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教学探索

2019-03-20邵婉碧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葡萄牙语葡语概论

□邵婉碧

一、引言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葡萄牙语基础专业知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了解葡萄牙、巴西及其它非洲葡语国家的基本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知识,能胜任葡语国家经贸、涉外葡萄牙语翻译、文化教育、旅游等相关工作,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跨文化交际盛行的现代背景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若只单方面学习国外的文化,对本国文化没有最基本的了解,很容易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以葡语实践教学为例,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为大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通过大一、大二两学年的葡语语言文化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掌握不少与葡萄牙及其它葡语国家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例如,学生们已经知道Natal(圣诞节)、Dia das mentiras(愚人节)、pastéis de nata(蛋挞),而在介绍本国传统文化时却经常无法用准确的葡语词汇和葡语表达来进行描述,例如,提及孔子时直接用拼音Kongzi来进行翻译,不知道中国人的红茶(chá vermelho)才是与西方人的黑茶(chá preto)相对应的茶类。这样一来,肯定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笔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探寻葡萄牙语授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安排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模式的改进。

二、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课程现状

(一)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不完善。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课程,用葡萄牙语来教授中国文化相关内容,作为一门大三学年第一学期的专业选修课,可以看出它的学习要求学生前期具备一定的葡语语言基础。作为专业选修课,而非必修课,也体现了在整体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给予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一门专业选修课每学期的课时总量为32课时(40分钟/课时,2课时/周,16周/学期),而一学期下来,由于节假日或者学校活动冲突等实际情况,往往连16次课都无法完成。反观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海纳百川,教学时间之不足与教学内容选择之困难可想而知。

(二)葡萄牙语版中国文化概论相关教材缺失,授课内容选择困难。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教学,都已经有了相对长的发展时间与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葡萄牙语专业作为一个近年来才得以迅速发展的小语种专业,缺乏合适、充足的教材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像基础葡萄牙语这样的课程,可选择的中外教材已经相对较多。但就教授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而言,目前并没有任何一本针对此门课程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寻找稀少的相关书籍资料与其它网络资料,才能整合出自己上课的教学资源。缺乏统一权威的教材,在中国文化的内容选择上也就存在了很大的差异性,范例式葡语表达的缺失,相关中国文化的葡语表达是否准确也就存在了一定的疑惑。另外,历史、宗教、教育、科技、建筑、文学、戏曲、饮食等方面都包含在一个国家的文化范畴之内。像中国这样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灿烂文明的国度,其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不可估量,在课程教学中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说是一项考验。

(三)葡语专业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素养不足。目前国内高校的葡语专业教师大多是从葡语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中挑选而来的,在葡语语言能力过关的前提下,并不会对其中国文化素养做特别要求。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本国文化的表达,以便于培养能够进行中国文化输出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专业毕业生,这一理念是在近年来才被越来越重视的,这也和国家“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有关。而由于葡语专业教师们其本身在学生时代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葡萄牙语语言与相关葡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对中国文化了解不足或者对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无法进行准确的葡语表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可以说,在葡语专业教师群体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感觉到对本国文化了解的不足与一定程度的力不从心。而专业教师在没有教授与此相关的课程之前,也很容易忽视不断提高自身本国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更多是专注于不断地了解更多相关外语国家的文化内容。

三、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课程的优化探索

(一)完善课程教学设置。目前,多数高校中葡语课程设置所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微不足道。要想真正将中国文化渗入葡语教学之中,就必然要提高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例如修改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提升相关课程的学分比重等。

(二)进行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例如,从《中华文化概览-汉葡双语》《A cultura chinesa》《一位葡萄牙汉学家眼中的中国》等书籍中寻找适合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例如CRI葡语版网站、Google等网站来搜索相关的文章作为教学之用。在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将教授过的教学内容编撰成册,不断修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亦可根据高校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相关的教学偏重,例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地处杭州,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就杭州的茶文化、地方美食、民俗习惯、相关旅游景点(西湖、灵隐寺等)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三)提升教师与学生双方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自身的教学理念、文化素养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最后的教学效果。葡语专业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不断学习与本国文化相关的葡语词汇与表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得心应手,帮助学生们在进一步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运用葡语向外国人恰当得体地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学生应充分意识到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懂得如何用葡语表达本国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真正展现文化自信。提升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反馈自身的学习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有效知识。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切忌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满堂知识性内容的灌输,这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更有效的教学,例如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络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学习任课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提前学习知识性内容,并完成相关的课前作业。在课堂上,任课教师可通过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与学生多元互动、答疑解惑,并进行师生、生生自评互评的形成性学习评价活动。还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设定一定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出来。情境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模拟带朋友参观杭州景点、或是向巴西朋友介绍中国茶文化等,鼓励学生开口用葡语介绍本国文化,逐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课后,任课教师课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在网络平台上设计相应的课后作业,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任务并得到相应的评价。

四、结语

缓解中国文化元素在葡语教学中缺乏的现状,真正提升葡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国文化概论(葡萄牙语)课程开设的初衷。尽管面临着种种现有的困难与挑战,为了能更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葡语专业教师仍应在自己的领域进行努力与尝试。

猜你喜欢

葡萄牙语葡语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巴西人不说“巴西语”?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高校葡萄牙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全球有多少国家说葡语(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