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育培养“文化自信”的策略探析

2019-03-20李书兰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外语跨文化

李书兰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在党的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势下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那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新时代和新的历史背景对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适应新形势的跨文化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优势,利用英语这一媒介,大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等,又能够凭借英语来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从而进一步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实现文化软实力输出。

一、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现状

我国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级阶段,学习西方文化,快速地融入国际社会是主要目标,跨文化能力的研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西方语言环境,来满足对外国际交流的需要,借助英语这一媒介传播本土文化的跨文化交流几乎没有。当时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是以西方的跨文化理论为研究基础,有偏向西方文化的趋势。中国的大学外语教育作为中西文化的交融的重要领域,一直在发生着变革,从最初偏重对语言知识的灌输到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再从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到如今越来越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但是几十年来,却一直忽略了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比重和地位。

新时代由于历史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从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丰富教学资源及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等方面,通过思辨地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使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消除西方文化优越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偏见,进而培养文化自信。

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国际性视野和批判性思维

外语教育通常来说是一门通识教育学科,不仅是对西方文明的介绍而且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外文诠释。文化自信也关乎我们的政治信仰坚定问题,不能盲目地去追求西方文化,要从国际视角批判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他人文化,捍卫传统文化。从横向视觉探索外语教育国际化与中国化的融合,中国外语教育应坚持跨文化以及国际化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事业的文化人才。中国的外语教育应不断植入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国际化的途径中探索中国文化的教学创新模式,以外语教学为媒介,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让中国文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

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批判的眼光和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更应该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和国际比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接受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与融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教学应该注重社会取向,适当注入母语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实践,以促进学习者讲好中国故事,用凝练的中国话语,弘扬中国文化价值,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一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维度和文化素养

首先,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不同文化的搬运工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仅仅掌握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拥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才能水到渠成,得心应手。教师应不断用新知识新信息来武装自己,应该具备更宽的知识维度,除了本专业英语知识外,对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要做更深入研究,对中国文化也要深入了解,平时要通过读书与思考,要关注网络流行文化,要关注文化类现象,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对民族文化有更为直观而深刻的认知。只有教师讲好了中国故事,学生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其次,教师要端正自身的价值观,提升本民族文化素养。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本民族文化意识,在教授英语的同时主动思考自己在育人方面的双重责任,自觉加强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培养扎实的汉语语言基本功和表达能力,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进而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学生接触并接受了较多的西方文化,出现了西方节日比国内传统节日更红火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认同的缺失。作为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自身要树立起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在介绍西方文化时要认真筛选材料,把握教学的思想、深度和方向,注意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比如在讲圣诞节的时候,也要讲中国的圣人孔子,孔子的诞辰,孔子的生平故事,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与耶稣的对比等。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中国圣人以及中国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自主形成认同感。大学外语教师在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辨别力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文化鉴别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中外文化比较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互动。加大文化对比方法论的讲解,让学生不断由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最终形成文化自信。

(三)扩充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首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资源。把“中国语言”和民族文化渗入到教学资源当中。教材方面,我国目前的外语教材大多选自外国原版读物,以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内容为重要内容,反映我国本土的风土人情的知识却少之又少。外语教材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将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篇章选入中国的外语教材,实践外语教材的中国化,是外语教育中国化转型的重要途径。把与时俱进的中国元素补充到外语教材中,把反映优秀的中国文化的外文书籍编写或引进到教材当中。在教学资料方面,不仅要介绍西方文化,还应弘扬引进本土文化,提升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建立平等、宽容、合作、共赢的文化态度。

其次,信息资源利用方面,可以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模,鼓励学生以课堂为中心以网络为平台辅助展开中国话语讨论,对中国话语进行深刻反思,从而达到语言应用技能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提升。在中国文化的翻译规范方面,要不断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的外文表达进行规范。把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大学生作为社会共产主义的继承者和建造者,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大学英语教育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外语人才,让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不负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外语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