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分析
2019-03-20马武宏王红斌赵田甜方树桔杨黎雀
□谭 伟 马武宏 王红斌 赵田甜 方树桔 杨黎雀
一、引言
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60万人,将比2018年增加50万人,作为社会创新创业的主流和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一直存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激发和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显得尤为重要。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9月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全国上下已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新势态[1]。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的帮助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19项具体举措中,将继续推动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力度。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但也同样面临着市场的选择和激烈的就业压力,培养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造血”功能的主要举措,不仅可以缓解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更是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动力源泉[2]。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是以“以理为主、理工结合、拓展工学”为定位,打造教学和科研的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特色学院。学院的生源主要是云南省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学生占比比较高,学院累积为社会培养了3,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和30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都扎根云南基层,服务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以化学与环境学院往届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探讨在社会需求视角下,从社会认知、影响因素、提升路径三个方面剖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期望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参考。此次问卷调研利用《问卷星》软件进行,共发放问卷79份,收回79份。共调研用人单位65家,其中党政机关8家,事业单位40家,企业24家,自由行业7家。
二、社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分析
创业起始于创新,是创新的价值体现方式,创业和创新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是创造财富,服务社会[3]。因此,调研问卷从创业的角度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从反馈的问卷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中有93.67%的对大学生创业持认同态度,77.22%的支持大学生创业,78.48%的对创业政策有过了解,98.73%的用人单位会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作为招聘考核的一项指标。随着目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动力注入,因此对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将变得越来越高,用人单位逐步会将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作为考量人才的主要依据,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之一,同时也将会是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在现有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培养适合社会“胃口”的人才是应该深思的问题,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找准社会的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提升的相关教育活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4]。
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与自身民族属性的关系方面,认为没有关系的用人单位占69.62%,与民族地域分布有关的占12.66%,与少数民族综合素质有关的占10.13%,与民族习俗有关的占6.33%。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来看,大部分用人单位不会考虑人才的民族属性,说明社会对人才的衡量尺度是“一视同仁”的。但受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地域分布甚至语言的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素质发展不全面,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存在准备不充分、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竞争力大大降低,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但也有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中具备一些优势,45.57%的用人单位认为具备民族文化优势,31.65%的用人单位认为具有民族资源优势,12.66%的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优势。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所面临的竞争形势严峻,但高校只要正确教育引导,激发他们的能动性,是可以促进他们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应加强培育。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分析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分析上,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受创新思维(44.3%)、企业经验(21.25%)和社会关系的影响(15.19%),而绝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强烈的挑战精神、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领导和管理艺术、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对市场的认知水平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阻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为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30.38%),创业方向不明确、没有好的项目(26.58%),专业技能不足、存在技术缺陷(22.78%)。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二是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三是专业技能存在不足,四是缺乏合适的创新创业指导,五是缺乏实践锻炼。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讨
(一)加强创新创业指导。调查显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96.2%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指导,77.22%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必须开展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创新创业的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培养、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培养、案例分析、创新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理论课程开设、提供政策、基金、可行性等相关的辅导和帮助。因此,高校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一是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在适当条件下应建立职业化的教育团队。同时,在教育资源上应有适当的倾斜力度。二是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指导方式,应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5]。
(二)挖掘校友资源。调查显示,81.01%的用人单位认为可以邀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友回校进行创新创业指导,18.99%的用人单位无条件支持校友回校参与创新创业指导。调查数据显示,校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起到营造氛围、经验分享、政策宣讲、资金支持、项目指导、提供机会的作用。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调配资源的作用、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创新创业的帮扶作用和氛围营造作用[6]。
(三)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4]。调查显示,98.73%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应该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82.28%的用人单位认为应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因此,学校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加强投入,拓展实践平台,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努力建设学校-企业合作的实践教育基地。利用现有校内开放实验室、创新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合作单位等一切有效资源,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其迅速掌握相关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源于实践的创新思维,促进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开展相关工作,建立相应的运作模式,完成创新创业的起步[3]。
五、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使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可以缓解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对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研,从社会需求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研分析和文献调研,得出了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和主要提升路径,可以为高校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供参考。