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专业需求的高职思想政治课供给侧教学改革探索

2019-03-20贠雅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政治课岗位院校

□贠雅娟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设备更新,产业升级,随之而来的是对大量技能型产业人才的巨大需求。而高职院校正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产业人才的重任。其中,人才的“高技能”主要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承担,使同学们成为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的产业工匠;而“高素质”则主要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因此,着力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点工作之一。

学生是学校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说学生是思想政治课的需求方,学校则是思想政治课的供给方。当供给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达到“供需平衡”状态时,思想政治课就能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专业”为区分属性,研究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需求差异,并在需求差异的基础上建立思想政治课的供给侧内容,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不区分学生专业背景的思政课教学的弊端

(一)教学内容没有专业针对性,难以达到价值观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都会具有一技之长,满足国家建设某一个领域的需求。工作方向有些在办公室,有些在车间和工地;有些安稳安全,有些相对危险;有些在大城市,有些需要常驻边远地区等,构成不同的工作属性。比如,会计工作和电力维修、金属开采的工作属性差别就极大。如果对会计专业和电力维修、金属开采专业的学生在价值观教育时讲解完全相同的内容,对学生来讲,必然是泛泛而谈,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教学方法没有专业针对性,难以达到职业素质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要从事某个专业的技术岗位,除了专业技能外,这些技术岗位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比如幼教岗位、护工岗位、机加工岗位、维修岗位等。有些岗位还存在相应的法律规范,比如财务岗位、数据岗位等。如果在职业道德部分讲解时,不能大量运用情景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根据学生未来可能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分,而是讲一些听起来“似乎人人都懂”的大道理,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自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反馈。

(三)教学理念没有专业针对性,难以达到知识应用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所学的知识,最终要应用到实践中去,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也不例外。不同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应用更多时候是隐性的。比如一些掌握权力的公务员岗位,在面对不正当的利益输送时,道德和选择是在内心做出的;一些国家重点机构的涉密岗位,在与人员交往时,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是在内心警惕的。因此,教师如果只是空洞讲解理论,没有建立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特殊需求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就无法引领学生将理论应用到未来工作具体实践的情境中,难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基于专业个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需求归纳

(一)教学内容符合不同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学生在小学、中学间十二年的品德与政治教育中接触到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重点梳理与学生未来工作相关的部分,结合专业需求进行突出学习。例如,护工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道德及法律学习需求,而对于金属开采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加强挫折教育,对于可能涉密的专业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策略符合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思想政治课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有着鲜活的实践生命力。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有相应的专业实训安排,而实训是在大学中最接近于未来实际工作环境的宝贵时机,也是体现思想政治课鲜活实践性的最佳场所。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还要利用好专业实训这一良好的教学手段,解决好学生在专业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符合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同专业也有不同的教学需求。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道德教育中,会计专业更需要案例教学分析事件发展的关键点进行道德引领,而幼教专业更需要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某个工作场景中进行道德渗透,例如面对许多吵闹的幼儿不肯午睡时该怎样处理。学生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自身未来的工作岗位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提前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

四、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思想政治课供给侧教学体系

(一)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是建立思想政治课供给侧教学体系的基本点。2018年4月12日,教育部下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应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背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积极推行100人以下的中班教学,大力提倡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重点强调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过去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也表明,一套教案对所有学生的“一对多”教学方式,很难照顾到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情况,使得教学有效性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由此可见,探索建立基于不同专业需求的高职思想政治课供给侧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梳理规划教学环节是施行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键点。

1.梳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2018版教材主要有绪论和六章内容,是国家统一教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解时都要采用统一的课时分配等教学设计。经过梳理,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分为人生观、爱国观、道德观、法律观、价值观五大模块,根据学生专业,在相应模块加入职业特定内容,合理选择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同时,基于专业建立教学案例库,使相应内容讲解更具有专业针对性。

2.丰富实践教学策略。实践教学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除了传统的社会调查、课堂辩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社会实践方式外,还要注重结合校内及校外的各种专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如各专业学院的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就是很好的思想政治实践“课堂”。

(三)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是施行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依托点。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决定着学生以何种方式对待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不仅要考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考察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是否达标。而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表现等体现出来。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价,应降低理论知识考察的比例,增加课堂、实践等过程性素质的考察比例,从而达成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目标。

五、“供需平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运行保障

思想政治课教学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需要三方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做好各自的工作。

(一)学校是“供需平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发起与运行的关键保障。要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学校的支持是先决条件。一是政策支持,允许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专业特点进行探索。思想政治课教研室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召开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教学案例补充的教研会。二是机制支持,建立思想政治课部门与专业学院间的合作平台,鼓励双方互相利用优势资源,特别是允许专业实训基地向思想政治课开放,同时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固定给某专业学院学生授课,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专业实践性。三是一定的经费支持,以便先行先试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够在校内及校外开展工作。四是考核评价导向支持,对思想政治课部门与专业学院间的互动有效性进行考核,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动性。

(二)教师是“供需平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执行的核心保障。学校的政策最终要通过教师来执行。一是通过培训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基于学生专业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基于专业教学的能力。除了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要更多关注所教专业发展前沿、热点之外,相应学院还应该通过培训、座谈、邀请旁听等形式,加深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本专业的了解,并提供案例收集、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支持。

(三)学生是“供需平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改进的监督保障。教学体系效果如何,要靠学生评价,学校和教师再从评价中汲取建议,进行改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校发起、教师执行、学生评价”的循环体系。当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有教学评价系统,但是许多高职学生在评价时马马虎虎,有些甚至嫌麻烦不参与评教,使得评教活动的效果出现一定折扣。学校应利用政策导向,将参与评教的情况与奖学金等评优项目挂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教,有效发挥自身应有的监督职责。

总之,针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实际需求,基于不用专业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激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客观需要,也是满足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切实需求的内在需要,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政治课岗位院校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如何上好政治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