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

2019-03-20骆剑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育人

□骆剑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教育路线在朝着更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将学生们培养成综合型人才作出了贡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匠精神不只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更是为了实现让学生们全方面发展的目标,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出我国自己的“工匠精神”人才,为未来的国家发展做好准备。

一、工匠精神的缺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

(一)高校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所有行业都在革新,人才也处在激烈竞争状态中,高校的学习环境显然是应当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而作出改变的。对于学生而言,提升自身是很有必要的,在传统教学下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现阶段的部分高校课程中工匠精神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持之以恒、拼搏向上的精神,自身的不认同、对知识没有更深了解和对自身规划的模糊,对于社会发展的快步伐来说显然是落后的,对于学生们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二)高校学生不能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精神。我国技术型人才较为稀缺,这就需要高校要加强学生们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纵使理论知识学的再扎实,缺乏实践课程的辅助,也是不可行的。实践课程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职业精神较为缺乏,缺乏职业精神的引导,对于学生自身日后的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也不符合社会发展下的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

(三)间接造成校企合作不牢固。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大学生就业,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又提供了一层保障。高校与企业之前的合作,不仅满足了企业用人要求,更为大学生初入社会铺平了道路,但是如果高校培养人才的教学不够完善,教学过程中缺乏工匠精神的建立,长此以往,学生发展情况很难满足企业的招工要求,很容易让校企之间的合作变的脆弱,也就无法达成长远的合作,这种薄弱环节的存在,对高校和在校中的学生发展是不利的。

(四)不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引入。“双师型”教师是一种不仅具备理论知识教授经验的教师,同时还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工匠精神的缺乏,会让高校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双师型”的引进工作达不到足够的吸引力,这类教师的缺乏,使高校学生的教学工作变的非常有局限,对高校壮大师资力量构成了隐患。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高校培养学生主要从知识课程方面、精神文化方面和制度约束方面入手,让学生在高校中学到了一技之长,提升了综合素质,懂得了制度的约束,这些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生活的学生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其中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传授完成的,它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是学生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教授环节。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后,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们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工匠在之前是技术水平专业的工人的别称,加入到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中,代表着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和专业负责的工作理念,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们得到更完善的教学体验,在丰富的内容体验下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同时,工匠精神的融入,也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极易接受和认同,保证了工匠精神发挥作用的最大化。另外,在当代西方文化的大力冲击下,我国要保护自己的工匠精神的传承,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达到新一代接班人的身上,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坚定了高校文化的正确方向。

(二)提升了高校育人的效果。我国一直秉持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宗旨去开拓进取,它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包含着太多的意义与价值,高校的育人目标也要与社会发展的方针相契合,在正确的方向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工匠精神的融入,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益求精、踏实实务、执着专一的精神很好地教授到青年学生身上,让他们不忘传统文化,将这种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发展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才。

工匠精神的融入,让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发展要求,明确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在学生生涯起到了引导作用,提升了高校育人的效果,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在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帮助。

(三)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平台。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们的发展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良好氛围下的校园文化,更容易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搭建校园文化平台至关重要。学生对校园文化越来越深刻的认知,对高校育人的宗旨与理念就越清晰,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发展隐隐发挥着指引作用,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吸引学生及感染学生。

工匠精神的融入如春风般在校园文化中扩散,诸多工匠形象展现在校园文化中,使得高校的育人内容有了较为形象的引导,通过对学生视觉的冲击,无形中增强工匠精神在校园中的作用,丰富了校园文化,也让工匠精神更深入人心。

(四)升华了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校园文化和课堂上的工匠精神的宣扬,让学生们的认识更加深一层,在大部分学生的传统意识中,工匠是一群默默无闻、可敬可爱、耐心钻研的工作者,他们没有大富大贵的背景,没有花里胡哨的吹嘘,正是这种值得赞赏的工作态度才让他们在校园中成了校园文化的“代言人”,让学生们接受着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升华了他们的精神文化层次,进而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对他们人格的塑造也起到了不错的引导效果。

工匠精神的深入人心,从心理层面来说,也会对学生群体起到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大的,榜样的作用是将工匠精神化作一股力量,它隐藏于学生们的心中,时时激励着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有面对困难并克服的勇气,工匠即成为学生们感知认知与情感认同的承接环节,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在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作用下,也将对高校育人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在如此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下,高校学生如何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并作出自己的贡献,成为新时代的人才,是摆在教育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高校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校园教学中,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不仅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需要的人才,更是为了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而做出的努力,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育人的功效,是高校的发展目标,更是持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工匠风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工匠神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工匠赞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