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明确地把自己的文学理想设定为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他说“我的题材应当是到处所发生的事实。”

电影《我不是药神》揭露了社会中现存的一些问题,不论是病人们的生存状况、药贩子们的道德规范还是警察们法与情的纠结,都将这些细节问题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的“大事”吸引了广大受众,它为这些平凡的英雄们给予了最伟大的赞歌。电影的叙述神形兼备,每一位演员的演绎都没有违和感,仿佛演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电影虽然没有波澜起伏,但娓娓道来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在《我不是药神》热映之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观众们的触动,李克强总理也就电影所引发的舆论热议做出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在此之后,总理也持续关注该事件的进展情况,他强调抗癌药是救命药,是能够挽救大多数生命的珍贵的药,不能仅仅只消减税钱而价格不降,抗癌药的价钱制定要得到病人们理解。如今,抗癌药的价格也已经得到合理的控制。

通过这样的一部电影,将日常生活中最细微且不引人注目的事情完整的公之于众,使其受到广泛关注,得到重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同时也是一部电影的价值体现。

六、结语

当一个人扛起拯救苍生的担子,他愿意为了不曾见过的人不惜自己散尽家财时,他是伟大的,他被人们奉为“神”,但在法律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影片《我不是药神》用最真实的发生在受众身边的程勇的事例,揭露了社会现实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向观众们抛出了问题,在情与法的面前,到底应该如何做?又或者当身处重病时该如何抉择?这部影片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告诉我们,尽管命运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但为何不尝试放下思想,去拥抱命运,和不好的事情进行斗争,因为努力活过的人,都是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的。

猜你喜欢

程勇我不是药神药神
金钱和人性的抉择
中国药神李时珍
《我不是药神》
徐峥 从“猪八戒”到“药神”
电影《我不是药神》人物分析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自我较劲”成就《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与宁浩五度合作 徐峥:电影营销越来越难做了
《我不是药神》在沪举行发布会
《我不是药神》海报特辑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